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我的联姻老婆美爆了 > 第51章 破局之道与江城首秀(第2页)

第51章 破局之道与江城首秀(第2页)

一大早,林薇就带着难以置信的惊喜冲进苏墨办公室:"苏总,解决了!太神奇了!会展中心总经理亲自打来电话,表示A馆的预定是个‘沟通上的误会’,场馆随时为我们预留,之前的建议作废,他还就工作的‘不严谨’向我们郑重道歉!态度好得不得了!"

紧接着,刘若东也兴冲冲地跑来,脸上多日的阴霾一扫而空:"苏总,设备放行了!不仅是放行,交警部门还特事特办,派了引导车护送我们的车队安全抵达仓库!路政那边也说核查完毕,完全符合规定!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更让整个团队振奋的是,原本态度暧昧、持观望态度的江城工商联、物流行业协会等组织,纷纷主动联系,表示要作为协办单位全力支持此次博览会,并积极组织会员单位集体参观学习。连一首保持中立、静观其变的林氏集团总裁林诗涵,也主动向本地媒体发表看法,公开表示看好智慧物流的未来发展趋势,盛赞迅风物流的创新精神,并承诺将亲自带队参展交流。

杜月笙方面显然没料到苏墨有如此能量和背景,一时间偃旗息鼓,变得异常安静,之前的各种小动作瞬间消失。

"苏总,您…您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刘若东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和敬佩。

苏墨只是淡淡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想那么多,集中精力,把接下来的展会办好,用实力说话,这才是根本。"

接下来的筹备工作变得异常顺利。博览会展厅布置得极具科技感和未来感,各种先进的物流设备安装调试完毕,演示程序经过反复演练,确保万无一失。

展会开幕当天,江城国际会展中心A馆人山人海,盛况空前。不仅本地政商界名流悉数到场,周边城市的同行也慕名而来,媒体记者长枪短炮,闪光灯此起彼伏。会场入口处,那台巨大的智能分拣机器人模型成为合影热点。

苏墨作为主办方代表,身着剪裁合体的深色西装,自信从容地走上主讲台。他没有过多的客套寒暄,首接切入主题,结合背后巨型LED屏幕上的动态演示,深入浅出地讲解迅风物流的智能化系统:

"各位嘉宾,朋友,今天我想向大家展示的,不仅仅是一个更快的物流公司,我们所致力于构建的,是一个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供应链生态系统,一个会思考、能优化的‘供应链大脑’。"他操控着手中的平板,大屏幕上立刻清晰地展示出一个包裹从下单到签收的全程实时可视化追踪界面,"比如这一单,从仓库出发,经干线运输、中转分拨、末端配送,每一个环节都清晰可见,预计到达时间可以精确到分钟级别,让等待不再焦虑。"

"更重要的是,"苏墨切换画面,屏幕上出现复杂的城市交通网络和不断优化的动态路径线条,"通过我们的智能算法,系统可以为每一件货物,基于实时路况、天气、优先级等因素,动态规划出最优路径,有效避开拥堵,研究表明,这能将平均运输时效提升300%以上。"传统固定路径与智能动态路径的对比动画,效果首观而惊人。

"在我们的智能仓储中心,"画面切换到一座现代化仓库内部,无数机器臂和AGV小车井然有序地忙碌着,"机器人集群在AI调度下协同作业,7x24小时不间断,分拣准确率高达99。99%,这意味着几乎完全杜绝了错发、漏发等人为失误,同时也将员工从繁重重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更具价值的管理和运维工作。"机器人矩阵高效、精准的分拣场景,引得台下阵阵惊叹和窃窃私语。

最精彩的当属现场演示环节。在特定的演示区,一架无人机平稳起飞,精准地将一个小件包裹投递到模拟阳台上的指定收纳盒内,引来一片掌声;一辆自动驾驶叉车在模拟仓库环境中灵活穿梭,自动识别货架、精准取货、堆放,动作流畅;而大数据平台的屏幕上,则实时滚动预测着未来几小时各区域网点的货量峰值,并动态生成资源调度方案,提前规避拥堵……这些在江城乃至全国都算得上前沿的技术应用,让在场的许多传统物流从业者看得目瞪口呆,真切地感受到了效率的鸿沟和未来发展的巨大空间,不少人开始认真思考转型的可能。

在人群的角落,杜月笙带着马三爷等几个心腹手下也来了,他的脸色铁青,原本打算来看苏墨笑话、甚至准备伺机发难的他,亲眼目睹了自己的传统人海战术、经验主义模式被这种高科技、高效率的无情碾压,内心受到巨大冲击。他身边那些原本气焰嚣张的手下,此刻也鸦雀无声,脸上写满了震撼、不安以及对未来的迷茫。

林诗涵不知何时悄然走近,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讽:"杜老板,今日一见,有何感想?听说本地制造业的龙头鑫辉集团,在初步接触后,己经决定将其大部分物流业务交给迅风试点。据他们测算,效率提升后,每年节省的物流成本可能以数千万计。这‘玩具’的威力,看来不小啊。"

杜月笙嘴角抽搐了一下,强装镇定,硬邦邦地回道:"哼,花架子罢了!江城物流水深,靠的是多年积累的人脉和经验,不是这些冷冰冰的机器就能通吃的!"

"哦?是吗?"林诗涵轻笑着摇了摇手中的酒杯,"但人脉和经验,能像这些‘冷冰冰的机器’一样,帮客户真金白银地省下几千万成本吗?杜老板,时代变了,客户的账,算得可比谁都精。"

杜月笙被噎得说不出话,脸色更加难看,愤然转身离开。

展会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结束后,迅风的展台被寻求合作的企业代表围得水泄不通,负责接待的员工忙得不可开交。

更让苏墨略感意外的是,展会结束后的第二天晚上,杜月笙的二号人物马三爷,竟然通过中间人传话,希望能私下和他见一面。在一家安静的茶室,马三爷的态度与之前判若两人,他感慨道:"苏总,不瞒您说,看了今天的展会,我这心里……是既震惊,也不是滋味。时代确实变了,变得太快了。帮里很多年轻骨干,回去后都在议论,说再这样固步自封、对抗下去,只有死路一条,应该想着怎么跟迅风合作,怎么转型。您这博览会,真是……一针见血,把我们很多人都打醒了啊。"

苏墨并没有因为眼前的成功而得意忘形,他深知这仅仅是打开了局面。当晚,他就在下榻酒店的会议室召开核心团队会议,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博览会的成功,为我们赢得了口碑和关注度,但真正的挑战和硬仗才刚刚开始。接下来,我们要在三个月内,保质保量地建成江城第一个智能化物流枢纽,将展会上的承诺变为现实!这将是我们立足江城的根基!"

会议进行到一半时,苏墨的手机响起,是林诗涵打来的。"苏总,恭喜展会大获成功!真是令人印象深刻。不知道您明天晚上是否有空?我想正式邀请您共进晚餐,进一步商讨我们之间合作的可能性。另外,我也了解到一些关于杜月笙后续可能动向的信息,或许对您有价值。"

窗外,江城的夜景灯火通明,这座城市延续多年的传统物流格局,正悄然裂开一道缝隙,新的力量开始注入。苏墨知道,他的物流帝国梦想,正在这片充满挑战的土地上,迈出坚实而关键的第一步。技术的光芒,终究开始刺破地方保护主义和陈旧观念织就的迷雾。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