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五月初八,西安城内。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洒向大地,城中己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在城东的一处宽敞院落里,挂着一块崭新的牌匾——"大顺粮食公司"。这里原本是一个富商的宅邸,现在被改造成了国营粮食公司的总部。
马大牛身着整洁的深蓝色官服,正在院中指挥工人们搬运粮食。作为农耕团的前团长,他现在的新身份是蓝田地区粮食收购负责人。
"慢点,慢点!"马大牛看着工人们小心地搬运着一袋袋粮食,"这些都是好粮食,可不能糟蹋了。"
一个年轻的工人擦着汗问道:"马管事,这么多粮食,都是从哪里来的?"
"主要是咱们农耕团的产出,还有一部分是从农民手里收购的。"马大牛自豪地说道,"光是农耕团今年的产量,就够供应西安城半年的。"
正说话间,钱流通快步走了进来。他的神情有些凝重,显然是遇到了什么问题。
"马兄弟,情况如何?"钱流通问道。
"库存充足,随时可以开始供应市场。"马大牛回答,"不过我听说外面的粮价有些异常?"
钱流通点点头:"正是为了这个事来的。根据调查,以孙富贵为首的大粮商们开始囤积居奇了。他们想故技重施,用在盐业上失败的手段来对付我们。"
"这些人还真是不死心。"马大牛冷笑道,"他们忘了我们手里有多少粮食吗?"
"别小看他们。"钱流通提醒道,"孙富贵是西北最大的粮商,控制着数十个粮仓,手下的渠道网络很庞大。如果让他们控制了市场,对我们的影响会很大。"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朴素的中年汉子匆匆跑了进来。此人是张三狗,现在担任蓝田村的粮食收购联络员。
"马管事,钱大人!"张三狗气喘吁吁地说道,"城里的粮价又涨了!昨天还是三十文一升,今天就变成西十文了!"
"涨得这么快?"马大牛皱起眉头,"有没有调查原因?"
"调查过了,"张三狗擦了擦汗,"主要是那些大粮商联合起来,故意减少供应量。很多粮铺都说进不到货。"
钱流通冷笑一声:"看来孙富贵他们是想重演盐商的把戏。不过他们算错了一点——粮食和盐不同,我们的库存更充足。"
"钱大人,那我们什么时候开始行动?"马大牛问道。
"现在还不急。"钱流通沉思了一下,"让他们先抬价,抬得越高越好。等到老百姓实在受不了的时候,我们再出手,效果会更好。"
"可是这样一来,老百姓不是要遭罪吗?"张三狗有些担心地说道。
"短期的阵痛是难免的,但这样能够彻底打垮这些奸商。"钱流通解释道,"而且我们会暗中帮助一些确实困难的家庭,不会让他们真的挨饿。"
与此同时,在城西的一处豪华宅邸里,孙富贵正在召集其他粮商商议对策。
孙富贵五十多岁,身材矮胖,满脸横肉,一看就知道是个心狠手辣的角色。他在西北经营粮食生意三十年,手段毒辣,很多小商贩都被他挤垮过。
"诸位兄弟,"孙富贵坐在主位上,声音阴沉,"李自成想学习盐业那一套来对付我们,简首是痴心妄想!"
"孙老大说得对!"坐在他旁边的马老板附和道,"粮食可比盐复杂多了,他们哪里懂得经营?"
"不过,"另一个粮商有些担心,"听说他们手里的粮食很多,农耕团的产量确实不小。"
"产量大又如何?"孙富贵不屑地说道,"关键是渠道!我们控制着所有的销售网络,他们的粮食再多,卖不出去也是白搭!"
"那我们具体怎么做?"有人问道。
"很简单,"孙富贵阴险地笑了笑,"继续抬价!让老百姓知道,没有我们这些商人,他们连饭都吃不上!"
就在粮商们密谋的时候,城中的普通百姓己经开始感受到粮价上涨的压力了。
在城南的一条小巷里,小商贩李老实正在为买粮食的事发愁。他经营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平时靠卖些针头线脑维持生计,收入微薄。
"掌柜的,今天还有粮食吗?"李老实问粮铺的掌柜。
"有是有,但是。。。"掌柜的欲言又止。
"但是什么?"
"但是价钱涨了。"掌柜的无奈地说道,"上面的批发价涨了,我也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