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儿提问骨卜理,王伯送粮谢先生
回到村里,己经是傍晚了。沈砚之跟着祖父回家,路上,他想起乌林答氏的鹿骨卜算,还有很多疑问:“祖父,乌先生的鹿骨,为什么能看出人的未来呀?是骨头真的有灵性,还是她瞎猜的?”沈竹礽想了想,说:“骨头本身没有灵性,但骨头里藏着‘理’。比如一只鹿,活得久了,骨头会变得坚硬,纹路也会变得清晰,这是‘生长之理’;一个人,身体好,骨头就壮,身体不好,骨头就弱,这是‘健康之理’。乌先生就是通过观察骨头的纹路,找到这些‘理’,再结合她的经验,就能看出人的大致情况,不是骨头有灵性,也不是瞎猜。”
“那为什么她的鹿骨卜算,和你的望诊结果差不多呀?”沈砚之又问。沈竹礽笑了笑:“因为‘理’是相通的,不管是望诊还是骨卜,都是找‘健康之理’‘命运之理’。比如一个人身体好,望诊能看出来,骨卜也能看出来;一个人有险,望诊能看出来,骨卜也能看出来。就像太阳东升西落,不管你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样的道理。”沈砚之听了,觉得明白了很多,原来不管是风水、中医,还是骨卜,都是找“理”,理通了,就能看懂很多事。
晚饭的时候,沈敬之回来了,他听说沈竹礽和乌林答氏帮着征兵的干部看相,就问:“爹,你们真的能看出谁能去参军,谁不能去吗?别让人说你们搞封建迷信。”沈竹礽喝了口酒:“我不是搞封建迷信,我是用中医望诊,帮着筛选身体好的青年,这样他们去了前线,才能扛住,也能多杀敌人,为国家做贡献。干部都没说什么,别人爱说就说去。”沈敬之没再反对,只嘱咐道:“你们小心点,别被工作组的人看见,免得惹麻烦。”
第二天早上,王伯提着一袋大米和一篮子鸡蛋,来到沈砚之家里。“竹礽兄,谢谢你昨天帮铁柱看相,这是一点心意,你收下。”王伯把大米和鸡蛋放在桌上。沈竹礽赶紧推辞:“老王,你这是干什么?咱们都是乡里乡亲的,帮这点忙不算什么,大米和鸡蛋你拿回去,给铁柱补身体。”王伯却不肯:“竹礽兄,你要是不收,就是看不起我。铁柱能去参军,你帮了大忙,这点东西不算什么。”
两人推来推去,最后沈竹礽只好收下了鸡蛋,大米让王伯拿了回去。“老王,铁柱去参军,你和王婶要多保重身体,别太担心,他会平安回来的。”沈竹礽说。王伯点了点头:“我知道,有你和乌先生的话,我放心多了。铁柱今天就去镇上报名,明天就要去县里集合,我和他娘去送送他。”沈竹礽点了点头:“好,让他路上小心。”
王伯走后,沈砚之看着桌上的鸡蛋,问:“祖父,王伯为什么要给我们送鸡蛋呀?”沈竹礽摸了摸他的头:“因为我们帮了他的忙,他心里过意不去,想感谢我们。这就是‘礼尚往来’,你帮了别人,别人也会帮你;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沈砚之点点头,觉得“礼尚往来”是个好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