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齐声应是。
就在这时,田丰年突然说道:"陛下,我还有一个建议。"
"说。"
"我建议在农耕团内部建立一套完整的记录体系,详细记录每一项技术试验的过程和结果,每一块田地的投入和产出,每一个改进措施的效果。这些数据将是我们推广技术的宝贵财富。"
李自成眼前一亮:"好建议!数据化管理,这是。。。这是非常先进的理念。"
宋献策虽然不完全理解,但也能感觉到这个想法的价值:"如此一来,我们就能总结出最有效的方法,避免重复失败。"
"正是如此。"田丰年兴奋地说,"而且这些记录还能作为培训教材,让更多的人学会先进的农业技术。"
王民生也想到了什么:"如果效果好的话,我们还可以派农耕团的技术骨干到其他地方指导生产。"
"很好!"李自成越来越觉得这个计划的前景广阔,"这样我们就能逐步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国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
牛金星点头称是:"陛下的战略眼光确实高远。从一个县的试点,到全国的推广,这是一个宏大的计划。"
李自成看着在座的每一个人:"但是,无论计划多么宏大,都要从脚下的每一步开始。现在,我们的第一步就是建设好这个农耕团。"
"陛下放心,我们一定全力以赴!"田丰年信心满满。
"不过,"李自成突然想到什么,"我们还要考虑一个问题。农耕团的成功,必然会引起其他地区的关注,甚至可能引起一些人的嫉妒或质疑。我们要做好应对准备。"
王民生深以为然:"陛下考虑周全。确实可能有人会说我们是在搞特殊化,或者质疑我们的动机。"
宋献策思考了一下:"我以为,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拿出实实在在的成果。只要农耕团确实能够高产,确实能够带动周边地区发展,那些质疑自然就会消失。"
"说得对!"李自成赞同道,"事实胜于雄辩。我们要用实际效果证明集约化经营的优越性。"
田丰年补充道:"而且我们要保持开放的态度,欢迎各地的官员和农民来参观学习,让他们亲眼看到农耕团的成果。"
"这个想法很好。"李自成满意地点头,"透明化运作,让所有人都能看到我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效果如何。"
随着讨论的深入,农耕团的蓝图越来越清晰。李自成心中充满了期待,这不仅仅是一个农业项目,更是他改造这个时代的重要一步。
"还有一个问题,"牛金星突然说道,"农耕团的管理制度该如何设计?"
田丰年早有考虑:"我建议采用军事化管理与技术化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日常纪律按军队标准执行,技术工作按现代农业标准进行。"
"现代农业?"宋献策注意到了这个词。
田丰年意识到说漏了嘴,连忙解释:"就是最先进的农业方法。"
李自成暗暗点头,看来田丰年确实是系统精心选择的人才,对现代理念的理解很到位。
"时间不早了,"李自成看看外面的天色,"今天就讨论到这里。各位回去后要认真准备,争取尽快启动农耕团建设。"
众人起身告辞。
等大家都走后,李自成独自坐在议事厅内,眼望着远山,心中思绪万千。农耕团只是他宏大计划的第一步,但这一步的成功与否,将决定整个大顺政权的农业发展方向。
他相信,有了系统的帮助,有了田丰年这样的专业人才,农耕团一定能够成功。而这个成功,将为他改造这个时代、振兴中华民族奠定坚实的基础。
夕阳西下,西安城内炊烟袅袅。在这个古老的城市里,一个关于农业革命的宏大计划正在悄然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