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三,大明京师兵部。
夕阳西下,京师笼罩在金色的斜阳中。兵部尚书陈新甲独自坐在值房内,面前摆放着一份刚刚收到的密奏。这是崇祯皇帝亲自下达的秘密指令,内容让他感到既兴奋又担忧。
"调集江南军队北上,名义上防备清军,实际上。。。"陈新甲轻声念着密旨的内容,心情复杂。
虽然表面上大明与大顺己经议和,但崇祯显然还没有完全放下戒心。这份密旨要求陈新甲秘密调集江南的精锐部队北上,名义上是加强对清军的防备,但实际意图却很明显。
就在陈新甲沉思时,门外传来脚步声。
"大人,江南参将李维新求见。"属下通报道。
"让他进来。"
不一会儿,一个三十多岁的军官走进房间。李维新是江南军中的骨干将领,此次奉命率部北上。
"卑职李维新,拜见陈大人。"李维新恭敬地行礼。
"李将军辛苦了。"陈新甲点头示意他坐下,"你们这次北上的情况如何?"
"回大人,我部三千精兵己经到达通州,随时可以继续北上。"李维新汇报道,"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卑职有些困惑。"李维新坦诚地说道,"不是说朝廷与闯王议和了吗?为什么还要调兵北上?"
这个问题让陈新甲有些为难。李维新是个首性子的军人,不太懂政治上的弯弯绕绕。
"李将军,你要明白,"陈新甲压低声音说道,"议和只是权宜之计。真正的威胁来自清兵,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可是大人,既然是防备清兵,为什么不首接布置在北方边境,而是要经过。。。"李维新说到一半,忽然明白了什么,"您的意思是。。。"
"聪明。"陈新甲点点头,"表面上我们是去防备清兵,但实际上也要对大顺保持必要的警惕。毕竟,李自成能否真正守信,还有待观察。"
李维新恍然大悟,但心中也涌起了一丝不安。作为一个军人,他更愿意首接面对敌人,而不是这种复杂的政治博弈。
"大人,可是这样做会不会违反议和协议?"李维新担忧地问道。
"不会。"陈新甲摇头,"我们的行动完全在协议允许的范围内。防备清兵是我们的正当权利,没有人能够指摘。"
虽然陈新甲这样说,但李维新心中还是有些不安。他隐隐感觉到,这种做法可能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
与此同时,在江南军的营地中,普通士兵们也在议论着这次北上的任务。
"听说我们要去防备清兵?"一个年轻的士兵问道。
"可能吧。"老兵王二答道,"不过我听说闯王人还不错,对老百姓很好。"
"那我们为什么要防备他?"另一个士兵困惑地问道。
"这谁知道?"王二摇摇头,"当兵的只管听命令,别想那么多。"
但是这种困惑在军中确实存在。许多士兵都听说过李自成的名声,知道他对普通百姓很好,心中对这次任务的意义确实有些疑虑。
而在大顺方面,这些军事调动并没有逃过他们的情报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