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过去那些事作文 > 第197章 地球之外的烟火气(第1页)

第197章 地球之外的烟火气(第1页)

“宇宙蔬菜”成了星际间最时髦的词。火星的赤铁矿苹果、蓝溪星的星尘韭菜、猎户座的星绒菜,还有地球新培育的“跨星豆角”——豆荚一半泛着火星的红,一半带着蓝溪星的蓝,炒在锅里会渗出淡淡的银河色汤汁。

张三禄的菜园成了“宇宙蔬菜博物馆”。他在篱笆上挂了块木牌,用红漆写着每种菜的“籍贯”:东边畦子是“火星-地球混血苹果苗”,西边是“蓝溪星葱×地球韭菜”的杂交种,最惹眼的是中央那片“星际生菜”,叶片边缘带着土星环的纹路,咬一口脆生生的,像含着片浓缩的星云。

孩子们放学后总来帮忙,给蔬菜挂“身份牌”。用竹签做的小牌子上,歪歪扭扭写着:“这棵生菜去过土星!”“这颗苹果有两个家!”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还在星绒菜旁边插了张画,画里地球和猎户座手拉手,中间举着颗大大的白菜,白菜叶上写着“我们是亲戚”。

星际蔬菜的吃法也越来越多。火星苹果和地球山楂煮成的果酱,酸甜里带着点金属的回甘,成了孩子们最爱的抹酱;蓝溪星的韭菜和地球鸡蛋烙的盒子,咬开时会冒出淡淡的蓝雾,那是星尘受热后的样子,吃起来却和家常韭菜盒没两样,只是多了点“在宇宙里打了个滚”的新奇。

最让张三禄得意的是那道“跨星乱炖”。把火星土豆、蓝溪星豆角、地球萝卜一股脑扔进陶罐,用星麦杆烧火慢炖,炖熟后掀开盖子,香气能飘出半里地。他特意给蓝溪星寄了罐,附言:“尝尝这锅‘宇宙全家福’,土豆是火星的硬朗,豆角是蓝溪星的清爽,萝卜是地球的实在,混在一起,就是家的味道。”

蓝溪星的宇航员回信时,附了张他们用乱炖汤汁浇米饭的照片。照片里,每个人碗里的米饭都泛着淡淡的银河色,背景是蓝溪星淡蓝色的天空,配文:“汤里喝出了三个星球的暖,比任何燃料都让人有劲儿!”

秋收时节,“宇宙蔬菜博览会”在村里的打谷场办了起来。展台上,火星苹果堆成小山,星绒菜码得整整齐齐,跨星豆角像串彩色的宝石挂在架子上。最热闹的是试吃区,老农妇们端着刚出锅的蔬菜饼,孩子们举着沾了果酱的馒头,连路过的麻雀都来啄食掉在地上的星麦粒。

张三禄站在展台前,看着人们笑着、尝着,忽然觉得这些蔬菜早不只是食物。它们是地球的种子在星海里结的缘,是不同星球的土壤在时光里说的话,是那句“宇宙是个球”最生动的注脚——不管隔着多少光年,只要根连着根,味掺着味,再远的星星,也能凑成一桌热热闹闹的家宴。

傍晚收摊时,张三禄往星舰的货舱里装新收的种子。每个布袋上都绣着三个星球的图案,还缝着张小纸条:“春种时多浇点水,像在地球、火星、蓝溪星时一样。”货舱外,孩子们正对着星空喊:“记得让宇宙蔬菜在更多星星上发芽呀!”

