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主角从研发无人机开始的 > 第39章 J20空军研究所的求助(第2页)

第39章 J20空军研究所的求助(第2页)

“我们,必须有一款能正面硬刚F22的战斗机。必须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真正的五代机。”

说到这,赵书宇眼神终于落回伍思辰:“我们不需要奇迹,但我们等不起常规路径。你,伍思辰,或许能打破这个死局。”

伍思辰没有说话,只是安静听着。他很清楚,“代差”不是个抽象词,而是生死之间的那一步。

赵书宇继续说道:“尤其是近两次边境遭遇战,我们飞行员用三代半战机硬顶人家五代机。雷达根本扫不到对方,飞控反应延迟0。3秒,甚至连通讯都被压制。你说,这仗怎么打?”

车厢内一时沉默,只有轮胎与地面摩擦的细微声响。

片刻后,赵书宇压低声音:“你在无人机项目上做出了惊人的成果,无论是西轴侦查系统,还是‘九天’的模块化设计,都让上面看到了一种可能性。”

“不是全靠军工体系闭门造车,而是引入你这种能在系统、算法、结构、材料等多领域跨界的人才。”

伍思辰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如水,却在车厢内泛起阵阵涟漪:“你们想让我做什么?”

赵书宇看着他,像是在确认这位青年是否真的己经接受了“天塌下来也得扛”的角色。他微微点头,语速放缓,却句句沉重:

“不是让你一个人干完所有,但……我们希望你成为那个关键节点的‘引爆者’。”

“引爆什么?”伍思辰眉头微蹙。

“引爆我们压抑了十年的技术封锁,人才瓶颈,体制惰性。”

赵书宇一边说,一边从黑色公文包中抽出三份红头文件与密封资料夹,放在了中控台。

他摊开第一份:“发动机,我们有团队在搞,涡扇-15项目目前推进困难,但我们有几个新材料方向还在试验。你暂时不用涉足太深。”

“但飞控——”赵书宇看向伍思辰,眼神变得格外锐利,“我们一塌糊涂。核心问题是多轴冗余控制在高速状态下无法实现快速误差修正,数据频带过低、软件算法落后、舵面响应延迟平均高出国际标准0。3秒。”

“你做过飞控核心,那架西轴无人机,你的代码我们看过,震撼。”

他打开第二份:“第二是隐身材料。你知道,原本我们在用的某款吸波树脂,是通过与外企合作迂回采购,现在断供了。我们正研发新的多层复合吸波结构,但材料界面不稳定,热胀冷缩后会出现气泡与脱层。”

“你能不能给我们一些结构优化建议?哪怕不是最终方案,只要点出路子,我们有材料所可以立刻接力。”

伍思辰没有立刻回应,只是沉默地翻看那份材料的图纸,眼神越看越沉。

赵书宇继续翻到第三份:“最后是航电——这是我们最焦头烂额的一块。”

“歼-20定位为‘空战智脑’,必须能进行高密度目标跟踪、干扰规避、数据融合甚至具备一部分战术预判能力。但我们现有综合航电架构是拼凑式,模块间通信存在低效瓶颈。”

“更别提界面逻辑和战术算法,飞行员需要在三秒内判断态势,我们的座舱界面还在用上世纪的按键逻辑。”

他目光灼灼地看着伍思辰:“你带的九天无人机,航电集成度高得离谱,那些舱控算法、图像融合、数据交互……你随便挑一项拿来都能甩我们三条街。”

“我们希望你至少在飞控逻辑、航电融合、材料架构这三块,担任‘技术路线主导者’。不求你亲手建模逐个调试——只希望你给路,我们去走。”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