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儒商是啥意思 > 第41章 齐都问政(第1页)

第41章 齐都问政(第1页)

鲁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十月廿六。

马车碾过曲阜北郊的冻土,留下两道深深的辙痕。

从曲阜到泰安的驿道上,安随处可见逃亡的鲁民——他们大多是从郓邑逃来的,麻鞋上沾着泥,怀里揣着半块冻硬的粟饼,见了孔丘车队中那辆高昭子的齐国马车,纷纷往路边躲,眼里满是警惕。

“这些都是郓邑的庶民。”颜路掀开马车帘,声音低沉,“听说齐军十二月要攻郓邑,他们怕被抓去当壮丁。”

孔丘探出头,看着一个老妇抱着孙子,踉跄着走在路边,怀里的孩子冻得首哭。他从袖中摸出三枚铜币,递给颜路:“给他们送去,让他们买点热汤。”

颜回趴在车窗边,小手指着远处的泰山,声音清脆:“夫子,那山好高啊!”高柴也凑过来,跟着点头:“祖父说,翻过泰山,就是齐国了。”

孔丘笑了,摸了摸两个孩子的头:“这山叫泰山,是齐鲁的界山。翻过它,你们会看到不一样的天地。”他望着泰山的轮廓,心里却在想——

这条古道,将来会有多少像他一样的人,背着礼器、抱着典籍,从这里走过,把“仁”的种子撒向西方。

十一月初一,马车抵达莱芜谷道。

谷道两侧的山壁陡峭,怪石嶙峋,霜气从石缝里渗出来,冷得刺骨。

车夫勒住缰绳,声音发颤:“大夫,前面到了我们齐军的关卡。”

这次,高昭子作为齐国卿大夫到鲁国吊唁叔孙昭子,并陪同作为鲁使的孔丘北上,所以他乘坐的马车,叫輶车,车体轻狭,单辕双轮,以帷裳障尘,一马驾驭,专用于齐侯遣使“朝聘、会盟、告庆、吊丧”诸外交礼。

守关那个士兵看到輶车,显然认识,主动上来,拜见高昭子,然后反复又瞥了眼安车上的孔丘,突然问道:“您就是鲁国的夫子吧?去年我哥游历曲阜,见过您在杏坛讲学。”

孔丘愣了愣,随即点头:“正是丘。”

“夫子讲的‘爱人’,我哥听了很受启发。”那位士兵气缓和了些,“这谷道不好走,前面有段路结了冰,你们慢些走。”

马车继续前行,颜路忍不住感叹:“没想到夫子在齐国也有名气。”

“不是丘有名气,是‘仁’有名气。”孔丘望着谷道里的冰面,“不管是鲁人还是齐人,都盼着能安稳过日子——这就是‘仁’的根。”

十一月初五,马车过青石关。齐长城的城墙巍峨,城楼上的士兵披着玄甲,手里的戈矛泛着冷光。高昭子指着关墙,对两个孩子说:“这关墙挡过晋军,也挡过楚军,却挡不住好的道理——就像孔夫子的‘仁’,能穿过这关墙,传到齐国来。”

十一月初八,马车终于抵达临淄。

城东的高昭子府前,朱门高墙,门前的石狮威猛,门楣上的玄鸟徽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府里的家臣早己等候在门口,见马车到了,连忙上前搀扶:“主上回来了,夫子,一路辛苦了!”

孔丘走下马车,望着高府的雕梁画栋,心里却想起曲阜的孔学私塾——

那里没有雕梁画栋,却有满院的杏树,有弟子们的读书声,有庶民送来的粟米。

高府的庭院深广,回廊曲折,每走一步,都能听到脚下青砖发出的“咚”声,像敲在心上。

庭院里植着青松翠竹,霜叶落在青石板上,被风吹得打转。

高昭子领着孔丘,穿过回廊,来到一处独立的院落前,院门上方挂着“知礼轩”的匾额,字体是鲁国的风格。

“夫子,这是为您准备的院落。”高昭子推开院门,里面有三间房,一间住人,一间藏书,一间是书房,“院里的藏书阁,有不少齐鲁的典籍,还有几卷《韶》乐的残谱,您若有兴趣,可以看看。”

孔丘走进藏书阁,只见书架上摆满了竹简,从《诗》《书》到《春秋》,应有尽有。

他随手抽出一卷《齐语》,里面记载着管仲相齐时的“相地而衰征”,指尖拂过竹简上的字,心里突然一亮——管仲的“富民”之策,不就是“仁”的实践吗?

“夫子在看什么?”高昭子走进来,手里端着一杯热汤,“这是齐国的粟汤,驱寒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