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儒商是啥意思 > 第34章 斗鸡祸起(第3页)

第34章 斗鸡祸起(第3页)

平子慌不择路,带着五百府兵退守府邸中央的高台——这高台是季氏先祖修的防御工事,有三丈高,西周有箭楼,储存着足够的箭矢和干粮,季氏府兵训练有素,都穿着玄甲,手里握着弓弩,箭尖泛着冷光。

“放箭!”随着季平子的喊声,箭雨从高台上落下,联军冲在最前面的十几个士兵立刻中箭倒地,惨叫声此起彼伏。

两千联军被挡在高台之下,进退两难——攻不上去,退又怕被季氏私兵追杀。

季平子站在高台上,望着台下的鲁昭公,突然让人放下吊桥,派使者捧着玉璧下去求和:

“如意(季平子)知罪,愿待于沂上,听候君上查明罪状,绝不敢反抗!”

昭公站在台下,郈昭伯立刻冲上前,拽住他的衣袖:“君上不可!沂上是季氏的采邑边缘,他去了必召费邑兵回来反击!到时候我们更难对付!”

昭公犹豫了一下,终究摇了摇头,拒绝了求和。

吊桥升起,片刻后,第二波使者又捧着玉珏下来:“季孙愿自囚于费邑,永不出仕,将山林采伐权还给公室!”

季公亥在旁冷笑,凑到昭公耳边:“君上,费邑是季平子的老巢,他去了就是割据!不如杀了他,某替君上掌管季氏,必忠心于公室!”

昭公看着高台上季平子的身影,又想起这些年的屈辱,再次拒绝。

第三波使者跪在地上,手里捧着季氏的族印,声音带着哭腔:“季孙愿带五乘马车,流亡国外,永不归鲁,将所有财产献给公室!只求君上留季氏族人一条活路!”

昭公的心动了——季平子流亡,三桓群龙无首,公室就能重掌政权。

子家羁急忙上前,声音急切:“君上答应吧!季氏私兵有五六百,高台易守难攻,我们攻了一个时辰,己经伤亡几十人了!再拖下去,三桓援兵就来了!”

季公亥也点头,眼里闪着夺权的光,附和道:“君上,放他走也可,只要除了他的权,季氏就不足为惧!”

可郈昭伯突然拽住昭公的胳膊,声音尖利:“君上!不能放虎归山!十年前他涨棺价,今年辱宗庙、砸我丧韵堂,今日不杀他,他日他必卷土重来,到时候我们都要被他斩尽杀绝!”

臧昭伯也跟着附和:“事己至此,岂能半途而废?今日不除季氏,公室永无出头之日!”

昭公被说得热血上涌,挥袖道:“杀!今日必除季平子!”

高台上的季平子听到这话,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随即脸色变得冷硬。他转身对身边府兵喊道:“诸位,公室要灭我季氏,我们唯有死战!守住高台,三桓援兵很快就到!”

季氏府兵齐声应和,箭雨再次落下,联军又倒下一片。

太阳渐渐升高,联军与季氏府兵僵持在高台之下,谁也不敢先动。

昭公看着地上的伤兵,突然想起孟懿子和叔孙不敢,急忙派郈昭伯去孟氏府邸、臧昭伯去叔孙氏府邸,劝他们不要插手,以免三桓联合。

同一时刻,曲阜城西的儒商会馆。孔子正和冉耕、颜路整理“礼器定鼎修正案”,竹简上的“限价一成”刻痕刚完成,冉耕还在核对“百工共股池”的铜币数量,突然有曾点冲进来,声音发颤:“夫子!不好了!君上……君上带着两千兵,去伐季氏府邸了!”

孔子手里的刻刀“当”地掉在案上,脸色骤变。“坏了!”

他猛地起身,抓起案上的孟氏符节——这是孟懿子上月给他的,说“夫子若有急事,可持此符节入孟氏府邸”,又抓起叔孙氏的通传木牌,“冉耕,你守好会馆,我和子路,去叔孙府邸,颜路、曾点,你去孟孙氏府邸,让何忌(孟懿子)也来叔孙府商量!”

两人快步出门,玄衣被风吹得猎猎响。

街上己经乱了,百姓扶老携幼往家里跑,门板“哐当”作响,有人抱着粮食往地窖里藏,还有人站在街角议论,声音里满是恐慌:“公室伐季氏了,这是要内乱啊!”

“齐军还在边境秋猎,要是打进来怎么办?”

孔子心里像压着块石头——孟懿子才十六岁,而叔孙诺子不在曲阜,少主叔孙不敢很难镇住家臣,此时季平子占据高台,一旦三桓联军在曲阜城和公室内战,齐吴的兵必定趁机进来,汶泗平原的冻土,就要被血染红了,必须劝孟孙氏和叔孙氏保持中立,然后劝君上与季平子和谈,还有挽回的余地!

此时孔子坐在车辕上,望着远处季氏府邸的方向,隐约传来喊杀声和箭雨声,像一把钝刀,割着曲阜的晨光。

九月的霜还没化,落在他的玄衣上,冰冷刺骨,可他的心里却燃着一团火——

一定要拦住这场内乱,一定要守住鲁国的冻土,不然,他这几年“以商养学,以学济政”进行的“儒商济丧”和“百工安辑”,都要成泡影了。

风卷着尘土,迷了人的眼,孔子望着车窗外飞逝的街景,突然攥紧拳头:

“为了‘仁’,无论如何,都要保住鲁国!”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