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砚田书院简介 > 第78章 辰州初遇吊脚楼二(第1页)

第78章 辰州初遇吊脚楼二(第1页)

“那……矿洞里的蛊,也是这样的‘守护蛊’吗?”沈砚之想起石老栓说的采药人,声音放轻了些。

阿妹把陶罐放回原处,坐在火塘边的小板凳上,拿起一根松木添进火里:“矿洞里的是‘地脉蛊’,比家里的守家蛊凶些。当年沈从义先生来建矿洞时,怕坏人来抢典籍,就和我们祖上一起养了蛊,守在矿洞的阴路上。”她看了眼沈竹礽,见老人没反对,又接着说,“不过这些蛊不主动害人,只要不碰阴路上的石灯,不踩地上的红线,它们就不会出来。你们带的雄黄膏很有用,要是遇到蛊藤,就把膏涂在衣服下摆,藤上的‘蛊虫’闻见味道就会缩回去。”

沈砚之听得认真,摸了摸怀里的雄黄膏陶罐,又想起乌林答氏说的“辰州蛊分善恶”,忽然觉得之前的恐慌少了很多:“那寨老懂的蛊术,是不是也能分辨善恶?”

“当然啦!”阿妹笑起来,银镯子响得更欢,“寨老手里有个‘蛊铃’,要是好人进矿洞,铃会轻响;要是坏人,铃会变得刺耳。当年有伙土匪想来抢矿洞,刚到洞口,寨老的蛊铃就响得停不下来,后来土匪没走多远,就被山里的瘴气困住了,还是寨老心软,让人送了药才救回来。”她说着,从兜里摸出个小小的铜铃,铃身上刻着和守家罐相似的纹路,“这是寨老给我的‘平安铃’,你们明天见他时,他说不定会拿更大的那个出来。”

沈砚之看着阿妹手里的铜铃,忽然想起怀里的小鹿骨,忍不住摸出来:“阿妹姐,你看这个鹿骨,上面的星纹最近越来越清楚,是不是和湘西的地脉有关?”

阿妹接过鹿骨,借着炉火的光仔细看了看,指尖划过“角宿”的纹路时,眼睛亮了亮:“这是‘引路灯’!我们苗寨的老人说,要是骨头上的星纹能跟着地脉亮,就能找到地脉里的‘气口’——矿洞的主墓室,肯定就在气口上。你们明天见寨老,把这个给寨老看看,他说不定会更愿意帮你们。”

沈砚之赶紧把鹿骨收回来,小心地贴在胸口,心里忽然踏实了不少。火塘里的火苗跳得更高,把阿妹的脸映得红红的,远处传来沅水的流水声,混着火塘的“噼啪”声,倒像是一首温柔的歌。

沈竹礽和石老栓坐在火塘另一边,借着火光铺开湘西矿脉图。石老栓用烟斗指着图上的一个红点:“这就是矿洞的入口,在鹰嘴崖下面,那里常年背阴,洞口长了好多‘蛊藤’,你们去的时候得用雄黄膏涂在裤脚,不然藤上的虫子会咬人的。”沈竹礽点点头,从布包里拿出铜罗盘,指针在矿脉图“主墓室”的位置微微颤动,发出细微的“嗡嗡”声。“这罗盘能感应《青囊经》的气息,到了主墓室,指针会指向下藏处。”他顿了顿,又看向石老栓,“寨老的‘三问’,大概会问些什么?”

石老栓吸了口烟,烟杆在火塘边磕了磕:“无非是问沈家与矿洞的渊源,还有风水上的事。当年沈从义来建矿洞时,和我们寨老的祖上约定,要一起守护《青囊经》,不让坏人拿走。后来朝代换了好几轮,矿洞渐渐被遗忘,只有寨老还记得当年的约定。”他看向沈砚之,眼神温和了些,“你们是沈家后人,只要诚心,寨老会认的。”

夜色渐深,阿妹收拾好碗筷,给沈砚之领了间小阁楼。阁楼里摆着一张旧木床,铺着洗得发白的粗布床单,窗台上放着一盆晒干的草药,凑近闻是淡淡的薄荷香。沈砚之躺在床上,没立刻闭眼,而是从怀里摸出小鹿骨,就着窗外透进来的月光,细细着骨头上的星纹。

指尖划过“斗宿”那道纹路时,他忽然想起去年东北的雪夜——那时他和祖父刚找到钦天监石碑,乌林答氏裹着件玄色皮袄,坐在帐篷里的火炉旁,手里捧着半卷《山海经》,火光照着她鬓角的银霜。“砚之,你手里这鹿骨,不是普通的骨头。”她当时把鹿骨拿过去,指尖在星纹上轻轻点着,“这是‘地脉引’,东北属‘北龙’地脉,湘西是‘南龙’末梢,等你们去了湘西,骨头上的星纹会跟着地脉醒过来,它能帮你们找到《青囊经》藏着的‘气口’。”

那时他还不太懂,只记得乌林答氏又拿出个小小的布包,里面装着些褐色的草药:“这是‘解蛊草’,湘西的地脉蛊虽不害人,但万一碰到凶性的,用这草煮水喝能保命。还有,矿洞里的星纹石刻,会和你祖父的罗盘呼应,要是罗盘指针转得急,就说明附近有‘阴路’,千万别走。”他后来把这包草药交给了母亲,王氏熬雄黄膏时,特意加了些进去,说这样更稳妥。

“沈家的人,守的不只是典籍,是天地间的‘理’。”乌林答氏当时的话,此刻又在耳边响起来,沈砚之攥紧小鹿骨,忽然明白过来——从江南的镇墓罐,到东北的石碑,再到湘西的矿洞,沈家的秘密从来不是孤立的,是南北地脉连起来的线,而《青囊经》就是线的核心,藏着的是风水、地脉,还有守护的道理。

窗外的沅水还在流,声音轻轻的,像在和月光说话。沈砚之把小鹿骨贴在胸口,闭上眼睛时,心里己经没有了之前的紧张,只剩下期待。他知道,明天见了寨老,通过了“三问”,就能走进辰州矿洞,离沈家的秘密,离那份需要守护的“理”,又近了一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