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下了外部压力的重担,生活仿佛按下了慢放键,得以从容地铺陈开那些曾被搁置的柔软细节。构建一个真正属于两人的家,成为了此刻最具体也最温暖的课题。
一个阳光正好的周末午后,他们约见了设计师,在新家的毛坯房里进行第二次方案沟通。巨大的落地窗外是葱郁的城市公园景观,光线毫无遮挡地洒入空旷的室内,空气中漂浮着细微的尘埃,仿佛充满了未来的无限可能。
设计师带来了根据上次讨论修改后的3D效果图和中西合璧的灵感图册。刘亦菲翻看着图册,指着一处将中式屏风与现代极简线条结合的设计:“这个感觉很好,隔而不断,既有私密性又不显拥堵。”她又指向效果图中预留的一大面书墙,“这里,灯光设计能不能再柔和一些?适合晚上窝在这里看书。”
江瑾辰更关注动线和智能系统的整合。他站在客厅中央,比划着:“这里的动线需要更流畅,从厨房到餐厅,再到休闲区。全屋的智能控制终端集成在这里,但要隐藏得好,不能破坏整体美感。”他对设计师补充道,“安防和隐私系统需要最高级别,但外观上要完全融入环境。”
讨论从宏观格局到微观细节,从地板材质到开关面板的样式。他们偶尔会有分歧,比如刘亦菲偏爱更温暖的木质色调,而江瑾辰倾向于更冷峻的金属和石材质感,但最终总能找到平衡点——perhaps(或许)公共区域采用更中性现代的基调,而卧室和书房则融入更多温暖的木质元素。
这种基于共同生活愿景的协商,本身就是一个彼此磨合、加深理解的过程。他们描绘的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种未来生活的蓝图。
**********
与此同时,刘亦菲的话剧排练也正式开始了。回归舞台意味着极大的挑战——需要背下大段大段的台词,需要调动全身心的能量去塑造人物,需要与对手演员进行细腻的现场磨合,无法依赖剪辑和重来。
她常常排练到很晚,回到家时声音带着疲惫的沙哑,但眼神却亮得惊人。江瑾辰如果在家,会给她热一杯蜂蜜水,听她絮絮叨叨地说起排练的趣事和瓶颈。
“今天有一段情绪总是不到位,导演说我‘想’得太多了,而不是去‘感受’。”她窝在沙发里,有些懊恼。“那就别想。”江瑾辰递过水杯,语气平静,“就像你处理那次演讲提问一样,相信你的首觉和积累。”他的话总是能切中要害,给她另一种视角的启发。
他有时也会去排练场外接她,低调地坐在后排角落,看她沉浸在角色中的样子,与平日里或温柔或清冷的她截然不同,充满了戏剧的张力和生命力。那是属于她的另一个世界,他乐于做一个安静的观众。
**********
关于领养宠物的事,他们抽空去了一趟流浪动物救助站。一只安静温顺的成年玳瑁猫吸引了刘亦菲的注意,它不像其他小猫那样活泼好动,只是用一双澄澈的、仿佛能看透人心的眼睛安静地望着他们。
“它之前受过伤,被救助回来很久了,性格很温和,但一首没人领养。”志愿者介绍道。刘亦菲蹲下身,小心翼翼地伸出手,那只玳瑁猫轻轻嗅了嗅,然后用头顶蹭了蹭她的手指。
那一刻,她心里软成一片。她抬头看向江瑾辰,眼神带着询问。江瑾辰看着那一人一猫的互动,点了点头:“就它吧。家里需要一点安静的生命力。”
他们办理了领养手续,给它取名叫“墨玉”,因为它毛色深沉如墨,眼神温润如玉。新家还在装修,墨玉暂时先安置在刘亦菲的公寓里,成为了他们之间又一个温暖的联结。
家的轮廓,在图纸上一点点清晰,在生活中一点点充盈。它不仅仅是一处居所,更是由共同的选择、彼此的陪伴和温柔的责任共同编织而成的,名为“我们”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