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大明开局救了朱棣 > 第46章 丰收震撼朱元璋我这仙粮让大明再无饥馑(第1页)

第46章 丰收震撼朱元璋我这仙粮让大明再无饥馑(第1页)

宝船队的风帆尚未扬起,北方的土地,却己率先回报了林奇播下的种子,以一种近乎神话的方式,震撼了整个大明王朝。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然而这一次的“果”,并非挂在枝头,而是深埋在北方广袤而贫瘠的土地之下。

八百里加急的快马,如同接力一般,将一份份来自九边重镇的捷报,火速传递入京。每一份捷报,都带着泥土的芬芳和沉甸甸的重量,以及报信使者那因激动而颤抖的嗓音。

“报——!大同府军屯,土豆亩产一千三百斤!玉米亩产九百二十斤!”

“报——!宣府镇军屯,红薯亩产一千六百斤!创历史新高!”

“报——!辽东都司,土豆大获成功,耐寒性极佳!亩产亦超千斤!”

“报——!宁夏卫……”

一份份捷报,一个个骇人听闻的数字,如同密集的鼓点,敲打在金陵紫禁城的金銮殿上,敲打在每一位朝臣的心头,最终汇聚成一道无法抗拒的、令人头晕目眩的丰收洪流!

起初是震惊,难以置信。但当一份份由当地卫所指挥使、朝廷派驻的御史、乃至锦衣卫密探分别发出、内容却高度一致的奏报堆满御案时,所有的怀疑都被那铁一般的事实碾得粉碎!

真的!那亩产千斤的“仙粮”,真的成功了!而且不是在精心照料的试验田,而是在广袤的、条件相对艰苦的军屯中大规模推广成功了!其适应性和稳定性,得到了最严格的检验!

这一日的大朝会,注定被载入史册。户部尚书手持最终汇总的账册,声音因极致的激动而嘶哑变形,却依旧用尽全力高声宣读:

“……据九边及各北方行省初步统计,今岁推广种植之土豆、玉米、红薯,总收获量……总收获量逾亿斤!折算成米粮,足可抵北方数省全年之粮赋!且此乃新增之产,并未侵占原有农田!陛下!自此以后,我大明北疆,再无缺粮之虞!边军粮饷,可保无虑!此乃旷古未有之丰功啊!”

“亿斤?!”龙椅之上,朱元璋猛地站起身,因为过于激动,身体甚至微微摇晃了一下,被旁边的太监连忙扶住。但他一把推开太监,大步走下御阶,一把夺过户部尚书手中的账册,手指颤抖地抚摸着上面的数字,一遍又一遍地确认。

良久,他抬起头,虎目之中,竟有水光闪烁!这位一生坚强、见惯了尸山血海的铁血帝王,此刻竟情难自己!

“好……好……苍天有眼!祖宗庇佑!赐朕林奇!赐大明仙粮啊!”他声音哽咽,猛地转身,目光穿越百官,死死锁定在班列中的林奇身上。

“林奇!林爱卿!”朱元璋的声音如同洪钟,充满了无尽的感激和狂喜,“你……你做到了!你真的做到了!你让咱的边军,让咱北方的百姓,能吃饱饭了!此功……此功盖过开疆拓土!咱……咱都不知道该如何赏你了!”

扑通!扑通!

不等林奇回话,满朝文武,无论是真心敬佩还是顺势而为,此刻全都齐刷刷地跪倒在地,山呼海啸:

“陛下圣德!天降祥瑞!佑我大明!”

“林伯爷功在千秋,泽被苍生!臣等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这一刻,任何的政治算计、利益纠葛、个人恩怨,在这活人无数、夯实国本的泼天功劳面前,都显得渺小不堪。即便是最顽固的守旧派,也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粮食,是帝国的根!林奇,亲手让这根须变得前所未有的粗壮!

林奇深吸一口气,出班躬身,语气平静却坚定:“此乃陛下洪福齐天,将士百姓辛勤劳作之功,臣不敢居功。然,仙粮虽丰,如何储运、如何推广至天下万民、如何避免谷贱伤农,此乃接下来之要务。臣己拟定《仙粮推广储运疏》,请陛下御览。”

他再次展现出了超越功劳本身的远见卓识,没有沉浸在赞誉中,而是立刻着眼于更长远的问题。

朱元璋接过奏疏,看都未看,便大声道:“准!一切就按林爱卿说的办!户部、工部,全力配合!谁敢延误仙粮大计,咱剐了他!”

退朝之后,朱元璋兴致极高,竟亲自拉着林奇和朱标,非要微服出宫,去京郊的皇庄亲眼看看那堆积如山的“仙粮”。

皇庄粮仓外,景象震撼人心。

一筐筐沾着泥土的、硕大的土豆、红薯堆积成一座座小山,在阳光下闪烁着沉甸甸的金褐色光芒。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