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印度的铁路到东南亚的港口,再到锡兰的“天穹”基地,联盟正以基建为纽带,悄悄编织一张覆盖南亚、东南亚的“航天后勤网”,为即将到来的星际时代,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节:天穹启幕,顶尖人才聚首锡兰
“天穹”基地的建设,是联盟星际计划的核心环节,也是最高级别的绝密项目。从选址确定的那一刻起,一批顶尖的科研人才,就开始从联盟本土、欧洲占领区,甚至是被俘的德籍专家中,被秘密征召,陆续送往锡兰岛。
这些人才涵盖了火箭工程、物理学、材料学、天文学等多个领域:有曾参与德国V-2火箭研发的火箭专家海因里希,有在量子物理领域颇有建树的华人物理学家陈景明,还有擅长特种材料研发的工程师玛利亚……他们中有些人是自愿加入,渴望在航天领域实现自己的理想;有些人则是被联盟的先进技术和宏大规划打动,放下了过往的立场。
当海因里希第一次走进“天穹”基地的科研区时,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虽然基地还在建设中,部分实验室尚未完工,但己建成的实验室里,配备了比德国时期更先进的测量仪器、计算设备——这些设备,有些是联盟自主研发的,有些则是从全球各地搜集而来的顶尖设备。
“没想到联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能集齐如此先进的科研设备。”海因里希对着身边的陈景明感叹道,“在德国,我们研发V-2火箭时,连一台高精度的压力传感器都很难找到,而在这里,几乎能满足所有的科研需求。”
陈景明笑着点头:“联盟对航天计划的投入,远超你的想象。执政官说过,‘星海是人类的未来’,为了这个目标,联盟愿意倾尽所有资源。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站在V-2火箭的基础上,研发出更先进的探空火箭,为未来的载人航天和星际探索铺路。”
基地的科研工作很快就步入正轨。海因里希带领团队,对V-2火箭的技术进行拆解和改进,解决了V-2火箭射程短、稳定性差的问题;陈景明则带领团队,研究火箭推进剂的优化方案,试图提高火箭的推力和续航能力;玛利亚的团队则专注于特种材料研发,希望能找到更轻便、更耐高温的材料,用于制造火箭的箭体和发动机。
为了确保项目的保密性,“天穹”基地实行严格的封闭管理。科研人员和施工人员都需要持有特殊证件才能进入基地,且不得与外界随意联系;基地周围设置了三道警戒线,配备了装甲部队和无人机,24小时不间断巡逻。对于普通士兵和民众而言,“天穹”基地只是一个戒备森严的军事基地,没有人知道,这里正孕育着人类迈向星际的希望。
第六节:火箭腾空,初代探空试锋芒
“天穹”基地的发射场,坐落在一片开阔的海滩上。一座高达30米的钢铁发射架,如同巨人般矗立在沙滩上,架顶端固定着一枚通体银白的探空火箭——这是联盟研发的初代探空火箭,代号“启明星-1号”。
发射场周围,科研人员和观测人员己各就各位。海因里希站在指挥塔内,目光紧盯着屏幕上的各项数据:火箭推进剂压力、发动机温度、姿态控制系统参数……每一个数据,都牵动着他的心。这是联盟的第一次探空火箭发射,也是他离开德国后,参与研发的第一个重大项目,容不得半点差错。
“各单位注意,‘启明星-1号’探空火箭发射倒计时10分钟!”指挥塔内的广播响起,整个发射场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设备运行的细微声响。
“推进剂加注完毕,压力正常!”
“姿态控制系统调试完毕,通讯正常!”
“观测站准备就绪,数据传输正常!”
一个个汇报声陆续传来,海因里希深吸一口气,下令:“倒计时5分钟!所有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
随着倒计时的推进,发射架上的“启明星-1号”火箭,渐渐被一层淡淡的白色雾气笼罩——这是推进剂蒸发产生的现象。指挥塔内的屏幕上,倒计时数字不断跳动:“10、9、8……3、2、1!点火!”
“轰!”一声巨响,火箭底部喷出橘红色的火焰,巨大的推力将火箭从发射架上托起,缓缓升空。火焰灼烧着沙滩,扬起漫天沙尘,巨大的轰鸣声震得地面都在微微颤抖。
“高度500米,姿态稳定!”
“高度1000米,发动机推力正常!”
“高度5000米,突破对流层!”
观测人员的汇报声越来越激动。屏幕上,火箭的飞行轨迹清晰可见,各项数据都在正常范围内。与德国的V-2火箭相比,“启明星-1号”的稳定性大幅提升,射程也从V-2的320公里,提升到了800公里,虽然载荷只有50公斤,但对于初代探空火箭而言,己是巨大的突破。
当火箭飞行到800公里的高空时,箭体成功分离,载荷舱携带的探测设备开始工作,将高空的气压、温度、风速等数据,实时传输回地面观测站。随后,火箭残骸按照预定轨迹,坠入印度洋,被提前等候的回收船打捞。
“发射成功!数据传输完整!”当最后一组数据传输完毕时,指挥塔内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海因里希激动地握住陈景明的手,眼中满是泪水:“我们做到了!我们迈出了第一步!”
陈景明也难掩兴奋:“这只是开始。‘启明星-1号’的成功,证明了我们的技术路线是正确的。接下来,我们要研发射程更远、载荷更大的探空火箭,为未来的载人航天和卫星发射做准备!”
“启明星-1号”的成功发射,像一颗种子,在“天穹”基地种下了希望。此后的几个月里,“启明星-2号”“启明星-3号”陆续发射,每次都在技术上实现新的突破——射程突破1000公里,载荷提升到100公斤,甚至实现了部分箭体的回收利用。联盟在迈向太空的征途上,一步一个脚印,坚定而稳健。
第220章:星海的召唤
第七节:暗流涌动,美援与印度洋疑云
联盟的星际计划在秘密推进,但地球战场上的博弈,并未因此停歇。相反,随着联盟在印度的势力不断巩固,外部的压力也渐渐增大。
这天,联盟情报部门向最高统帅部递交了一份紧急情报:退守德干高原西部山区的英印军,近期得到了大量美援物资,包括步枪、弹药、迫击炮,甚至出现了美制B-29重型轰炸机的身影。情报显示,这些美援物资通过波斯湾,经巴基斯坦边境,秘密运抵英印军手中;而B-29轰炸机,则是从美军在中东的军事基地起飞,多次对联盟在印度西部的补给站进行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