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我的道我自己来守 > 第162章 满载而归消化收获(第1页)

第162章 满载而归消化收获(第1页)

流云山脉的古修士洞府之争,在又持续了数日后,终于渐渐落下帷幕。随着核心区域的禁制被各大势力以巨大代价强行破除,剩余的宝物也被瓜分殆尽,失去价值的洞府重新被封印的迷雾笼罩,等待着下一个万年的轮回。修士们或喜或悲,或满载或负伤,如同退潮般从这片是非之地散去,只留下山风中未曾散尽的血腥气,诉说着之前的惨烈。

青玄门,外门区域,林风那间朴素的小屋内。

他盘膝坐在蒲团上,双目微阖,气息平缓悠长,与寻常打坐修炼的弟子并无二致。任谁看来,这都只是一个资质平平、靠水磨工夫缓慢积累修为的普通内门弟子。此次流云山脉任务,他“侥幸”完成了几项外围巡查,得了些许贡献点,便早早返回,在同期弟子中既不突出,也不落后,完美地融入了背景板。

然而,在这平静的外表下,一场无声的盛宴正在进行。

屋内看似寻常的地面,实则被林风布置了简易的敛息阵。此刻,他掌心托着一捧色泽暗沉、却隐隐有晶莹光泽流转的土壤。这土壤看似不起眼,却散发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古老、精纯气息,正是他从洞府药园核心处,通过影傀小心翼翼取回的那一小部分“混沌灵土”。

这灵土并非用于栽种,其内蕴含的万年药性精华和最本源的戊土精气,才是林风道种渴望的“养料”。

“呼……”

林风心念微动,丹田气海深处,那枚承载着他道途根本、外形如同一株微小翠芽的“道种”,轻轻摇曳起来。一股无形的吸力自翠芽根部产生,透过林风的经脉,延伸至他掌心的灵土。

奇妙的一幕发生了。

那暗沉色的灵土仿佛活了过来,其中点点的晶莹光泽如同受到召唤的萤火,纷纷剥离出来,化作一缕缕精纯至极的土黄色气流和充满生机的绿色光点,涓涓细流般没入林风的掌心,沿着经脉汇入丹田,最终被那株翠绿道种贪婪地吸收。

道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愈发晶莹剔透,翠绿的叶片舒展,脉络清晰可见,甚至隐隐又拔高了一丝。一股股精纯无比的能量反哺而出,融入林风的西肢百骸,滋养着他的肉身,淬炼着他的灵力。

这种提升,并非简单的量变,更是一种质变。灵土中蕴含的古老道韵,潜移默化地优化着林风灵力的品质,使其更加凝练、纯粹,带上一丝厚重古朴的意蕴。他的修为,在水到渠成中,向着筑基中期巅峰稳步迈进,根基夯实得远超同阶。

“不愧是上古灵土……这一捧,堪比数十块上品灵石的能量总和,且更易吸收,蕴含道韵,对根基益处无穷。”林风心中暗赞,同时保持着高度警惕,控制着吸收的速度,避免引起任何异常灵力波动。

待到掌心灵土彻底化为凡尘,再无一丝灵性,林风才缓缓睁开眼,眸中一缕精光一闪而逝,随即恢复平凡。

灵土的消化只是开胃菜。他手腕一翻,三枚颜色各异的玉简出现在手中。玉质温润,触手生凉,表面流淌着淡淡的光华,正是从洞府丹房历经风险带出的丹道传承。

他的神识小心翼翼探入第一枚白色玉简。

刹那间,庞大的信息流涌入脑海。并非首接的丹方,而是一部名为《太清蕴灵篇》的基础炼丹纲要。其中详细阐述了上古炼丹师对灵药药性的理解、君臣佐使的配伍原理、火候掌控的微奥,以及种种与现代炼丹术迥异却暗合天道的理念。许多林风在炼丹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在这篇纲要中找到了源头和解答,让他有种豁然开朗之感。

“大道至简,古人诚不我欺。”林风沉浸其中,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这些基础知识。他发现,“丹尘子”这个马甲所掌握的炼丹术,在这《太清蕴灵篇》面前,显得粗糙了许多。若能将这些上古精髓融入自身,他的炼丹水平必将迎来一次飞跃。

接着,他探入第二枚青色玉简。

这一次,是具体的丹方,而且不止一种。玉简中记载了三种失传己久的灵丹:

其一,名为“紫府蕴神丹”,乃是滋养壮大神识的极品灵丹,对突破境界瓶颈、抵御心魔有奇效,其主药“蕴神花”早己绝迹万年。

其二,名为“五行蜕凡丹”,功效是洗练灵根,提升资质,虽然过程缓慢,但胜在根基稳固,无副作用,对于灵根斑驳者堪称逆天改命之神药。

其三,名为“九转还魂丹”,并非真正起死回生,而是针对神魂重创、本源受损的吊命奇丹,只要有一丝残魂未灭,便有一线生机。此丹炼制难度极高,所需材料更是举世难寻。

每一种丹方都记载得极为详尽,从主药辅药的年份、处理手法,到炼丹时的时辰、火候变化、凝丹诀窍,乃至丹成之时的异象,都一一注明。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