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青铜鬼门 > 第37章 苗疆蛊婆的警告(第1页)

第37章 苗疆蛊婆的警告(第1页)

废弃的护林站内,空气凝固如冰。柱子脱离了生命危险,在药力作用下陷入深度昏睡,呼吸平稳。但老吴的质问,如同冰冷的匕首,抵在了刚刚采药归来的秦队咽喉。

“你怎么知道那里一定有药?而且…这么快就找到并返回?甚至…刚好赶上无人机?”

秦队包扎伤口的手停顿了一下,抬起眼,迎上老吴锐利如鹰隼的目光。他没有立刻回答,护林站内只剩下窗外呼啸的山风和远处隐约传来的、令人不安的追兵声响。

“我潜入基金会内部时,权限不低,接触过一部分关于祁连山矿区的绝密研究报告。”秦队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某种更深的东西,“报告里详细记录了矿脉深处的辐射异常区、伴生植被和变异生物生态。‘血晶兰’和‘寒髓草’的样本照片、大致分布坐标、甚至采摘时可能遇到的危险,都有标注。我不过是根据记忆,走了条相对安全的捷径。”

他顿了顿,看向窗外:“至于无人机…不是巧合。基金会在这片山区的监控网络比我们想象的更密集。我进入矿区时触发了某种次级警报,他们派无人机来核实情况是标准流程。我听到动静,加速赶回,正好撞上。”

解释似乎合情合理。但老吴眼中的疑虑并未完全消散,他只是缓缓点了点头,不再追问,但那种审慎的、保持距离的态度没有丝毫改变。

危机暂缓,但我们必须立刻离开。护林站绝非久留之地。

秦队再次展现了他对地形的熟悉,带领我们沿着一条几乎被遗忘的猎户小径,翻越了祁连山脉的一道支脊,彻底远离了那片被污染和监控的矿区。连续两天的艰难跋涉,我们终于进入了青海境内一片相对偏僻、人烟稀少的丘陵河谷地带。

柱子的伤势在两种奇药的作用下稳定下来,虽然右臂依旧惨不忍睹,无法用力,但至少保住了命,意识也恢复了清醒。林薇手臂上那暗金色的“归墟印记”没有再蔓延,但她时常会陷入一种恍惚的状态,仿佛能听到远方罗布泊传来的、只有她能感知的低语,这让她情绪低落,充满不安。

我们需要一个绝对安全的地方休整,并想办法解决林薇身上的问题。老吴提出了一個建议——前往滇黔交界处的一处苗寨,寻找一位隐居的蛊婆。

“麻婆?”秦队听到这个名字时,明显愣了一下,眼神变得极其复杂,“她…还活着?而且,她会帮我们?”

“不确定。但她是唯一可能既了解这种古老印记,又未必与基金会有牵连的人。”老吴语气低沉,“早年执行任务时,我无意中救过她儿子一命。她欠我一份人情。而且…她那一脉的蛊术,传承极其古老,据说与中原失传的巫医之术同源,甚至可能…与‘有洛氏’的某些旁支有过接触。或许她能认出林薇手臂上的东西。”

别无选择。我们辗转搭乘长途汽车(用假身份证)、甚至一段运货的拖拉机,历经数日,终于来到了黔东南云雾缭绕的深山之中。按照老吴模糊的记忆和沿途小心翼翼的打听,我们找到了那个隐藏在深山褶皱里、几乎与世隔绝的古老苗寨。

寨子依山而建,吊脚楼古朴,空气中弥漫着草药的清香和淡淡的牲畜气味。对于我们的到来,寨民们投来好奇、警惕而排斥的目光。这里的汉人极少,我们几个外人显得格格不入。

老吴找到了寨子里的头人,用当地方言低声交谈了许久,又出示了一件信物(一枚造型奇特的骨雕),才被允许引荐给住在寨子最高处、单独一栋老旧吊脚楼里的“麻婆”。

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屋内光线昏暗,弥漫着浓烈而奇异的药草和熏香味道。一个身材矮小干瘦、穿着靛蓝色苗服、脸上布满深深皱纹的老妪,正坐在火塘边,捣弄着瓦罐里墨绿色的药膏。她抬起头,一双眼睛却不像老人般浑浊,反而锐利得如同山中的老鹰,瞬间锁定了我们,尤其是在林薇和她的手臂上停留了许久。

“外面来的汉人…还带着不干净的东西…”她的声音沙哑得如同摩擦的树皮,带着浓重的口音,却字字清晰,透着寒意。

老吴上前,恭敬地用生硬的苗语说明来意,并再次出示了那枚骨雕。

麻婆沉默地听着,目光依次扫过我们每个人,在看到秦队时,她的眼神微微停顿,闪过一丝极其细微的、难以捉摸的光芒。最后,她的目光再次回到林薇身上。

“丫头,过来。”她招招手。

林薇有些畏惧,但在老吴鼓励的眼神下,还是走上前,挽起袖子,露出了那暗金色的诡异印记。

麻婆干枯如鸡爪的手指轻轻触摸那印记,她的指尖冰凉刺骨。林薇忍不住哆嗦了一下。

麻婆的眉头紧紧皱起,眼神变得无比凝重,甚至…带着一丝惊惧?她猛地抬头,死死盯住林薇的眼睛:“这东西…你从哪里染上的?!”

她的反应远超预料!我们心中都是一紧。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