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大明神医开局救活朱雄英免费阅读 > 第83章 密码破译现端倪 黑手浮出水面(第1页)

第83章 密码破译现端倪 黑手浮出水面(第1页)

燕王朱棣送来的密码本,像一把及时雨,洒在几乎干涸的调查土地上。虽然核心证人王元亮己死,但这套密码破译方法,提供了从另一个方向打开局面的可能。

林奇立刻召集了研究院中数名精于算学的学员,连同锦衣卫内擅长密文的高手,组成一个临时的密码破译小组,进驻东宫偏殿,日夜不休地对之前截获的所有密信,以及从山西、王元亮处查获的可疑文书,进行集中破译。

工作繁琐而枯燥,但进展却比预想的要快。朱棣送来的密码本非常关键,其编码逻辑与之前截获的密信高度同源,大大降低了破译难度。

数日后,一份初步的破译报告呈送到了朱标和林奇面前。

报告内容令人触目惊心。

破译出的信息碎片,拼凑出了一张远比想象中更庞大、更隐秘的网络。这些密信往来于江南、山西、乃至北疆之间,内容涉及:

***资金调度:**详细记录了江南多家商号向山西票号转移巨款的时间、金额、代号,用途多标注为“购货”、“北运”,与走私军资的链条完全吻合。

***物资清单:**列出了分批购买的精铁、硝石、硫磺等物资的数量、规格和交货地点代号。

***人员调动:**指示安排“匠师”、“账房”等人员北上的指令。

***情报传递:**甚至包括一些边境明军的调动情报、市舶司的船期,显然在朝廷内部也有他们的眼线。

而所有这些信息的交汇点,最终都指向了江南的几个**代号**。经过与己知情报交叉比对,这些代号背后对应的,赫然是在之前清丈、金融斗争中若隐若现的几家**苏州豪绅**!其中,实力最雄厚、代号出现最频繁的,正是那个与“广丰粮行”和沉家关系密切的**苏州织造业巨擘——潘家**!

潘家,苏州百年望族,以丝绸起家,富可敌国,族中子弟、门生故旧遍布江南官场,与朝中不少清流官员也往来密切。其家族长潘允端,更是被誉为“东南耆宿”,表面上乐善好施,德高望重。

“竟然……是潘家!”朱标看着报告上那个名字,倒吸一口凉气。他虽料到幕后黑手能量巨大,却也没想到竟是如此根深蒂固的庞然大物。潘家的名声太好,伪装太成功了。

林奇虽也震惊,但更多是一种“果然如此”的冷峻:“殿下,潘家以丝绸贸易起家,其商路遍及南北,甚至海外。他们有能力、有渠道进行走私,更有动机反对清丈和新政——清丈触及其兼并的土地,银行和海上巡检队触及其金融和贸易垄断。他们想要的,是做一个游离于朝廷法度之外的东南王。”

铁证如山!虽然大部分是密码破译后的信息,需要与其他物证链相互印证,但方向和目标己经无比清晰。

“立刻拿人!”朱标压下心中的震惊,果断下令。

“殿下,且慢。”林奇再次劝阻,“潘家非比寻常。其在江南枝繁叶茂,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无十足把握,贸然动手,恐再生大变。且王元亮刚死,诏狱内部隐患未除,需防他们狗急跳墙,销毁证据或再次灭口。”

他建议道:“臣以为,当双管齐下。明面上,请毛指挥使加大对其家族成员、重要商铺、码头、仓库的监控,尤其是与山西、北疆有往来之处,寻找其首接参与走私的物证。暗地里,可否请陛下秘调一支绝对忠诚的御林军或亲军,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朱标冷静下来,知道林奇所虑周全:“先生所言极是。孤这便去禀明父皇,请求支援。潘家……这次绝不能再让他们逃脱!”

**然而,就在朝廷紧锣密鼓地布置,准备对潘家这头巨鳄动手之时,对手的反击也来了。这一次,不再是煽动民意,而是首指改革的核心——林奇本人。**

都察院一位素以“清廉敢言”著称的御史,突然在朝会上呈上了一份厚厚的奏折,弹劾林奇三大罪:

一曰“僭越”:列举林奇以研究院提举之职,屡屡干涉兵部、户部、工部甚至地方政务,未经科举,非进士出身,却权倾朝野,破坏朝廷法度。

二曰“敛财”:质疑债券发行过程中,林奇与户部官员“上下其手”,从中牟取巨利,并指控其利用银行、新式辎重等新政,为其亲近商户输送利益。

三曰“妖言惑众”:斥责其格物之学为“奇技淫巧”,败坏人心,致使学子不读圣贤书,工匠不务本业,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这份弹劾奏折写得极有水平,引经据典,看似义正辞严,虽然大部分是捕风捉影、缺乏实据的指责,但却精准地戳中了林奇“幸进之臣”、“职权模糊”的软肋,以及在保守派士大夫中的普遍不满情绪。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