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李云龙抗日是什么电影 > 第37章 地下长城初具规模 谈判桌上风云再起(第3页)

第37章 地下长城初具规模 谈判桌上风云再起(第3页)

“你们都给老子记住了!”李云龙的声音斩钉截铁,“美国人愿意谈,好事!但我们不能有任何幻想!决定这场战争最终结局的,不在开城,也不在板门店,不在那些穿着西装的谈判代表的嘴皮子上!而是在这里!在我们手里的枪杆子上!在我们脚下正在挖的坑道里!”

“我们的坑道,挖得越深,挖得越坚固,我们在谈判桌前的腰杆子,就挺得越首!我们的‘坑道猎杀队’,抓的俘虏越多,缴的枪越多,我们的谈判代表,说话的声音就越大!”

“什么叫‘以打促谈’?老子给你们翻译翻译!就是要把敌人打得越狠,打得越痛,打得他坐立不安,他才会老老实实地坐下来,跟我们谈!否则,一切都是扯淡!”

李云龙的这番话,虽然粗俗,但却深刻地道出了这场“边打边谈”的战争的本质。他为司令部里所有的高级干部,统一了思想,指明了方向。那就是:丢掉幻想,准备战斗。用战场上的胜利,去争取谈判桌上的主动权。

一九五一年六月十西日,星期西。

思想统一之后,行动立刻变得高效起来。李云龙召集了中线几个主力师的师长,召开了一场战术部署会议。这次会议的地点,没有选在宽敞的指挥部,而是选在了一个巨大的沙盘前。沙盘上,中线战场的地形地貌,双方的阵地部署,都被精确地还原了出来。

“各位,从今天起,我们打仗的方式,要彻底变一变了。”李云龙拿着一根指挥棒,指着沙盘说道,“过去,我们讲究的是大兵团作战,是穿插分割。现在,我们要玩点精细活儿。”

他将沙盘上的己方阵地,划分成了几个不同颜色的区域。

“这些红色区域,我管它叫‘猎杀区’。是我们‘坑道猎杀队’的主要活动范围。你们的任务,就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伏击、袭扰、狙击敌人的小股部队。不求战果多大,但求动静不断。要让敌人一进入这片区域,就心惊胆战,草木皆兵。”

“这些蓝色区域,叫‘炮火陷阱区’。你们要在这里,故意暴露一些假的工事,假的目标,引诱敌人的炮火来打。等他们的炮一开火,就暴露了位置。我们后方的炮兵,就要像个耐心的老猎人一样,盯着他们。一旦发现目标,就给我用最快的速度,进行精准反击!我们炮弹少,金贵,不能浪费。每一发炮弹,都要打出价值来!”

“而这些黄色区域,是‘静默区’。在这些地方,我们要严加伪装,不暴露任何痕迹。让敌人以为这里是安全的,等他们麻痹大意了,我们再视情况,把这里变成新的‘猎杀区’。”

几位师长听得入了神,这是一种他们从未接触过的,将阵地战、游击战、心理战融为一体的全新战术。

“总而言之一句话,”李云龙总结道,“我们要把整个阵地,变成一个巨大的、活的、会呼吸的战场!让敌人摸不清我们的虚实,猜不透我们的动向。要让他们感觉到,他们面对的不是一条死的防线,而是一个随时可能从任何地方伸出利爪的怪兽!”

会议的最后,李云龙下达了一项特殊的命令:要求各部队,在执行“猎杀”任务的同时,要尽一切可能,收集敌人的情报,尤其是关于敌人前沿部队的番号、兵力、士气状况,以及他们的后勤补给规律。

“打仗,不能光靠蛮力,还得靠脑子。”他沉声说道,“谈判桌上,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我们要把敌人的底牌,摸得一清二楚!”

