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观大道之渊薮,玄藏世界无量尘。一芥玄精之内,自蕴混洞玉京天。此玉京天者,非止一隅,其广邈若无涯溟海,溟海之中,复有玄精如恒沙。彼一玄精内,又现玉京天,天中复涌溟海,海中再化玄精……如是玄精藏混洞,混洞孕玄精,玉京叠溟海,溟海生玉京。层层无尽,劫劫相衔,重重交摄,非心识可窥,非言筌能及。
第一重·芥纳溟波始见真
玄精微尘,其形渺渺,浮游于不可名状之太虚渊薮,似尘埃蒙昧。然以无上道心真视窥之,则芥子之表,非金石非玉屑,乃玄牝之门初启之象,混沌纹理流转不息,内蕴无量光华,幽邃如蕴大千生灭。破此玄关,非蛮力可摧,需以至精至纯先天祖炁为钥,契合其纹理流转之节,方得一线之机。
炁钥入玄关,顿开鸿蒙境!芥子之内,非想象之狭仄,赫然一片无垠溟海,其色玄青,幽深无极,名曰始源溟海。此海非水,乃先天一炁未分化之海,鸿蒙元气浓稠如浆,沉浮不定,其中蕴生玉京天三十六重!其天非悬于空,乃自溟海元气激荡、阴阳媾精处自然化生凝结,如海中明珠、雾里琼楼,或沉于幽暗海眼,或浮于元气潮头,或隐于涡流深处,各据一方玄妙道域。
此三十六重玉京天,非并列排布,实乃叠嶂相生,层层嵌套,深不可测。第一重天,名清微天,其境元气清灵,道山巍峨,灵泉飞瀑,芝兰遍地,有元始道尊虚影讲法于玄都紫府,道音袅袅,闻者开悟。然清微天中央元炁海眼之下,幽深难测,元气在此沉降凝聚,渐成一片新溟海之雏形,此即通向第二重玉京天——禹余天之门户。
第二重·玉京叠嶂镜影深
禹余天景致迥异,天穹低垂,九轮不同色泽道日悬照,大地非土石,乃无尽碧玉铺就,其上生有亿万丈高之混元玉树,枝叶间悬挂星辰般大小之果实,果内自有日月星辰、山川河岳之雏形演化。有先天神祇句芒氏,鸟首人身,身披青叶,御玄黄二气,巡游诸天,点化玉树灵胎,使其化生草木精灵、飞禽走兽,乃至人形道胎。
然禹余天极东之地,有归墟玄渊,渊深不知几亿万里,渊底非黑暗,反是璀璨夺目,无量元气在此汇聚、压缩、坍塌,竟孕育出恒河沙数之玄精微粒!每一微粒,其形态、道纹,皆与最初承载此方世界之玄精芥子一般无二!此渊即玄精祖巢,此间玄精,非死物,乃元气孕化之胚胎,蕴藏开辟新玉京溟海之潜能。若有缘法,得一玄精,炼化入体,则自身内景亦可演化一方小玉京,此乃道门内景诸天法门之源流。
第三重·镜网森罗照大千
若道行精进,勘破禹余天之虚妄,首入第三重大赤天。此境无天无地,唯有无数巨大无朋之虚皇玉镜,悬于一片混沌星光织就之紫微玄纲之上!玉镜非铜非铁,乃大道法则具现之体,镜面清冷,映照诸天万界一切法象。
镜非孤悬。紫微玄纲纵横交错,如宇宙筋络,连接所有玉镜。镜与镜之间,光耀交辉,影影相摄。此镜之光投入彼镜,彼镜所摄之影又复映照他镜,镜镜相照,光光互涉,层层叠叠,无有穷尽!无数宇宙生灭、星辰运转、众生悲欢、道法显隐……皆在此重重光影间流转生灭,纤毫毕现,无有遁形。一花绽放于某玉京天,其法象倒影己流转于亿万玉镜光影之中,衍生无量细微变化;一真仙于某溟海证道,其道果辉光亦同时点亮与之交感之兆亿玉镜,光耀玄纲。
此间更有镜灵巡守。非血肉生灵,乃玉镜灵光与玄纲道则交感孕生之灵体,其形若清光凝聚之仙鹤、玄龟、神龙,通体晶莹,眸蕴星海,名曰太虚鉴真使。鉴真使栖于镜背,梳理镜光,维护玄纲运转,使光影流转不悖大道。若有法象异动过剧,扰动玄纲平衡,或邪魔妄图染指玉镜篡改光影,鉴真使即引动镜光,如天罚神剑,瞬息将异数抹除,复归光影澄澈。此镜网森罗,乃维系诸天万界法象平衡、因果流转之无上枢机。
第西重·劫波刹那念无垠
循玄纲溯源,破镜光迷障,可抵第西重龙变梵度天。此天光阴法则迥异诸界。中央有刹那劫海,其水非水,乃无量时间碎片、因果丝线汇聚成流。海面一息,起亿万兆生灭泡沫,每一泡沫,即是一完整宇宙从开辟到归墟之劫波缩影!
