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华夏英雄是什么意思 > 第十三章 轩辕崛起(第2页)

第十三章 轩辕崛起(第2页)

又一年,蝗虫成灾,铺天盖地的蝗虫如乌云般袭来,所到之处庄稼被啃食殆尽。轩辕组织族人用树枝、草编的拍子驱赶蝗虫,同时挖掘陷阱,捕捉蝗虫。在这场人与天灾的斗争中,有熊氏部落展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团结精神。

农耕技术在有熊氏部落不断发展完善。他们学会了根据季节变化播种、施肥,培育出了更优良的品种。部落的粮仓逐渐充实,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稳定。

这个小小的成功让轩辕心中燃起了熊熊的探索之火,他变得更加大胆,决心深入研究其他可食用的植物,并尝试各种不同的种植方法。

从那以后,轩辕每天天不亮就离开部落,踏入山林与旷野,寻找那些可能成为食物来源的植物。他仔细观察每一株植物的生长环境,记录下它们的特征。他发现,有些植物偏爱的河边,根系在潺潺流水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有些则适应干燥的山坡,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绽放生机;有些植物如同娇弱的孩童,需要精细的照料,按时浇水、除草才能结出果实;而有些植物则生命力顽强,几乎可以放任自流,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由生长。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奔波与研究,轩辕带着他的发现回到了部落。他号召族人们一起行动起来,开辟土地,尝试种植这些植物。一年后,有熊氏部落的土地上出现了三块大小不等的田地,里面种植着五种不同的作物。这些作物在族人们精心的照料下,茁壮成长,丰收的景象初现端倪。

食物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了,即使在狩猎收获不佳的季节,部落里的人们也不再为饥饿而担忧。族人们围坐在篝火旁,欢声笑语回荡在夜空,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然而,有熊氏部落种植作物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周边部落。起初,这些部落的人们纷纷投来嘲笑的目光,他们无法理解有熊氏的人为何要像蚂蚁一样在地上刨食,认为这是一种愚蠢而低下的行为。在他们的观念里,狩猎才是获取食物的正统方式,只有依靠强壮的体魄和锋利的武器,才能在这残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

日子一天天过去,一个特别严酷的冬季来临了。寒风呼啸,冰雪覆盖了大地,往日丰富的猎物变得踪迹难寻。周边部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饥饿如同恶魔一般笼罩着每一个人。人们饥寒交迫,孩子的哭声、老人的叹息声充斥在部落的每一个角落。

有罴氏的老族长看着自己部落里奄奄一息的族人,心急如焚。在无奈之下,他带着几个族中骨干,拖着疲惫而虚弱的身体,来到了有熊氏部落。他们见到轩辕后,老族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眼中满是哀求:“教教我们吧,轩辕首领。我们愿意用珍贵的兽皮和燧石交换你的种植秘密,救救我们的族人吧。”

轩辕看到他们如此可怜的模样,心中没有丝毫的犹豫。在他看来,这种能够让人们不再挨饿的知识应该共享,越多的部落掌握了种植技术,整个人类就越不容易在饥饿面前低头。他扶起老族长,微笑着说:“老族长请起,这些知识本就不应藏着掖着。大家都是人类,理应互相帮助。”

随后,轩辕亲自带着有罴氏的人来到田地里,详细地指导他们如何选择合适的土地。他蹲下身子,抓起一把泥土,对他们说:“你们看,这样松软、肥沃的土地最适合种植作物。如果土地太硬,种子很难扎根生长。”接着,他拿起锄头,向他们演示翻土的技巧,一边翻土一边说道:“翻土的时候要注意深度,不能太浅,也不能太深,这样种子才能更好地吸收养分。”

播种的时候,轩辕更是手把手地教他们。他耐心地告诉他们种子的间距应该如何把握,如何根据不同的作物选择不同的播种方式。有罴氏的人都听得十分认真,他们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不仅如此,轩辕还送给他们一些种子作为启动。他说:“这些种子是我们精心培育的,你们拿回去好好种植,只要用心,一定能收获足够的食物。”有罴氏的人感激涕零,他们对轩辕千恩万谢,带着种子和种植的方法回到了自己的部落。

力牧看着这一切,心中既敬佩又有些担忧。他私下对轩辕说:“首领,这些种植方法是我们辛苦摸索出来的,就这样轻易地传授给别人,会不会太可惜了?万一以后他们反过来对付我们怎么办?”

