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大顺闯王 > 第22章 实地勘察民情调研(第3页)

第22章 实地勘察民情调研(第3页)

"我们是从西安来的,想了解一下这里的情况。"

老人叹了一口气:"俺活了一辈子,从没见过这么苦的日子。以前虽然也穷,但还能吃饱肚子。现在。。。"

"现在怎么了?"

"现在连饭都吃不上了。"老人的声音充满了绝望,"俺的两个儿子,一个饿死了,一个卖给了人贩子。现在就剩俺一个人,等死呢。"

听到这些话,田丰年和王民生都感到心痛。这就是明末农村的真实写照——农民在生死线上挣扎,随时可能家破人亡。

下午时分,他们来到了村里的一户相对富裕的农家。这家的房屋比较整齐,院子里还养着几只鸡。

主人是一个西十多岁的农民,名叫钱老三。与其他佃农不同,钱老三拥有十亩土地,在当地算是小富农。

"钱老哥,听说您家有自己的地?"田丰年询问道。

钱老三点点头,但脸上并没有太多喜色:"是有十亩地,都是祖上传下来的。"

"那生活应该比别人好一些吧?"

"也好不到哪里去。"钱老三摇摇头,"税赋越来越重,今年又要打仗,又加了好几种税。算下来,交完税后剩不了多少。"

这个信息很重要。连相对富裕的农民都感到压力,说明明朝的税收政策确实有问题。

"钱老哥,如果有新的政策,比如减免税收,您觉得怎么样?"王民生试探道。

钱老三眼睛一亮:"那当然好啊。可是谁会减免税收?"

"新闯王会。"

听到这三个字,钱老三的表情变得复杂起来:"新闯王。。。听说他对百姓好,可是。。。"

"可是什么?"

"可是俺担心,万一新闯王要重新分地,俺这十亩地会不会被收走?"钱老三说出了心中的担忧。

这个担忧很真实。作为拥有一定土地的富农,钱老三既希望减轻税负,又担心失去现有的财产。

"钱老哥,您觉得现在的土地分配公平吗?"田丰年问道。

钱老三想了想,说道:"说不公平,确实不公平。像刘员外那样的大户,有上千亩地,而很多人连一分地都没有。可是。。。"

"可是您担心改革会损害您的利益?"

钱老三点点头:"俺辛辛苦苦守着这十亩地,就指望它养家糊口。如果被收走了,俺一家老小怎么办?"

这种心态在富农中很普遍。他们既不是最贫穷的,也不是最富有的,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

田丰年耐心地解释:"钱老哥,土地改革的目标是让更多人能够吃饱饭,而不是让某些人挨饿。像您这样的勤劳农民,是改革要保护的对象。"

"真的吗?"钱老三有些不敢相信。

"真的。新闯王说过,土地改革要区别对待,不能一刀切。"王民生补充道。

虽然得到了保证,但钱老三脸上的担忧并没有完全消除。显然,如何处理富农问题,将是土地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当天傍晚,田丰年和王民生在县城的客栈总结了一天的调研成果。

"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田丰年说道,"贫苦农民的生活状况令人震惊,他们对土地的渴望非常强烈。"

"是的,"王民生点头赞同,"而且我发现,农民对新闯王的态度很好,这为我们推行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但也有需要注意的问题。"田丰年提醒道,"富农的担忧情绪需要重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把他们推到对立面。"

两人详细记录了今天的调研情况,准备第二天继续深入了解。他们需要全面掌握蓝田的土地分配情况、社会关系网络,以及各个阶层的真实态度。

只有把底数摸清楚了,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夜深了,客栈里很安静。田丰年和王民生都没有马上休息,而是在讨论明天的调研计划。

"明天我们去拜访一下刘员外,了解地主阶层的想法。"田丰年建议道。

"好主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王民生赞同,"只有了解了各方面的情况,我们才能制定出最合适的策略。"

窗外传来夜更的钟声,蓝田县城在夜幕中显得格外宁静。但很少有人知道,一场可能改变千万农民命运的伟大变革,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悄然酝酿。

热门小说推荐

道吟
守着猫睡觉的鱼道吟
...
万道成神
新版红双喜万道成神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