劫海之上,浮沉无涯道骸。此骸非腐朽之骨,乃证道大能陨落后,其不朽道躯、元神烙印与劫海光阴之力熔铸而成之玄异存在,形如山峦岛屿,其上道纹流转,讲述其主生前所历无量劫波之秘。有道君烛九阴,人面龙身,通体赤红,目如日月,盘踞于最大一具形如祖龙之首的道骸之上。其目开阖,即为昼夜更替于兆亿劫波泡沫世界;其呼吸吐纳,引动劫海潮汐,冲刷道骸,溅起光阴浪花,每一滴浪花洒落,便加速或延缓某泡沫宇宙光阴流速亿万倍!所谓天上一日,地上千年之叹,于此不过微末浪花之涟漪。
第五重·真灵逆溯照本初
欲穷玉京之极,需渡第五重玉隆腾胜天。此天元气至纯至粹,化生混元祖炁池。池中非水,乃液态之先天祖炁,沸腾不息,孕化万物真灵本源。池畔生有照影神莲,莲开三十六品,莲心无蕊,唯有一团清光,名真灵镜光。
修士若有机缘,得神莲认可,可引一道真灵镜光映照己身。此光之下,非照今世皮囊,乃逆溯无尽轮回、层层叠叠世界之本源真灵!镜光中,修士或见自身于某一芥子玄精内为先天神祇,统御一界;转瞬又化为一缕镜光,在虚皇玉镜间流转;顷刻再沉沦于劫海泡沫,历经兆亿世悲欢……重重叠叠,前世非前世,今生非今生,皆为本源真灵在不同层面宇宙之投影显化。明悟此点,真灵澄澈,方知我之为我,乃大道无穷显化中一独特光点,超脱于单一世界之生死轮回束缚。
第六重·法象归墟炼混洞
破真灵之执,方入第六重平育贾奕天。此天景象诡谲,乃诸天万界濒临归墟之法象最终汇聚、沉淀、转化之所。目之所及,非破败死寂,乃一种极致的、动态的空与有之熔炉。无数星辰残骸、破碎大陆、神魔遗骨、乃至寂灭的道则碎片、消散的文明烙印……如百川归海,被无形巨力牵引,汇入天穹中央一口无底之混洞归墟。
归墟旋转,无声无息,吞噬万物,其口幽暗深邃,连光线亦被扭曲拉长吸入。被吞噬者,非彻底湮灭,而是在混洞核心承受难以想象之大道磨盘碾磨。法则被拆解至最细微祖炁状态,物质被粉碎为不可再分之玄精微粒,能量被纯化为最本初之混沌元气。此碾磨过程,亦是极致提炼与纯化。自那混洞核心幽暗深处,时有纯粹至极的混洞玉膏渗出,其色玄黑,其质至柔亦至坚,乃构筑新玄精、开辟新玉京溟海之无上宝材。有归墟镇守使,乃大道意志显化之巨人,通体由亿万归墟漩涡符文构成,立于混洞边缘,沉默地维持着这毁灭与新生之平衡,确保归墟之力不溢不竭。
第七重·心灯燃遍九幽境
越混洞之怖,心灵澄明无惧,可感召第七重太释玉隆天接引。此天无具体形态,乃一片浩瀚无垠之精神心光海洋,名大觉心渊。渊中并非死水,而是漂浮、燃烧着恒河沙数之九幽心灯!灯火非焰,乃众生心念、愿力、智慧、觉悟凝聚之纯粹光焰,其色各异,明暗不一。
心灯之间,光焰并非孤立燃烧,而是彼此感应,光光相涉,相互点燃、辉映、传递。一灯觉悟,其光焰升腾,瞬间可照亮、引燃与之有缘之兆亿心灯,形成一片璀璨心光星域!反之,若一灯被大迷惘、大恐惧、大邪念笼罩,其光暗淡欲熄,亦会牵连与之因果纠缠之心灯光焰摇曳不稳。此即仙仙绵延,光光涉入之实相。有心光汇聚凝聚之大觉悟者,号燃灯古尊,其形为一团最古老、最恒定之温暖光晕,坐镇心渊核心,默运玄功,以自身无量心光为引,不断点燃新灯,稳固光焰之网,驱散试图侵蚀心渊的寂灭心魇,维系这精神宇宙之光明不坠。
第八重·玄纲律动道弦鸣
溯心光之源,破虚妄之执念,方触第八重上明七曜天门槛。此天己非物质、非能量、亦非纯粹精神,乃诸天万界一切大道法则运行之具现化、总枢机!举目所见,唯有无数纵横交错、流淌不息、璀璨夺目之道则金弦,构成一张覆盖无垠、精密至无法言喻的玄纲天律网。金弦非实体,乃法则运行之轨迹显化,其律动即是大道之呼吸。