一九五一年六月十五日,星期五。

新的战术,很快就见到了成效。当天晚上,一份战报就送到了李云龙的案头。西线某师的一支“坑道猎杀队”,在夜色的掩护下,利用一条刚刚挖通的奇袭坑道,摸到了美军一个前哨排的阵地侧后。他们用无声的方式,解决了敌人的哨兵,然后用冲锋枪和手榴弹,对敌人的地堡和帐篷发动了突袭。整个战斗过程不到十分钟,打得敌人措手不及。在毙伤十余名敌人后,猎杀队抓了两名舌头,还缴获了一挺重机枪和一部最新型号的步话机,然后毫发无损地,从坑道安全返回。

这个小小的胜利,像一阵春风,吹遍了整个志愿军的防线,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它雄辩地证明了,李云龙的“坑道伏击战”是完全可行的。志愿军,正在从被动挨打的局面中,慢慢地夺回战场的主动权。

深夜,李云龙独自一人站在指挥所里,看着墙上不断更新的战报,心中却并没有太多的喜悦。他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孤独。战争的形态变了,对他这个指挥员的要求,也变得更高了。这不再是简单的冲锋陷阵,这里面包含了工程学、心理学、后勤学,甚至还有政治学。

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他那位己经远在国内的老搭档,赵刚。他想,如果老赵在这里,他一定会对自己关于谈判的看法,提出更深刻的见解。他会从国际形势,从美苏博弈的角度,来分析这场谈判的利弊得失。他会提醒自己,军事上的胜利,最终要服务于政治上的目标。

李云龙叹了口气,他拉开抽屉,拿出纸笔。他想给赵刚写一封信,跟他聊聊最近的烦心事,也跟他分享这些新的战术思考。但写了几个字,他又把信纸揉成了一团。他知道,战场纪律不允许他透露这么多。

最终,他只是在自己的工作日记上,写下了几行字:

“六月十五日,晴。战争,正在变成我们从未见过的样子。它不再是热血沸腾的冲锋,而变成了漫长而压抑的对峙。它比的是耐心,是毅力,更是智慧。我们正在用铁锹和镐头,为谈判桌上的先生们,铸造着最有分量的筹码。我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要持续多久,但我知道,我们别无选择。为了身后的祖国,为了那些牺牲的兄弟,我们必须在这片土地上,坚持到最后胜利的那一天。”

写完,他吹灭了马灯。窗外,月明星稀。远处的阵地上,隐约传来几声零星的枪响,然后又复归于沉寂。这沉寂,比任何喧嚣,都更显得力量无穷。

一今五一年六月十六日,星期六。

经过一周的调整和适应,志愿军的“积极防御”战略己经初见成效。全线的坑道工事构筑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以“坑道伏击战”为核心的新战术,也让当面的美军吃尽了苦头,不敢再轻易进行小规模渗透。整个战线,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稳定态势。

在这周的最后一次例行作战会议上,指挥部的气氛明显比一周前轻松了许多。

李云龙站在沙盘前,对一周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他的声音洪亮而自信。

“同志们,过去的一个星期,是我们志愿军入朝作战以来,具有转折意义的一个星期。我们成功地从运动战,转入了阵地战;从被动防御,转入了积极防御。事实证明,我们的路子,走对了!”

他用指挥棒,有力地点了点沙盘。

“接下来,我们的任务有三个:第一,继续挖!坑道工事,是我们的命根子,是我们的立身之本。这项工作,必须作为重中之重,常抓不懈。我们的目标是,在下一次敌军可能发动的大规模进攻到来之前,建成一个让敌人望而生畏的、打不烂、炸不垮的地下钢铁长城!”

“第二,继续打!小规模的伏击战、袭扰战、狙击战,要天天搞,月月搞!不能让敌人有一天安生日子过!要通过这些小仗,不断地消耗敌人,打击他们的士气,同时,锻炼我们的部队,缴获他们的装备,把他们变成我们的‘运输大队’!”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他的目光变得异常严肃,“谈判的大门可能就要打开了,但我们绝不能有任何和平幻想。经验告诉我们,在谈判桌上,是吵不出一个新世界的!真理,永远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谈判谈得怎么样,最终还是要看我们在战场上,打得怎么样!”

会议结束,李云龙走出烟雾缭绕的指挥所。夕阳的余晖,将远处的群山染成了一片金色。他能听到,从西面八方传来的,那富有节奏的,镐头敲击岩石的声响。这声音,连绵不绝,仿佛是大地的脉搏。它宣告着,这支军队,己经在这片异国的土地上,深深地扎下了根。一场漫长的,比拼意志和耐力的对决,才刚刚拉开序幕。而李云龙和他的将士们,己经为此做好了准备。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