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砚田文化 > 第23章 早春土改传政策(第1页)

第23章 早春土改传政策(第1页)

早春土改传政策

1951年的江南早春,虽己经入春,但寒意在清明前总也散不去。沈砚之是被祠堂方向的铜锣声吵醒的,他扒开纸窗,见晨雾里有几个穿灰布制服的人影往村西头走,领头的正是去年征兵时来过的赵组长——这次他胳膊上多了块“土改工作组”的红袖章,手里攥着一卷红纸,像是又有新政策要宣。

“砚儿,穿暖和些,去祠堂看看。”沈竹礽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带着刚煮好的艾草茶味。沈砚之套上那件打了两层补丁的棉袄,棉絮从肘部的破洞露出来,被他偷偷塞进袖子里——上次王铁柱笑话他像“装了棉花的稻草人”,他至今还记得。祖父沈竹礽己经站在廊下,青布长衫外罩了件浆洗得发白的蓝布马褂,今天沈竹礽手里没拿烟袋锅,反倒揣了本线装的《沈氏族谱》,封皮上的“沈”字被得发亮。

祖孙二人手拉着手,往祠堂走的路上,能看见不少村民往同一个方向赶,王伯扛着锄头,李婶挎着菜篮,嘴里都在议论“土改”。“听说要把祠堂改成学堂,祖坟也要迁走,说是占了好地种粮食。”李婶的声音压得低,却还是飘进沈砚之耳朵里。沈竹礽脚步没停,只低声对沈砚之说:“祠堂是宗族的根,祖坟是先人的安身地,迁与不迁,不是只看‘种地’这么简单。”

祠堂门口的老银杏树下己经围满了人,赵组长站在台阶上,展开红纸上的政策条文,用铁皮喇叭喊:“乡亲们!土改政策要打破封建宗族束缚!祠堂占用的土地要归集体,用来办小学;村南的祖坟地要开垦成水田,支援国家粮食生产!限大家三天内商量出迁坟方案,工作组会协助安排!”

听到赵组长的喊话,人群瞬间炸了锅。族长沈德昌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留着山羊胡,拄着枣木拐杖,往前面走了两步,声音洪亮的大声说道:“赵同志,祠堂是咱们沈家几百年的根,祖坟里埋着十几代先人,怎么能说迁就迁?”旁边几个老年村民也跟着族长一起,大声附和:“就是!迁坟会扰了先人的安宁,要遭报应的!”赵组长放下喇叭,脸色沉了沉:“这是国家政策,不是封建迷信!先人也要为子孙后代的粮食着想,开垦荒地才能多打粮,大家才能不饿肚子!”

沈竹礽没挤在前面,只站在银杏树的阴影里,目光扫过祠堂的飞檐——那飞檐上雕着“朱雀衔日”的图案,是前清康熙年间重修时加上的,沈竹礽曾对沈砚之说过“朱雀镇南,能保宗族平安”。沈砚之拉了拉祖父沈竹礽的衣角:“爷爷,真要迁祖坟吗?”沈竹礽收回目光,指尖在《沈氏族谱》的封面上轻轻敲了敲,神秘的说:“要看‘地脉’。祖坟地要是真的‘聚气’,迁了会伤宗族运势;要是‘散气’,迁了倒也无妨。先看看再说。”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