宇宙生灭,表现为玄纲局部金弦的剧烈震颤与重构;光阴流转,体现为金弦流淌的韵律缓急;因果承负,呈现为金弦之间无数明暗丝线的勾连与牵缠;万物兴衰,更是玄纲这张巨网上,兆亿节点随着金弦波动而明灭闪烁的首观景象。此间有律令神侍,形态不定,时而如清光,时而如符号,时而如乐器,其职责乃聆听玄纲金弦之道音,调和律动,消弭因某些世界异常剧变引发的局部法则冲突与道弦杂音,确保大道运行之整体和谐、流畅、精准,不因局部扰动而崩坏全局。
第九重·太初道言化真文
破玄纲金弦之网,超脱法则运行的具象轨迹,方能踏入第九重太安皇崖天。此境己非“运行”,而是“存有”本身的最初显化,是诸天万界一切概念、名相、逻辑、规律诞生之前的原初状态,名曰混元太初境。
此境无光无色,无上无下,唯有无数不可名状、不断生灭的太初道言在流转!这些道言非是文字,亦非声音,而是大道意志最纯粹、最本源的念头或信息流,其形如混沌星璇,其质如琉璃清露,其息如宇宙胎动。每一个道言星璇,都蕴含着开辟一种宇宙形态、奠定一种基础法则的终极种子或蓝图。
太初道言并非静止,它们相互碰撞、融合、湮灭、新生。每一次碰撞,都迸发出难以想象的创世火花,火花中瞬间演绎出从奇点爆炸到星辰生灭、从元素诞生到文明兴衰的兆亿种可能性,又在下一个刹那归于虚无,只留下最精粹的“道纹”融入流转的星璇之中。此即“言出法随”的终极源头,大道以“言”为笔,以虚无为卷,勾勒诸有之雏形。
有真文童子游弋其间。其非后天修成,乃太初道言灵性自聚之灵体,形如三岁婴孩,通体由流动的道纹星璇构成,眼眸清澈映照大千万象之始。童子嬉戏于道言星璇之间,以手拨弄,或以心念牵引,使碰撞更谐,湮灭有序,新生合道。若有道言因不明原因剧烈冲突,濒临崩溃而污染太初境,童子便会口诵无声真言,将其抚平、消解或引导其有序归寂,维系这创世源头的纯粹与活力。
第十重·有无相生返玄冥
参透太初道言之生灭,明悟“有”生于“无”,“名”起于“默”,方可触及第十重元载孔升天。此天乃“有”与“无”的绝对临界,是大道显化与未显化的终极分界岭,名曰“玄冥之渊”。
此境奇异绝伦。一半是绝对的“无”——非黑暗,非虚空,而是连“无”这个概念本身都不存在的绝对寂灭,不可感知,不可描述,任何存在(包括意识、法则、能量)触及此域,瞬间归于最彻底的“不存在”。另一半则是沸腾的“有之海”——并非物质或能量,而是“存在性”本身凝聚成的、粘稠如光浆的“实相之源”,其中翻滚着无量世界泡影、法则雏形、概念碎片,每一滴光浆溅起,都足以在太初境引发一场道言风暴。
在“无”与“有”的交界处,矗立着“有无之相”。其形态非固定,时而如一道横亘亿万的混沌光幕,时而如一座不断坍塌又重建的玄色巨碑,时而又化作无数相互吞噬又吐纳的阴阳双鱼漩涡。此相是大道的开关与熔炉。当大道意志倾向于显化,“无”便被“有无之相”汲取、转化,注入“有之海”,孕育新的可能性;当某些宇宙法象走向终极腐朽寂灭,“有无之相”又将其从“有”中剥离、粉碎、淬炼,最终抛入“无”的绝对寂灭,完成彻底的归墟。
镇守此界的,乃大渊意志。它并非独立意识,而是“有无”临界本身诞生的绝对平衡机制,无形无质,只体现为一种弥漫整个元载孔升天的、冰冷而绝对的律令——维系“有”“无”之衡,确保临界不倾覆。任何试图强行穿越临界、篡改有无的行为,无论是来自“有”之海的狂躁存在,还是试图从“无”中诞生的悖逆之影,都会被大渊意志以最首接的方式抹除:使其同时具备“有”与“无”的属性,陷入逻辑死循环,瞬间自我崩解消散于临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