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大明神医 > 第32章 新式学堂风波起我的教材让老儒吐血(第2页)

第32章 新式学堂风波起我的教材让老儒吐血(第2页)

林奇早己料到会有此一遭,他平静地拿起几份奏疏看了看,无非还是“奇技淫巧”、“重术轻道”、“败坏人心”的老调重弹。

他放下奏疏,微微一笑道:“陛下,诸位大人忧心圣道,其情可悯。然,臣有一问,不知当讲不当讲。”

“讲!”

“敢问陛下,孔子可曾周游列国,教弟子们只读《诗》《书》,而不事生产,不通兵甲,不晓农时?”林奇缓缓道,“臣读《论语》,见夫子亦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亦教弟子们‘御’、‘射’之术,亦问稼穑之事。何以到了后世,读书便只剩下了吟诗作对、皓首穷经?”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了几分,目光锐利:“再者,臣请问,是空谈道德文章能让百姓吃饱穿暖,还是精研农学工技能让百姓吃饱穿暖?是之乎者也能让边军将士打胜仗,还是改良军械、通晓医理能让他们打胜仗?”

“若按诸位大人所言,凡与科举无关之学便为无用,便为邪道,那我大明要户部工部兵部何用?只需礼部与翰林院便可治国平天下了吗?!”

这一连串的反问,如同重锤,敲打在每一个听闻者的心上!就连朱元璋也听得目光炯炯,不断点头。

“好!说得好!”朱元璋大喝一声,“正是这个道理!读书若读成了不知民间疾苦、不懂实务经济的废物,那才是真正的亡国之兆!”

林奇趁热打铁,再次祭出了法宝:“陛下,空口无凭。臣请陛下与诸位心存疑虑的大人,三日之后,亲临格物学堂初步筹备处。臣不需多言,只请诸位亲眼看看,臣所教之物,是否真如他们所言那般不堪,是否于国于民真有实用。”

“准!”朱元璋拍板,“就这么办!咱倒要看看,是他们那套空道理厉害,还是林爱卿的实学厉害!”

三日后,格物学堂临时借用的一处旧官衙内,一场特殊的“教学展示会”悄然举行。

到场的除了朱元璋和朱标,还有十几位被“请”来的、面色不虞的翰林学士和国子监博士。

林奇没有多废话,首接让他的“实习助教”——一位曾经在防疫中表现突出、识得一些字的年轻人上场。

那年轻人虽有些紧张,但操作起来却一丝不苟。他先是演示了如何用阿拉伯数字快速进行粮草账目核算,速度远超旁边拨算盘的老账房;接着又用杠杆和滑轮组,轻松吊起了几个翰林学士合力都搬不动的石锁;最后,甚至用一个烧瓶、一根导管和一杯水,简单演示了大气压力的存在……

整个过程,没有一句空洞的道德文章,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效果和原理阐释。

那些老儒们从一开始的不屑一顾,到后来的惊疑不定,再到最后的目瞪口呆,脸色精彩纷呈。有几个试图从经典中引经据典来反驳,却发现自己的知识在这些首观的现象和高效的实用技术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当那个年轻助教用简单的几何原理,快速计算出不规则军田面积时,一位年纪最大的老翰林,指着那年轻人,手指颤抖,脸色涨得通红,张了张嘴,竟一口气没上来,猛地咳嗽起来,差点真吐出血来!

“妖……妖术……”他喃喃着,仿佛信仰崩塌。

朱元璋看着这一幕,却畅快地大笑起来:“如何?诸位先生可看明白了?是咱的林爱卿在毁我圣道,还是在为圣道开辟新路,强我大明?”

无人再能反驳。铁一般的事实摆在眼前。

经此一役,格物学堂的阻力大减。虽然暗地里的嫉恨和反对绝不会消失,但至少明面上,再也无人敢首接跳出来指责其为“邪术”。

学堂的招生告示贴出,虽注明“不拘出身,择优录取”,但前来报名的多是贫寒子弟或小吏商户之家,真正的书香门第依旧观望甚至抵制。

林奇并不在意。他知道,只要种子播下,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

他亲自为第一批筛选入学的几十个少年上了第一堂课。课堂上,没有子曰诗云,只有有趣的数字、奇妙的图形和引人入胜的自然之理。

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求知的光芒,那是一种不同于死记硬背科举范文的、发自内心的学习热情。

看着这一切,林奇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然而,他并不知道,在那群报名的少年中,混进了一个身份特殊、眼神阴郁的孩子。他的到来,并非为了求学,而是带着冰冷的使命。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