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李云龙抗日是什么电影 > 第23章 敌进我退韧如丝 血铸防线待春来(第3页)

第23章 敌进我退韧如丝 血铸防线待春来(第3页)

防线上,最令人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三十九军负责防守的一段位于战线结合部的阵地,因为指挥员的犹豫和战术失误,被敌人撕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

那个师的指挥员,是个老革命,打了一辈子硬仗、胜仗,骨子里就看不起李云龙那套“打了就跑”的“流氓”战术。在敌人猛烈的炮火和试探性进攻面前,他既想保存实力,把部队撤到反斜面,又舍不得放弃经营了多日的主峰阵地,觉得丢了面子。结果,就在这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之间,被敌人敏锐地抓住了战机,一个师属坦克营,配合着机械化步兵,发动了一次快速的、闪电般的穿插,就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准确地,把他部署在前沿的两个主力团,和后方的师指挥部,给干脆利落地切断了。

整个师的指挥,瞬间陷入了混乱。前方的部队联系不上后方,后方的命令传达不下去。

这个缺口,像一个不断扩大的黑洞,疯狂地吞噬着周围的部队。美军的坦克和装甲车,源源不断地从这个缺口涌入,开始对志愿军的纵深,进行分割、包抄。吴信泉拼了命地组织手头仅有的一点预备队,想要把口子堵上,但都像是在往一个无底洞里填石子,无济于事。

整个西线防线,都面临着被敌人拦腰斩断、然后被分割包围、逐一歼灭的危险。

李云龙,再一次,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立刻收缩兵力,放弃涟川等好不容易稳固住的、用鲜血换来的阵地,去救援危在旦夕的三十九军?还是……壮士断腕,守住自己的防区,眼睁睁地看着三十九军的那个师,被敌人一口一口地吃掉?

三月九日,星期五。

李云龙,做出了他军旅生涯中,最痛苦,也最冷酷的一个决定。

他没有去救。

他只是通过电台,给己经急得快要发疯的吴信泉发了一份简短的电报:“老吴,顶住。像个男人一样给老子顶住。给我三天时间。三天之后,你要是还活着,我请你喝酒。”

然后,他把他手里所有能派出去的“麻雀”,全都派了出去。这些由最精锐的侦察兵和战斗骨干组成的小分队,像一群嗜血的蚊子,绕过了正面的战场,从最不可思议的角度,狠狠地,叮在了那些正在通过缺口、向志愿军纵深穿插的美军部队的侧翼和后方。

他们炸毁了美军后续部队必经的桥梁和涵洞,在他们的补给线上,埋设了数不清的、用炮弹和炸药包改造的、威力巨大的地雷。他们用冷枪,专门射杀敌人的传令兵、司机和炮兵观察员。他们甚至在夜里,化装成南朝鲜的溃兵,摸到美军的临时炮兵阵地,对着堆积如山的炮弹箱子,打光了所有的燃烧弹,引发了惊天动地的大爆炸。

他们无法阻挡美军前进的步伐,但他们却像无数根看不见的、带着倒刺的绳子,死死地绊住了这头钢铁巨兽的双腿,让他每前进一步,都痛苦不堪,都不得不分出大量的兵力,去保护他那脆弱得不堪一击的侧翼和后勤生命线。

李云龙,用一种近乎于残忍的、外科手术般的精确方式,为吴信泉,为那支濒临崩溃的部队,争取到了最宝贵的、喘息和重整旗鼓的时间。

三月十日,星期六。

奇迹,发生了。

在被围困了三天三夜,几乎弹尽粮绝之后,三十九军那支几乎己经被所有人,包括李云龙在内,都判了死刑的部队,硬生生地,从敌人的包围圈里,杀出了一条血路,撤了回来。

他们撤回来的时候,一个整编师,只剩下了不到两千人。人人带伤,衣不蔽体,形同乞丐。但他们,毕竟是活下来了。

当那个因为战术失误而导致了这场灾难的师长,浑身是血,嘴唇干裂,站在李云龙面前时,李云龙没有骂他,甚至没有看他。他只是把一份刚刚统计出来的、厚厚一沓的伤亡报告,递到了他的手里。

“这是你的人。”李云龙的声音,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像一潭结了冰的深水,“这也是我的人。你回去,对着这份名单,把你手下每一个牺牲的兵的名字,都给老子亲手抄上一百遍。什么时候抄完了,什么时候再来见我。”

傍晚,一份来自后方的、密级最高的电令,通过特殊的渠道,送到了李云龙的手中。

电令的内容,很简单。上面,画着一种他从未见过的、像管风琴一样排列的、装在卡车上的奇怪武器草图,下面,只有一句话。

“首批‘喀秋莎’,己秘密入朝,不日,将抵达西线战场。”

李云龙看着那张草图,看着那密密麻麻的、充满了暴力美学的火箭发射管,他那双因为极度的疲惫和悲伤而显得暗淡无光的眼睛里,第一次,重新燃起了一股熟悉的、狼一样的、嗜血的光芒。

他知道,忍耐和防守的日子,就快要到头了。

反击的时刻,不远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