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朱大明穿越 > 第42章 刘伯温谋划 康茂才投靠(第2页)

第42章 刘伯温谋划 康茂才投靠(第2页)

朱元璋闻听此言,不禁颔首表示赞同,目光炯炯地注视着刘伯温问道:“刘先生高瞻远瞩,所论甚是。那么依先生之见,当前最为紧要之事究竟为何呢?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刘伯温略作沉吟,稍顷后缓声道:“其一,当务之急当属扩充军力。但切不可强行征兵,以免激起民怨。应当施行仁政,以优厚待遇和光明前景吸引流离失所的百姓自愿投身军旅,如此方可兵源广进且军心稳固;其二,粮草筹备一事万万不可有丝毫懈怠。须得广泛开垦农田,大力鼓励农耕生产。唯有仓廪充实,方无后顾之忧;其三,情报网络亦需进一步拓展延伸。正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对敌我双方情况了若指掌,方能在战场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此时,营帐内气氛热烈非凡,一众将领与谋臣们交头接耳地议论着,声音此起彼伏。有的人频频点头,表示对所议之事甚是赞同;而另一些人,则面露难色,似乎心中尚有疑虑未消。

朱元璋坐在主位之上,他那威严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眉头先是微微一皱,仿佛在思索着什么,紧接着又舒展开来。

只见他轻咳一声,开口说道:“刘先生所言极是,此计甚妙,就依先生之策行事吧。”

说着,他转头望向身旁的朱文正,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信任与期许,接着道:“文正啊,这几件要事便交由你来协同诸位将领共同处理,务必办好,不可有丝毫懈怠。”

朱文正闻听此言,连忙站起身来,双手抱拳,恭声应道:“侄儿领命,请叔父放心!”其语气坚定有力,显示出十足的决心。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再次环视在场众人,沉声道:“诸位皆身负重任,还望各司其职,尽心尽力,切莫辜负了本咱对你们的期望。今日会议至此结束,都散了吧!”

随着朱元璋的话音落下,众人井然有序地起身离去。待众人散尽之后,朱元璋与刘伯温两人相视一笑。

不多时,刘伯温向朱元璋拱手作别,转身匆匆而去。原来,他急着去处理开垦农田、大力鼓励农耕生产等诸多事务。

虽说此前这些事情已由李善长着手操办,但由于李善长身兼数职,事务繁忙不堪,前些时日更是被派遣前往滁州公干,以至于此项工作有所耽搁。如今刘伯温前来相助,朱元璋自然能够放心地将这一重担交付于他了。

在此后的一段日子里,朱文正全身心地投入到招兵买马的事务之中。他深知未来与陈友谅的交锋将会异常激烈,而陈友谅的水军实力更是不容小觑。因此,朱文正将招兵的重点放在了水师方面。

回想起此前在太平经历的那场激战,朱文正所率领并亲自训练的那三千精锐之士,在掩护朱元璋安全撤退时展现出了无畏的勇气和顽强的斗志。

然而,这场惨烈的战斗也让他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今仅剩下一千六百余人。面对众多英勇捐躯的将士,朱文正内心悲痛不已。他毫不犹豫地向朱元璋提出请求,希望能够给予那些牺牲将士们的家属以双倍的抚恤金作为补偿。

朱元璋得知此事后,对朱文正的义举深感欣慰,并特别叮嘱李善长务必妥善关照这些牺牲将士们的家属生活。在得到朱元璋的支持后,李善长迅速行动起来,积极安排相关事宜。

紧接着,这幸存下来的一千六百名战士按照朱元璋的指示,被分散编入各个营地。同时,朱元璋大力推行朱文正所创新的军队训练方法,这种全新的训练模式注重实战技巧、团队协作以及战术策略的培养。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套先进的训练法逐渐在全军范围内普及开来,使得朱元璋麾下的部队战斗力日益增强。无论是士兵个体的素质还是整体的作战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近日以来,由于张士诚瞅准了元朝内部局势混乱不堪、动荡不安之机,毅然决然地统率麾下众多兵力,如猛虎下山一般对江南等地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事导致大量百姓流离失所,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民。然而,对于朱文正而言,这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因为流民数量的剧增使得他轻而易举地便完成了征兵的艰巨任务。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朱文正经历了一场高强度的特训。曾经那个对水战一窍不通的“旱鸭子”如今已然脱胎换骨,不仅熟悉了各种水上作战技巧和战术,更是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眼看着新兵招募工作大功告成,朱文正迫不及待地率领这支全新组建的水军踏上征程,出海进行实战化训练。

