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开局拯救洪承畴的 > 第11章 砺刃(第1页)

第11章 砺刃(第1页)

让我们将视线暂时从陕西收回,投向孙传庭离京赴任后的北京。

崇祯十五年九月下旬至十月中旬,北京。

秋意漫过紫禁城的朱红宫墙,金黄的银杏叶与苍翠的松柏交织出一片肃穆景象。孙传庭离京赴陕己近一月,乾清宫前的铜鹤在秋阳下泛着冷硬的光泽,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

朱由检站在西暖阁的窗前,望着庭院中扫洒太监小心翼翼地将落叶归拢。他知道,陕西的那把火己经点燃,而他要做的,就是在火势燎原之前,将手中的刀磨得更利。

"皇爷,方正化到了。"王承恩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朱由检转身,见方正化垂手侍立,依旧是那身半旧的太监服,但眼神比一月前更加锐利。

"正化,朕给你看样东西。"朱由检推开一个不起眼的樟木箱,里面整齐码放着的银锭在昏暗的光线下流转着沉甸甸的光泽,"这里是五千两内帑银。"

方正化的呼吸微微一滞。

"拿去吧。"朱由检的声音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该打点的打点,该安插的安插。朕要这紫禁城,乃至整个京师,但凡有风吹草动,内行厂必须第一个知道!"

"皇爷信任,奴婢。。。"方正化跪倒在地,声音哽咽,"定让这笔银子化作万千耳目,为皇爷洞察幽微!"

"记住你的首要之务。"朱由检俯身,声音压得更低,"陈演,王登库。他们私下见了谁,说了什么,朕都要知道。"

"奴婢明白!"

待方正化退下,朱由检的目光投向案头另一份文书。对付骆养性,需要更巧妙的手段。

十月朔日,锦衣卫衙署。

骆养性在案头发现了一份兵部文书。当他看清内容时,指尖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他最得力的千户被一纸调令派往南京闲职,理由冠冕堂皇:"历练资历"。

几乎同时,锦衣卫指挥佥事王世德接到密旨时,正在校场督导新晋缇骑操练。这个面容刚毅的将领仔细阅罢密旨,对着乾清宫方向郑重行礼。他或许还不知道,自己廉洁忠勇的名声,己经进入了皇帝的视野。

骆养性独坐衙署,秋日的暖阳透过窗棂,却让他感到刺骨的寒意。这份精准的人事调动,比任何训斥都更凌厉。王世德的被启用,无疑是在他身边埋下了一颗钉子。

"大人,"亲信幕僚悄声问道,"可要设法周旋?"

骆养性缓缓摇头,苦笑道:"陛下这是要咱们表明立场啊。"

就在这个秋日,朝堂上的暗流开始涌动。

首辅陈演府邸的丹桂开得正盛,他在花厅接待几位门生,谈笑间忽然问道:"近日陛下频频召见厂卫中人,诸位可知所为何事?"

众人面面相觑。一位御史试探着说:"莫非是为了陕西之事?"

"陕西?"陈演轻抚茶盏,眼底闪过一丝阴霾,"孙传庭不过是在收拾残局罢了。"

但当他独处书房时,却不自觉地着一枚温润的玉佩。皇帝近期的举动,让他隐隐感到不安。

与此同时,朱由检正在御花园中漫步。王承恩跟随在侧,低声禀报着朝臣们的反应。

"陈演前日宴请了吏部侍郎。"

"王登库的商队这个月己经第三次出入张家口。"

"几位科道言官近日频频聚会。"

朱由检停下脚步,望着一池残荷,忽然问道:"大伴,你说这池水,为何总是表面平静?"

王承恩躬身道:"老奴愚钝。"

"因为底下的淤泥,都把脏东西藏住了。"朱由检折下一段枯枝,轻轻搅动池水,"但只要这么一搅。。。"

浑浊的淤泥从水底翻涌而上,将一池清水染得污浊。

十月中的北京城,秋意己深。方正化的内行厂如同悄然蔓延的蛛网,开始渗透到京师的各个角落。而骆养性统领的锦衣卫,在经历内部无声的调整后,办事效率明显提升——至少在涉及"晋商"、"陕西"这些敏感词时,再无人敢怠慢。

夜色渐深,朱由检独坐暖阁,案头摊开着一本《资治通鉴》。但他的目光,却始终望向西方。

"是时候了。"他轻声自语。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