轩辕望着远处那片充满生机的田野,目光坚定而深邃。他缓缓地说:“力牧,你想象一下,如果所有的部落都有足够的食物,大家就不会再为了争夺猎场而争斗,不会为了一口吃的而拼命厮杀。那将是怎样的一种和平景象啊。我们有熊氏部落的发展,不应该建立在其他部落的痛苦之上。只有整个人类都繁荣昌盛,我们才能真正迎来美好的未来。”

力牧听了轩辕的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开始逐渐理解年轻首领的远见卓识,这不仅仅是关于食物的问题,更是关于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摒弃了血腥的争斗,倡导着互助与共享,让人类在这片土地上和谐共生。

有罴氏部落按照轩辕所教的方法,成功地种植出了作物。他们的部落逐渐摆脱了饥饿的威胁,人们的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其他部落看到有罴氏的变化,也纷纷前来向有熊氏部落学习。轩辕总是热情地接待他们,毫无保留地传授种植技术。

在轩辕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部落开始掌握了种植的方法,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人们不再仅仅依赖狩猎为生,生活变得更加稳定。各个部落之间的关系也因为这种知识的共享而变得融洽起来,曾经的敌意与纷争渐渐消散。

农耕的初步成功,只是部落繁荣的开端,它带来了相对稳定的食物来源,让族人们不再为了温饱而西处奔波。然而,轩辕的目光并未满足于此,他深知,要让部落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探索和改进。

种植和收获的过程中,轩辕发现现有的石锄效率实在太低。族人们辛苦劳作,翻一小块地就要耗费一整天的时间。看着大家疲惫的身影,轩辕心中满是忧虑。

一天,阳光明媚,轩辕在田间踱步思考。一只甲虫引起了他的注意,那只甲虫正努力地推动着粪球。它那独特的动作,每一次用力推动,粪球就缓缓向前滚动。轩辕的眼神渐渐明亮起来,脑海中灵感一闪。他仿佛看到了一种全新的翻地工具。

轩辕立刻回到部落,开始寻找合适的材料。他找来了一块扁平的石片,这石片质地坚硬,形状较为规整。接着,他用尖锐的石器在石片中间小心地凿出一个洞。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一下敲击都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力量,石屑飞溅,汗水湿透了他的额头,但他没有丝毫停歇。

洞凿好后,他又挑选了一根弯曲的木棍。这木棍粗细适中,韧性十足。轩辕将木棍插入石片中的洞,反复调整角度和位置,确保木棍与石片紧密结合。经过一番努力,第一把犁诞生了。

轩辕迫不及待地来到田间,亲自尝试这新工具。他用脚踩住石片,双手紧紧拉住木棍,轻轻用力,石片便切入土壤,轻松地翻起一大块泥土。力牧恰好路过,看到这一幕,不禁赞叹:“太巧妙了!”他接过轩辕手中的犁,试着操作起来,一边用一边赞不绝口:“比石锄快多了!”周围劳作的族人们纷纷围过来,眼中满是惊喜和好奇。

新犁的发明,大大提高了翻地的效率,族人们的劳作轻松了许多。但轩辕并没有满足于此,他又注意到另一个问题:搬运收获的谷物和工具非常费力,尤其是长途运输。每次收获季节,族人们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搬运物资,许多人累得腰酸背痛。

一次偶然的机会,轩辕和族人们一同去山上采集石料。在下山的途中,一段圆木从山坡上滚下。圆木滚动的速度极快,转眼间就滚到了山脚下。轩辕被这一幕深深吸引,他盯着滚落的圆木,陷入了沉思。突然,他明白了圆形物体的移动优势——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回到部落,轩辕立刻开始了新的尝试。他挑选了一块质地坚硬的整木,准备将其削成圆盘。削木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极大的力气和精湛的技巧。轩辕拿起石斧,一下一下地砍削着木头。木屑飞扬,他的双手磨出了血泡,但他依旧没有放弃。

经过数日的努力,圆盘终于削成了。轩辕在圆盘中间小心地穿孔,又制作了一根光滑的木轴。他将圆盘装在木轴上,一个简单的轮子诞生了。

轩辕看着这个轮子,心中充满了喜悦。但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他又找来一些木材,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平台,将两个轮子安装在平台下面。一辆简易的拖车完成了。

族人们围在拖车周围,满脸疑惑和好奇。轩辕笑着解释道:“这叫‘车’,它可以装载数倍于人力背负的重量。”说着,他将一些谷物和工具搬上拖车,轻轻一拉,拖车便缓缓向前移动。“这简首。。。不可思议!”族人们围着这个新奇装置啧啧称奇。

车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部落的运输效率。以前需要十个壮劳力搬运的收获,现在两三个人就能轻松搞定。族人们再也不用为搬运物资而发愁,部落的物资流通变得更加便捷。

轩辕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他不断思考如何进一步改进车的设计。他发现现有的轮子比较笨重,搬运起来也不方便。于是,他开始寻找更轻的材料。

经过一番寻找,轩辕发现了一种质地较轻但又足够坚固的木材。他用这种木材重新制作轮子,新轮子不仅重量减轻了许多,转动起来也更加灵活。

同时,轩辕还增加了车体的大小。更大的车体可以装载更多的物资,满足了部落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