起初,一切都进展得顺风顺水。水军舰队在江面上破浪前行,旌旗飘扬,气势如虹。然而好景不长,当他们行驶几日后,平静的江面突然被一层厚重的浓雾所笼罩。

雾气弥漫,浓得好似能挤出水来,视线范围急剧缩小,甚至到了伸手难见五指的程度。面对如此诡异的天气变化,朱文正心头不禁涌起一丝忧虑,赶忙下令全军谨慎慢行,以防发生意外碰撞事故。

就在众人小心翼翼摸索前进之时,一名探子匆匆赶来禀报:“将军,前方不远处似乎有一支不明身份的船队正在逐渐靠近!”

闻听此言,朱文正心中大惊,脑海中瞬间闪过一个念头——莫非是敌军趁此大雾天前来偷袭?想到此处,他不敢有丝毫怠慢,当即果断地下达命令,迅速指挥水军调整阵型,严阵以待,准备迎接可能到来的激烈战斗。

就在此时,对面的船队也敏锐地察觉到了朱文正率领的船队。他们迅速做出反应,有条不紊地调整着阵型,摆出一副严阵以待的架势。

片刻之后,只见为首的一艘大船缓缓靠近过来,随着船头的距离逐渐拉近,一个身材魁梧、虎背熊腰的汉子出现在众人眼前。这汉子步伐稳健,气宇轩昂,浑身散发着一种威猛之气。

待走到近前,那魁梧汉子停下脚步,双手抱拳,向着朱文正所在之处高声喊道:“敢问对面可是朱元璋的部队?”声音如洪钟一般响亮,震得周围空气都微微颤动起来。

朱文正见状,目光紧紧盯着对方,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警惕之色。他略微迟疑了一下,然后高声回应道:“没错,不知阁下是何方人士?”

听到朱文正的回答,那魁梧汉子脸上浮现出一抹笑容,朗声道:“在下康茂才,并非敌军之人,今日冒昧前来,乃是因为听闻朱大帅在这边,特意前来拜见一番。”

朱文正听了这话,心中稍稍松了一口气,但他并未完全放下戒备之心,继续追问道:“康兄此番前来,究竟所为何事?还望如实相告。”

康茂才哈哈一笑,诚恳着说道:“实不相瞒,此前我曾在镇江与贵军交战,不幸落败于廖将军之手。不过,廖将军见我尚有几分本领,便放了我,然后劝诫我说千万不要再为腐朽的元朝卖命了。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弃暗投明,故而今日特地前来投靠朱大帅,希望能够为推翻元朝暴政贡献一份自已的力量。”说罢,他再次抱拳行礼,态度显得极为诚恳。

朱文正听完,然后眼睛犹如鹰隼一般,死死地盯着康茂才的眼睛,凝视了好一会儿,这才开口说道:“康兄,那你就随我一同前往应天,去拜见一下朱大帅吧,你的部队就暂且留在此地,原地待命。”

康茂才轻点了下头,如同影子一般,紧跟着朱文正,向着应天疾驰而去。数日后他们抵达应天,朱文正带着康茂才迈入了国公府。

朱元璋正端坐在大堂之上,聚精会神地翻阅着兵书,见到二人进来,他微微挑起了眉毛。朱文正急忙上前,向朱元璋详细说明了康茂才的来意。

朱元璋听完后,眉头紧蹙,然后目光上下打量着康茂才,过了好半晌,突然放声大笑起来,“康壮士能够弃暗投明,这可真是一件大喜事啊!”

康茂才见此,便单膝跪地,抱着拳头毕恭毕敬地说道:“大帅,末将甘愿为您效犬马之劳。”

朱元璋急忙上前将他扶起,满脸欣喜地说道:“既如此,咱自然对你深信不疑,那你便留在咱麾下,担起武威将军这一要职吧,继续操练你的水师。”

康茂才谢恩告辞之后,为了向朱元璋表示自已的忠心,康茂才将他所有的精力投入到水师的训练之中。他带来的那些独特的水战技巧完美地融入到朱元璋的水师训练之中。自此以后,朱元璋手下水师的战力如虎添翼,与日俱增。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