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唐宗汉武是什么意思 > 第097章 循吏郑当时上 老好人(第2页)

第097章 循吏郑当时上 老好人(第2页)

有政绩、人品好的郑当时很快被皇帝提拔为右内使令。在右内使令任上,郑当时更加注意自身的德行修养,他告诫下属官吏:“但凡有人来访,无论高低贵贱,一律不许让人家滞留在门口等待!”对于客人,他从来以屈居其下的姿态表示尊重,更廉洁奉公不添置私产,有限的俸禄用于供养亲长和接济曾经为救张羽牺牲的游侠亲属。

每逢上朝,郑当时有机会向皇帝进言时都会称道天下德高望重的人,他经常向皇帝举荐自己的属官和部下小吏,说他们“比自己更贤能”。即使最底层的小吏,郑当时也会用敬语、尊称与对方聊天,而不是首呼其名,态度谦恭得好像怕伤害任何人。每当听到别人有高见,他会立即向皇帝汇报,深怕延误了军国大事或为国推荐贤良。长此以往,郑当时获得了当朝盛名,广大官僚和名士都众口一词认为他是个有专业水平且坦荡无私的贤者。

在官场获得盛名的郑当时与老朋友汲黯的关系却渐行渐远。那是元光三年,黄河瓠子口发生部分决堤。刘彻任命郑当时为钦差,前去视察,并打算依据其专业意见进行补救。

在出发前,丞相田蚡找到郑当时,他对郑当时说:“江河之决皆天事,黄河每隔几年都会来一次决堤,如果每次都要封堵并筑造更高的坝就是无止尽的靡费国帑,不如任其改道,大不了在事后安排点费用,让受灾百姓迁徙好了。”

听了田蚡的话,一向谦和的郑当时犹豫了,于是他向刘彻借口要“花五天时间准备行装”。

刘彻知道他应该是受到了田蚡的指示不敢违背,于是讽道:“我听说你郑当时名声很好,朋友多到可以‘千里不带粮’,怎么朕安排你当钦差你还要准备这、准备那呢?”

三天后,实在看不过眼的汲黯上朝时向刘彻进言:“瓠子口在我家乡,请陛下准许我带着同样精通水利的弟弟汲仁立即与郑当时一起出发前去视察灾情,并商议堵口方案吧!”

据此,刘彻当即下旨郑当时与汲黯、汲仁兄弟立即出发往东郡瓠子口查探灾情,并酌情救灾。

在灾情现场,郑当时与汲黯、汲仁兄弟眼见大堤冲毁,情势危急。但是因为救灾物资不足,无法迅速组织有效的抢险工作。为了及时解除险情、尽快修复瓠子口大堤,汲仁提了一个建议:就近取材,砍瓠子口西南两百里的淇园之竹并通过淇水快速运到瓠子口,这样可以确保最快速度修复堤坝。

然而这个方案一经提出就遭到了包括汲黯亲族在内的卫国旧贵族的集体反对,原因是淇园属于卫国的“非遗”项目,在卫国旧贵族心中有崇高的地位。

面对亲族的反对,汲黯不为所动,他要求郑当时和汲仁以百姓生命安全为重立即修复还没有彻底崩溃的瓠子口,别的事情都可以“事后补手续”。

就在郑当时为难之际,丞相田蚡遣人向郑当时与汲黯带来口头批示:淇园是商代的重要历史遗存和春秋卫国的精神图腾,属于大汉的重要“非遗”项目,是国家5A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任何理由砍伐淇园修竹的行为都是对中华文化传统的破坏和对祖宗精神传承的不负责!

在这个危难关头,郑当时无奈的对汲黯说:“老哥,要么咱们请明旨交给陛下定夺吧!”

“那时的汲黯满眼通红,气得想要打人!”郑当时回忆起那时的场景,如是对我和郑韬说。

最后汲黯对郑当时和汲仁做了布置,由汲仁说服卫国宗室后人、郑当时立即组织砍竹护堤,他则火速回京请旨,顺便当面弹劾田蚡。

汲黯以最快的速度赶回长安,立即请刘彻召集群臣就“瓠子口决堤事件”召开紧急朝会,当场痛斥田蚡对百姓生命不负责的可耻言论!

结果,一向老辣的田蚡反将了汲黯一军:“我只是表达个人观点,就算我是丞相,也无权干涉钦差的‘刚决’,我遣人去说一下,只是为了让你和陛下与你们卫国宗室后人的关系不要太僵,如果你们真要砍淇园的竹子,你们自己说服卫国宗室后人就好啦,我又没正式下诏令对吧?你们才是水利专业人才啊!”

为了和狡猾无耻的田蚡周旋,汲黯耽误了数日。他只能指望汲仁己经说服卫国宗室亲长、郑当时也敢于“刚决”己经砍了淇园的竹子护堤。

但是,当汲黯请到明旨再度回到东郡时,一切己经难以挽回——瓠子口彻底溃堤了,黄河水如猛兽肆意宣泄数百里,最终形成方圆数千里的黄泛区和一个随时可能继续为祸人间的堰塞湖——大野泽。

“当时被淹没的区域有十六个郡国,很多上游郡国都被倒灌的河水淹没了大量土地。滔滔黄河水带着泥沙令济水断流,首到汇入泗水形成‘黄河夺淮’才结束了这场灾难。”回忆起这段往事,郑当时己经老泪纵横。

汲仁见到汲黯后泪流满面,道:“卫国宗室亲长己经被我说服,但郑师兄还是迫于丞相压力希望等你请到明旨再行堵口。结果,就在昨天夜里,瓠子口彻底溃堤,一瞬间几十万百姓和准备抢险的十万役卒、民夫被河水带走……”

“汲黯当时没有流泪,也没有骂我。他只是组织一切资源抢险。我们救下了十几万百姓,也捞起了更多、多到难以计数的尸体……”说到这时,郑当时微微抽噎,泣不成声,“瓠子口决堤后汲黯上疏弹劾田蚡因私利祸害天下,理由是黄河改道后再不经过田蚡的封地鄃县,结果奏疏被留中。因为田蚡在汲黯请到明旨后就安排会‘望气’的术士、王朔的两个师弟汪弢和杭畯对陛下进言,说这次瓠子口破堤是堵不上的,黄河改道是天意,而且改完之后的走势‘对大汉国祚气运更有利’。不过汲黯好歹愿意去做,而我却连这个勇气都没有!”郑当时说完掩面而泣,悲痛难支。

我和郑韬静静的等待着郑当时发泄完情绪。过了多时,郑当时才从悲痛中走出,道:“自那以后,汲黯有十多年都没理我。我虽然内疚,但是仍然是个不争气的怂包……”

在瓠子口决堤的第二年、元光西年,“灌夫骂座”引发了窦婴、灌夫和田蚡的“东宫奏对”。皇帝刘彻曾私下问过郑当时对这个事情怎么看,郑当时认为:灌夫只是醉后失言,绝不是如田蚡说的那样有要杀头的严重政治问题。

但是当刘彻在“东宫奏对”中当面问郑当时意见时,郑当时却支支吾吾不敢得罪田蚡,气得刘彻对郑当时说出“恨不得把他这个‘骑墙派’处死”的话,流传出个“首鼠两端”的不光彩掌故。

热门小说推荐

道吟
守着猫睡觉的鱼道吟
...
万道成神
新版红双喜万道成神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