风掠过打谷场,带着蔬菜的清香和泥土的气息。张三禄望着满天星斗,忽然明白:所谓宇宙蔬菜,哪里是什么奇花异草,不过是把“家”的种子,撒到了更远的地方,让每个星球的灶台上,都飘起熟悉的烟火气罢了。

“宇宙蔬菜”的名气渐渐传开,连更远星系的空间站都发来订单。张三禄索性在村里办起了“星际种植培训班”,教大家怎么根据不同星球的土壤调整培育方法。

有次火星来的学员捧着一盆蔫蔫的星绒菜急得首转圈:“按您说的浇了水,怎么还是蔫了?”张三禄蹲下身扒开土一看,乐了:“火星土碱性重,你得掺点地球的腐叶土中和一下,就像咱和面得加水,比例不对就发不起来。”说着从自家菜窖里舀了袋腐叶土递过去,“试试这个,保准明天就精神。”

蓝溪星的宇航员更绝,首接把空间站的模拟种植舱搬来了。透明舱体里,跨星豆角顺着支架爬得老高,豆荚上的银河纹路在灯光下闪闪发亮。“您看!”宇航员指着其中一根,“这颗豆角里结了三颗籽,一颗带火星红,一颗含蓝溪蓝,还有一颗是地球的土黄色!”张三禄凑近一看,忍不住点头:“好小子,这是把三个星球的性子都融进去了,将来能当‘种子大使’了。”

村里的孩子们也没闲着,他们用彩纸给每种蔬菜做了“星际名片”。星绒菜的名片上画着它在地球、火星、蓝溪星的生长模样,旁边歪歪扭扭写着:“我能适应三个家,你呢?”有回猎户座的飞船路过,孩子们追着飞船递名片,吓得宇航员差点把操控杆碰歪了。

秋收后的打谷场更热闹了。张三禄支起口大铁锅,锅里炖着跨星豆角、火星土豆、地球萝卜,旁边摆着刚烙好的星麦饼。“来!都尝尝!”他用大勺子搅着锅里的乱炖,香气混着蒸汽飘向星空,“这锅菜啊,火星的硬气、蓝溪星的清爽、地球的实在,全在里头了,就像咱这宇宙,看着大,其实凑到一块儿,比啥都亲。”

有个年轻宇航员捧着碗汤,喝着喝着红了眼眶:“跟我妈炖的味儿一模一样……我都三年没回家了。”张三禄拍了拍他的肩:“想家了就回来看看,菜在,灶在,家就在。回头给你妈带包跨星豆角籽,让她在地球也种种,就当你在旁边搭了把手。”

夜渐深,打谷场的灯还亮着。锅里的乱炖咕嘟作响,像在哼一首跨星球的歌。张三禄望着满天星斗,忽然觉得这些蔬菜早成了串起宇宙的线——不管隔着多少光年,只要种子能发芽,烟火能升起,再远的星星,都能变成热热闹闹的街坊邻居。

打谷场的灯是盏老煤油灯,玻璃罩上蒙着层薄灰,却挡不住暖黄的光往外淌,把每个人的笑脸都镀上圈毛茸茸的边。张三禄蹲在灶台前添柴,锅里的乱炖咕嘟得正欢,土豆的绵、豆角的鲜、排骨的香混在一块儿,顺着晚风飘出老远,连天边的星子仿佛都被这香气勾得低了低,想凑近闻个仔细。

“张叔,这跨星豆角炖着真鲜!”刚从冥王星来的年轻宇航员捧着粗瓷碗,喝得鼻尖冒汗,“咱那儿除了冰碴子就是冻石头,哪尝过这带火气的味儿啊。”他睫毛上还沾着冥王星的霜花,此刻被灶火一烘,化成小水珠顺着脸颊往下滑,倒像馋哭了似的。

张三禄笑着往他碗里又压了勺炖得烂乎的排骨:“你们那边冷,这菜啊,就是带着咱地球的火气,吃进肚里能暖到脚后跟。”说着从墙角拽过个布袋子,往宇航员怀里塞,“这里头是新收的豆角籽,回去种在恒温舱里试试,保准长出来的豆角,带着咱这儿的太阳味儿。”

旁边几个半大孩子举着画得花花绿绿的“星际名片”凑过来,最小的那个扎着羊角辫,举着名片仰着脸问:“张爷爷,这星绒菜能长到月亮上去不?嫦娥姐姐要是吃了,会不会给我们捎桂花糕呀?”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