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的生活节奏缓慢而有规律。
上午两节课,一节讲经,一节术算。
经是林洛“自编”的《三字经》,当然是阉割版的《三字经》,并且到了”五霸强,七雄出”就完了。
就这,己经把颜老夫人惊喜的不知如何是好,越看千桃越顺眼。
毕竟孙子的变化是从千桃来到他身边开始的。
术算也没什么复杂的,当然太复杂的林洛也不会,不过加减乘除和九九乘法表己经足以应付这世间大部分的问题了。
下午则是体育课的时间。
除了林洛亲手挑出来那六个,大部分孩子都太小,还是在长身体的阶段,强度太大的体育锻炼会对他们的发育产生影响,所以体育课的内容并不复杂,除了常规的跑,跳和肌肉练习外,就是让千桃带着他们练功夫。
虽说在林洛的眼里,千桃的功夫也不过是花拳绣腿,但是带着孩子们练一练足够了。
而他自己,还得拉着燕儿写《射雕》呢。
···
···
一晃就到了深秋。
扬州虽处南方,但树叶也早就开始掉落,林洛和家里的人也早就都换上了厚衣服。
只是,看到学堂里自己的学生们穿的衣服,林洛却有些皱眉头。
三十二个学生,二十几个都穿着单衣,每天来学堂的时候都抱着双臂瑟瑟发抖,仅剩的那六七个穿厚衣服的,那衣服也是葛麻的,保暖效果有限。
这倒是有些疏忽了。
林洛带着千桃和燕儿往附近的镇上去了一次,在他们走后,一间杂货铺便挂出了长期收购鸭毛、鹅毛、以及大雁毛的牌子,一斤五十文大钱;若是更暄软一些的绒,则能收到一百五十文一斤。
这消息让附近十几个村子的人都兴奋起来。
地处运河两岸,出门就是河、湖,谁家没有养上几只鸭子几只鹅?
更何况,北面没多远就是高邮湖,这时节湖里面可是有成群的准备过冬大雁。
又使人给扬州的郑介民送过去了消息,没过两天,两辆大车从扬州城里过来,给林洛拉来了各种布料。
村里的娘子们,会做衣服的,按照林洛的要求,做一件坎肩二十文钱,做一件大衣五十文,林洛提供布料和鸭羽、鸭绒,甚至针线,按件计酬。
三十多个人的衣服根本不够分的···
没关系,把学生的羽绒服做完之后,林洛又发布了第二条任务。
活里活面的羽绒服。
单一的羽绒服,对城里的底层百姓确实有很大的吸引力,但若是衡量了手头的宽裕度,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会选择用别的方法再抗一抗。
但活里活面的,一件就可以囊括秋、冬、春三个季节的衣服,虽然一件就卖三百文甚至五百文,但还是有很多的家庭咬了咬牙,狠了狠心,给家里重要的人置办了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