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唐宗汉武 > 第204章 折返姑臧城(第1页)

第204章 折返姑臧城(第1页)

五月初十,我带着李己等人在休屠泽烤了一整天的野猪肉。

乌文砚则做了一整天的出发准备工作。他一整天都在和随行及他准备雇佣参加腌肉生意和谷水三角洲建设的亲友解释种种日后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经过一天的准备,乌文砚这边确定由他的亲家王福泽和儿子乌孤涂牵头负责与我们的日后合作,他还选了十几位靠得住的亲友作为这次留守合作的骨干力量。

五月十一,我们分两队往姑臧城返回,第一队由我和李己带着金革及两车十二骑携一百多头熏好的野猪肉以最快速度往姑臧城赶,乌雅雅则带着两位女性后勤随乌文翰、王堡堡等二十多人沿水路溯瓠奴水返回。

我和李己带着十二悍卒沿着瓠奴水河谷一路向西南往姑臧城折返,用两天半时间在五月十三后晌抵达了休屠县渡口,摆渡至瓠奴水北岸后继续向南,到傍晚在姑臧城北门外与己经在此驻扎了六天的老兵营大队会合。

进入营帐,我发现干妈义姁也在,顿时意识到那九位生病的老兵应该己经都不在了——因为我曾经下过命令让九位老兵住在城中逆旅,并让干妈义姁等十几名军医也住在逆旅照顾,干妈己经回来也就意味着老兵们都己经不在了。

果然,我刚找到李壬他就给我汇报了这个事情。他告诉我:两天前的那个晚上,第九位咽气的老兵是甄志炳。

知道见不到我最后一面,他让李壬给我传达了遗言:他首先感谢我在开拔前安排他去成纪县城快活了两次,然后说要把他入股的私房钱留给各位健在的老兵在西域找女人。

他的去世让我有一些伤感,我让李壬把他和其他八位去世的老兵一起暂时葬在姑臧城外的护城河旁,一个风景不错的地方,然后做上记号,等合适的时机再回来“接他们”。

李壬还告诉我:因为九位老兵因迁徙离世,驻扎这几天老兵们对朝廷的不满情绪弥漫。

对此,我并不意外,因为这是我蓄意安排赵雪嫣、嬴婉儿牵头引导的。

据说老兵们骂刘猪崽的声音日日不绝,偶尔也有人骂“卫歌妓”的。虽然我觉得卫子夫和卫青都算厚道人,但是我不会让他们分别处理,他们没那个鉴别力和觉悟。

我知道老兵们本来就只认李家,而给老兵找活路,也是我们这次西迁正义性的根本,我的幌子是“李家最后的体面”。但是在迁徙过程中,老兵最容易病死、最容易闹情绪,如何管理好他们的情绪,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们树立反面典型让他们宣泄——刘猪崽和他背后的朝廷集团就是那个典型。有了这个典型,老兵们在向反面典型输出“国粹”的宣泄后,也会更感念李家的恩德,即使死也不会对李家有怨言。

不过当李庚、李西丁向我汇报卫戍部队也受老兵营影响开始出现对朝廷的不满情绪后,我立即喊上李己一起,要求他们制止这种风气的蔓延。

我告诉这三位主官:老兵营内是明令禁止他们议论朝廷、不敬皇家的。

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我知道:虽然卫戍部队都是李家的募兵,但是谁能担保其中没有怀着忠君爱国的理想来的呢?如果我纵容、甚至主动说朝廷如何不好、如何对不起李家,一方面会激起他们的反感(即使不明说),另一方面信仰崩塌对他们的战斗力也会有影响。我是主帅不是神,要让他们把我当神看还需要很久,这个过程要潜移默化,比如通过家属区的感染。

李庚问我:他遇到头铁的二愣子骑兵听了家属区的、特别是老兵们的牢骚以后向他告状,他也没很好的说辞,问我再遇到该怎么处理。

我想了一刻,给他和李己、李西丁准备了标准说辞:“老兵们风烛残年了,让他们发泄一下吧,你们心里有杆秤就行了。”

除了老兵骂朝廷,这次回来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所有人,包括李壬、李庚都很自然的称呼我为“主帅”了。这是让他们每天背诵《十诫》的成果,也是我非常希望的结果。

五月十西日,我召开全体主官的全会,向他们宣布我要与乌文砚合股开发谷水三角洲的事情。

我大致跟他们说了这个事情的细节,然后告诉他们:我并不在乎短期内可能的收益多少,我在乎的是这个谷水三角洲将来可能是我们的一条退路——如果我们因故出不去玉门关,那么我们可以退到那里去安身立命。方圆一百二十里、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足以养活我们这些人,而且如果一但再出意外,我们就可以通过休屠泽逃到长城以外的地方。

听了我的分析,所有主官都对我的远见表达了赞同,尤其是跟着我一起去了休屠泽、带回大量野猪肉的李己。他告诉众人:如果不是“主帅”有更高远的目标,以他所见在自然资源丰富的休屠泽定居也很不错。

商议仆定,我们对追加休屠泽的投资作了规划:除了留下两千五百石盐、所有买盐的盐引、二十辆骡车还有三百万钱“谷水三角洲”的开发启动资金。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