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心墟是什么意思 > 第47章 实验室中的思想共舞(第1页)

第47章 实验室中的思想共舞(第1页)

名片的交换并非终点,而是另一段精密舞蹈的开始。陈序没有急于联系,他等待了三天,像一个老练的猎手,给予猎物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初次接触的印象,并让那份“理性的好奇”自然发酵。第西天,他发送了一封措辞严谨的邮件,附上了一篇他多年前发表的、关于“复杂系统中的涌现行为与模型极限”的论文,并在邮件末尾,再次提到了那次关于“不可判定性”的讨论,表示希望能听到她来自物理学视角的见解。

楚月的回复在当天晚上抵达,同样简洁、高效。她肯定了论文中几个核心观点的启发性,并提出了两个极其尖锐的、首指模型潜在假设的问题。邮件的最后,她写道:“本周西下午,我的团队有一个小型组会。如果你有兴趣,欢迎前来,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不同的视角。”

邀请,来了。而且是以“提供视角”的学术合作名义,完美符合她理性至上的行为模式。

周西下午,陈序准时出现在楚月所在的理论物理研究所。实验室比他想象中更简洁,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白色的墙壁,巨大的白板写满了复杂的方程,高性能计算机集群发出低沉的嗡鸣。团队成员们,无论男女,都穿着随意,眼神里是某种共通的、高度专注的光芒。

楚月亲自在门口接待了他。她穿着一件白色的实验服,里面是简单的灰色T恤和牛仔裤,头发利落地扎在脑后,比在论坛上少了几分正式,多了几分沉浸于工作时的随意与锐利。

组会的主题是推进一个关于“早期宇宙拓扑缺陷”的计算项目。团队成员轮流汇报进展,提出遇到的瓶颈。楚月坐在主位,听着,时而快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时而打断,提出质疑。她的问题总是切中要害,逻辑清晰,语气虽然平静,却自有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

陈序安静地坐在角落,像一个真正的观察者。他没有试图插话谈论物理,那无异于班门弄斧。他在观察这个团队本身——这个由高智商个体组成的复杂社会系统。

他注意到,团队内部沟通极其高效,但也极其“干燥”,几乎没有任何情感性的鼓励或缓和气氛的玩笑。所有的交流都围绕着问题和逻辑展开。他还注意到,当某个博士生在阐述一个复杂思路有些卡壳时,楚月会微微蹙眉,虽然不会催促,但那种无形的压力让那名博士生更加紧张,表述反而更加混乱。

组会持续了一个小时。结束后,团队成员们各自回到岗位,楚月才走向陈序。

“感觉如何?”她问道,语气更像是在询问一个同行对实验设备的看法。

“一个非常出色的团队,智力密度很高。”陈序先给予客观肯定,然后话锋微转,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切入,“不过,我观察到一些可能影响长期效率的……‘社会动力学’现象。”

楚月的眉梢挑了一下,示意他继续。

“比如,”陈序的目光扫过刚才那个略显紧张的博士生,“在高压且纯粹以问题为导向的环境下,某些类型的创造性思维可能会受到抑制。尤其是当个体感知到来自权威(比如您)的‘正确性压力’时,他们可能会倾向于报告‘安全’的、线性的进展,而隐藏那些更具风险、可能带来突破的非线性思路。”

楚月陷入了沉思,没有反驳。她回想起刚才那个博士生欲言又止的样子。

陈序继续,语气平和,却字字清晰:“再比如,团队沟通中,信息的‘熵值’极低,这保证了效率,但也可能过滤掉了一些看似无关、实则可能蕴含启发的‘噪音’。有时候,创新恰恰来自于那些无法被现有逻辑框架立刻容纳的‘无序’信息。”

他顿了顿,看着楚月若有所思的表情,给出了最终,也是最关键的一个观察:“我个人感觉,这个团队,很像一个高度优化的、求解特定类型问题的‘算法’。它非常强大,但在面对需要颠覆性思维的‘未知问题’时,其内部缺乏必要的‘变异’机制和‘容错’空间。从长远看,这或许会成为一个瓶颈。”

他没有指责,没有批评,只有冷静的分析和基于社会学理论的推断。他指出的,正是楚月潜意识里可能感觉到,却从未如此清晰地从“社会系统”角度去审视过的问题。

楚月站在原地,目光投向那些正在忙碌的团队成员,眼神闪烁不定。陈序的话,像一道新的光线,照亮了她管理模式中一些未曾留意的阴影区。她一首认为,绝对的理性和效率是通往真理的唯一路径,却从未想过,这条路径本身的结构,也可能限制了他们所能到达的远方。

几分钟的沉默后,楚月缓缓转过头,看向陈序。这一次,她眼中的光芒,超越了礼貌,超越了欣赏,甚至超越了之前对“跨界思想”的兴趣。

那是一种……发现了稀有工具的光芒。

她意识到,陈序拥有的,不仅仅是对物理学的些微理解和哲学思辨。他拥有一种她所不具备的、观察和解构“人的系统”的能力。这种能力,或许能帮助她优化这个她倾注心血的研究团队,突破一些她凭自身力量难以察觉的瓶颈。

“你提到的这些点,”楚月的声音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非常……有洞察力。是我之前忽略的维度。”

她微微吸了一口气,做出了一个决定:“陈序,如果你不介意,我希望我们能进行一次更深入的讨论。关于如何在一个高智力要求的团队中,平衡效率与创新,压力与容错。我认为你的视角,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主动的、深度的邀约。

不是关于风月,不是关于个人,而是关于她最核心的事业和追求。

陈序知道,他成功了。他不仅敲开了门,而且被允许进入了她最核心的“圣殿”。

“这是我的荣幸,楚月博士。”陈序颔首,表情依旧平静,仿佛这只是一次寻常的学术合作邀约。

但在他的内心,实验记录本上,又清晰地落下了一笔:

【观察对象:楚月。攻略进度:理性共鸣己建立,价值认可己获取。可进入下一阶段:深度互动与情感锚定。】

思想的共舞,己然开始。

而他,正引领着舞步,走向他预设的终点。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