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毒妃驾到王爷全文免费阅读 > 第1126章 海上的第一夜(第2页)

第1126章 海上的第一夜(第2页)

而在各地忆堂碑林之中,那些曾亲手刻下亲族姓名的人们,无论是否信奉此术,皆在同一刻心头一热,耳边仿佛响起熟悉的声音??或是母亲唤乳名,或是故友轻笑声,甚至有人看见虚空中浮现出久违面容的轮廓。

一位老农跪倒在自家祖坟前,老泪纵横:“爹……是你吗?你说你怕冷,我每年都给你烧厚实的纸衣,你收到了吧?”

那一刻,他分明感到一阵暖风吹过脊背,像是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拍了拍他。

与此同时,在拾忆书院平台上,林知微突然浑身一颤,双膝跪地。裴昭急忙扶住她:“你怎么了?”

“不是我……”她喘息着,眼中泛起泪光,“是她们。千千万万个被遗忘的女人、孩子、战俘、流民……她们的记忆回来了,争先恐后涌入系统,想要被听见,想要被承认……”

她的额头渗出冷汗,意识几乎被汹涌的情感洪流冲垮。裴昭紧紧抱住她,将自己的记忆敞开??那段他在冷宫独守十年的日日夜夜,那种被世界抛弃的孤寂,那种明知真相却无力发声的愤怒。

两股记忆交融,化作一道屏障,替她分担冲击。

良久,林知微才缓缓睁开眼,声音沙哑却坚定:“原来这才是真正的疗愈。不是抹去伤痛,而是让伤痛被看见、被接纳、被回应。”

裴昭凝视着她,忽然问道:“你会不会有一天,也被这些记忆吞噬?”

她笑了,笑容清澈如溪水:“会。但如果那一天到来,我希望不是一个人消失,而是把我的记忆也变成一颗星,挂在属于后来者的天空里。”

***

数日后,朝廷使者抵达北境。

来的是礼部尚书之子李文渊,年轻清正,素有贤名。他带来圣旨一道,并非嘉奖,亦非责罚,而是**诏请林知微入京主持“天下忆政司”**,专司编修民间口述史、建立地方忆堂分署、推广记忆疗愈之法。

“陛下言,”李文渊恭敬行礼,“昔年误信‘忘则安’之论,致使民心压抑,怨气积深。今观各地‘说忆会’兴起,百姓哭罢复笑,反觉心宽,方知真情不可抑,唯有疏导方可安邦。故设此司,望先生执掌,教化万民不忘本、不失心。”

林知微听罢,久久未语。

裴昭站在她身旁,轻声道:“这是继明永远无法理解的事??真正的稳定,不是来自恐惧和遗忘,而是来自理解和共鸣。”

最终,她接过圣旨,却道:“我可以协助,但不会离开书院。”

“为何?”李文渊不解。

“因为我在这里种下的不只是知识,是希望。”她指向山坡下正在栽花的孩子们,“你看他们,每一个都是未来的讲述者。若我走了,这里的故事就断了。而一个地方若没了故事,灵魂也就死了。”

她顿了顿,又说:“但我可以派学生去。让他们带着问题出发:你叫什么名字?你从哪里来?你想让后人怎么记住你?让他们走遍天下,收集每一段沉默的往事,记录每一次颤抖的回忆。”

李文渊动容,深深一拜:“先生高义,李某铭记。”

临行前,他犹豫片刻,还是问出了心中疑惑:“传闻继明尚在人间,只是失忆疯癫,囚于皇陵地宫。您……可愿再见他一面?”

林知微望向南方,目光深远。

“不必了。”她说,“他已经得到了最严厉的惩罚??活着,却不知道自己是谁。比起死亡,这才是真正的炼狱。”

***

春去夏至,拾忆书院迎来第一批毕业生。

十名少年少女身穿素白衣裙,手持自制的忆册,在林知微带领下登上山顶。每人将一本忆册投入火中,火焰腾起之时,并未焚毁书页,反而映照出书中人物的影像??有战乱中背井离乡的老兵,有疫病中守护全村的村医,有默默抚养孤儿的寡妇……

这是林知微创设的“燃忆仪式”:当记忆被真诚讲述并记录,火便会将其转化为光,上传至分布式系统,成为永恒的一部分。

一名少女含泪说道:“这是我阿姊的故事。她为了救村里孩子,独自进山采药,摔死在崖底。那时没人给她立碑,连名字都没人提。可今天,我想让她知道,有人记得她,有人爱她。”

火焰升腾,空中浮现出一个模糊身影,朝她温柔一笑,随即化作点点星光,融入夜空。

裴昭站在人群之外,默默看着这一切。待仪式结束,他走到林知微身边,递上一封信。

“谁寄的?”她问。

“没有署名,但从笔迹看,像是王婆写的。”

信纸粗糙,字迹歪斜,却一笔一划极为用力: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