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烟火人间饭店 > 第2章 守村人阿亮凄惨人生(第1页)

第2章 守村人阿亮凄惨人生(第1页)

高伟回到了高家湾,过上了他曾经向往的、远离城市喧嚣的乡村生活。白天,他忙碌于高家湾农业公司的事务,查看药材长势,指导香菇大棚的管理,监督山货加工车间的生产。虽然辛苦,但看着自己一手创办的事业在故乡的土地上一点点生根发芽,内心充满了踏实感和成就感。况且,他经济宽裕,创业更多是出于情怀和实现自我价值,并无迫切的生存压力,日子倒也过得颇为惬意。

然而,乡村的夜晚来得早,也静得格外深沉。当最后一抹晚霞隐没在山脊之后,整个村庄便迅速被无边的黑暗和寂静笼罩,只有零星几声犬吠和虫鸣,更反衬出夜的漫长与孤寂。对于过惯了城市夜生活的高伟来说,这种近乎原始的宁静,起初是享受,时间一长,便难免感到些许冷清和无聊。

于是,招呼三五熟人,在自家院子里摆上小桌,炒几个小菜,开几瓶啤酒,就着月色和微风喝酒聊天,成了高伟排遣长夜的主要方式。

可惜,高家湾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同龄人屈指可数。能时常陪高伟喝酒的,除了几个性格开朗、丈夫长年不在家的年轻小媳妇,剩下的,便只有阿亮了。

阿亮,原名高亮,比高伟大几岁,今年己经三十五了。他是村里有名的“守村人”之一。但与人们印象中那些或许邋遢、或许痴傻的守村人不同,阿亮总是把自己收拾得利利索索。即使是最普通的旧衬衫、旧裤子,也总是洗得干干净净,穿得板板正正。头发也时常修剪,不乱糟糟。若不是脸上总戴着一副深色墨镜,遮住了大半张脸,单看身形和打扮,他甚至可以称得上精神。

但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阿亮的人生,写满了凄苦。

阿亮五岁那年,他母亲便因病去世,留下他与父亲高大山相依为命。高大山是个老实巴交、要强却又命运不济的庄稼汉,妻子走后,他既当爹又当妈,靠着几亩贫瘠的山地和农闲时上山采挖药材的微薄收入,艰难地将阿亮拉扯大。家境在村里一首是垫底的,勉强糊口而己。

阿亮勉强读到小学毕业,便辍学回家,开始帮着父亲干活。稍大一点,他就跟着村里人出去打零工,搬砖、和泥,什么脏活累活都干,挣来的钱一分不少地交给父亲,希望能改善一下窘迫的家境。父子俩虽然清贫,但彼此依靠,日子倒也还能过下去。

然而,命运并未眷顾这个本就风雨飘摇的家。在阿亮二十出头,刚刚看到一点生活希望的时候,父亲高大山积劳成疾,一病不起,没多久也撒手人寰,留下阿亮孤零零一个人在这世上。

处理完父亲的后事,阿亮带着深深的悲痛和对未来的迷茫,再次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这一次,他经人介绍,进了一家小工厂,学起了电焊。他肯吃苦,人也聪明,很快掌握了技术,收入比打零工稳定了不少。就在他以为生活终于要出现转机的时候,一场可怕的意外降临了。

一次操作中,焊接迸出的高温铁屑像毒蛇一样,猛地溅入了他的右眼!钻心的剧痛瞬间淹没了他。尽管工友立刻将他送医,但一切都太晚了。他的右眼球严重受损,最终没能保住,永远地失去了光明。

工厂赔了一笔钱,但相对于他失去的眼睛和未来的人生,那点赔偿显得如此微不足道。带着残缺的身体和一颗破碎的心,阿亮回到了高家湾。他花光了赔偿金,简单修葺了一下父亲留下的、己经破败不堪的老屋,从此便留在了村里,再也没有出去。

为了掩饰残疾,也为了躲避旁人或同情或异样的目光,他常年戴着一副深色眼镜。如果不仔细看,或者不熟悉他的人,很难发现他有一只眼睛是假的。他很少主动与人交流,只是默默地种着父亲留下的那点口粮田,偶尔在村里帮点零工,换取最基本的生活所需。

就这样,阿亮成了高家湾的“守村人”。他守着父母留下的老屋,守着这片承载了他太多苦难记忆的土地,也守着自己那份无法言说的孤独和绝望。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风霜的痕迹,却似乎未能磨灭他骨子里那份源自父亲的、近乎固执的整洁和自尊——即使再穷再难,他也要把自己收拾得像个人样。

因此,当高伟回到村里,晚上需要人喝酒聊天时,阿亮成了为数不多的、合适的陪伴者。他话不多,但听得认真,偶尔抿一口酒,在高伟和那些小媳妇们叽叽喳喳说笑时,他只是安静地坐在角落,墨镜下的表情无人能窥见,仿佛一尊沉默的雕像,融入了乡村浓得化不开的夜色里。高伟对他很照顾,每次都会给他留好酒菜,结算工钱时也格外大方。对于阿亮而言,这些夜晚的灯火、酒食、以及些许的热闹,或许是他灰暗人生中难得的一点温暖和慰藉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