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冽的寒风如同不周山巨人的叹息,裹挟着冰碴,抽打在共工氏部落残破的兽皮帐篷上。曾经,他们的足迹遍布广袤的河谷平原,追逐着丰饶的猎物,采集着甜美的浆果,过着虽不富足却自由自在的生活。那时,族人的笑声能惊飞林间的鸟雀,篝火旁的故事能驱散漫漫长夜的寒意。然而,仿佛一夜之间,天空变得吝啬雨水,大地收回了慷慨。人口如同雨后春笋般增长,而周遭的森林却日渐稀疏,猎物踪迹难觅,河流中的鱼群也变得稀薄。饥饿,这个冷酷的幽灵,悄无声息地潜入了部落的每一个角落。
起初是老人和孩子面颊上失去的血色,接着是壮年猎手眼中难以掩饰的疲惫。曾经用来盛放丰收果实的陶罐,如今空空如也,蒙上了一层绝望的灰尘。死亡的阴影不再遥远,它化作一阵阵压抑的咳嗽声,在寒冷的夜晚格外清晰;它化作母亲怀中婴儿微弱的啼哭,最终归于沉寂;它化作迁徙路上,被悄然遗弃在荒草中的、裹着破旧兽皮的瘦小躯体。
共工,这位被族人推举出来的首领,站在营地边缘一块突出的岩石上,俯瞰着下方蜷缩在寒风中的族人。他的胸膛宽阔,肌肉虬结,古铜色的皮肤上布满了与野兽搏斗留下的疤痕,每一道都记录着为部落生存而战的过往。然而此刻,他那双曾如鹰隼般锐利的眼睛,却盛满了沉重的忧虑。他看到老猎人癸佝偻着背,对着空空的陷阱摇头叹息;看到年轻的母亲将最后一点肉糜喂给孩子,自己舔舐着空碗的边缘;看到战士们着钝化的石斧,眼神空洞地望着远方女娲氏领地升起的、象征着富足与安稳的袅袅炊烟。
三天前那场惨烈的战斗,如同烙印般刻在他的心头。女娲氏族长女曦,那个看似温婉却手段凌厉的女人,指挥着她庞大的部落战士,如同潮水般涌来。共工氏的勇士们勇猛无畏,石斧挥舞,吼声震天,他们像磐石一样顶住了第一波冲击。然而,女娲氏的人数太多了,他们的战术也更加狡猾。当共工率领主力在正面鏖战时,女曦早己派出两支精锐小队,如同毒蛇般悄无声息地绕到了侧翼。腹背受敌!阵型瞬间崩溃。石矛穿透了族人的胸膛,沉重的石锤砸碎了勇士的头颅。鲜血染红了河谷的泥土,族人的惨叫与女娲氏的呐喊交织成地狱的乐章。共工浴血奋战,试图力挽狂澜,但败局己定。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幸存的族人,在女娲氏战士的追击下,如同受惊的鹿群,仓惶逃入不周山险峻的峡谷。撤退的路上,每一步都踏着族人的血泪和屈辱。
“首领……”一个虚弱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是癸冥,部落里最年长也最富经验的猎人,此刻他的脸上沟壑更深,眼神黯淡无光,“北边山坳的陷阱……又空了。风带来了更冷的味道,冬天……会比往年更早,也更难熬。”
共工收回望向东方炊烟的目光,那炊烟此刻像是一种无声的嘲讽。他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那空气仿佛带着铁锈般的血腥味。“我们不能坐以待毙,癸冥。”他的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不周山是险地,但未必是绝地。召集所有还能拿起工具的人,明天日出,我们向山谷深处进发。山石之下,或许藏着活路。”
癸冥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微光,随即又被更深的忧虑覆盖:“更深的山谷……那里是‘影兽’出没的地方,连最勇敢的猎人也不敢轻易涉足。”
“影兽的獠牙,总比饿死在帐篷里强。”共工拍了拍老猎人的肩膀,那手掌宽厚而有力,“告诉族人,要么在挖掘中寻找希望,要么在等待中迎接死亡。我,共工,选择前者。”
次日黎明,天光未透,寒气刺骨。共工氏部落的幸存者们,裹紧了身上所能找到的所有兽皮,沉默地跟随着他们的首领,踏入了不周山幽深的核心地带。峡谷两侧是刀劈斧削般的黑色岩壁,高耸入云,遮蔽了大部分天光,使得谷底常年笼罩在一种阴冷的昏暗中。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苔藓和某种腐朽植物的混合气味,偶尔从岩缝深处传来几声低沉、怪异的兽吼,在山壁间回荡,令人毛骨悚然。脚下是湿滑的碎石和厚厚的腐殖质,每一步都需小心翼翼。
共工走在队伍最前方,手中紧握着一柄沉重的石锤。他选择了一处看起来岩层相对松散的谷壁,低吼一声,双臂肌肉贲张,石锤带着破风声狠狠砸向岩壁。
“咚!”
沉闷的撞击声在寂静的山谷中格外响亮,溅起的火星在昏暗中一闪即逝,如同共工心中那不肯熄灭的希望之火。他毫不停歇,一锤接着一锤,汗水很快浸透了他的兽皮背心,在寒冷的空气中蒸腾起白雾。坚硬的岩石在他的锤击下,只留下浅浅的白痕和些许碎屑。
“看什么?动手!”共工喘息着,头也不回地吼道。
族人们如梦初醒,纷纷拿起简陋的石镐、骨铲,甚至是用坚韧树枝削成的木棍,开始对着岩壁挖掘、撬动。叮叮当当、噗嗤噗嗤的声音此起彼伏,打破了山谷的沉寂,也暂时驱散了心头的恐惧。生存的压力,如同无形的鞭子,抽打着每一个人。曾经散漫自由的部落民,此刻被共同的危机紧紧捆绑在一起。没有人抱怨,没有人偷懒,只有沉默的、近乎绝望的劳作。老人和孩子负责将挖下的碎石搬运到一旁,妇女们则寻找着岩缝中任何可以食用的苔藓或菌类。
时间在枯燥而艰辛的挖掘中流逝。一天,两天……食物储备在急剧减少,而挖掘的成果却微乎其微。绝望的情绪如同谷底的寒气,开始悄然蔓延。有人累得瘫倒在地,眼神空洞地望着头顶那一线灰暗的天空;有人偷偷抹去眼角的泪水,想念着曾经富饶的河谷家园。
第三天下午,当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勉强挤进峡谷,在岩壁上投下扭曲的光影时,一个年轻战士——名叫“砾”的小伙子,正用石镐奋力撬动一块松动的岩石。突然,“哗啦”一声,一大片岩块剥落下来,露出了后面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狭窄缝隙。一股更浓郁的、带着金属锈蚀和潮湿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
砾好奇地探头进去,借着从缝隙透入的微光,他看到内里的岩壁上,似乎闪烁着点点异样的光泽。他小心翼翼地爬进去,用随身携带的打火石点燃一小束干燥的苔藓。微弱的火光亮起,眼前的景象让他瞬间屏住了呼吸——整面岩壁!在他目力所及的范围内,那嶙峋的黑色岩石上,如同镶嵌着无数细小的星辰,闪烁着一种奇异的、温润的红色光芒!
他颤抖着手,用石镐尖端小心地撬下一块。入手微沉,石头表面并非光滑,却有着一种独特的、仿佛凝固火焰般的纹理,边缘异常锋利,轻易就在他粗糙的手指上划开了一道小口子。他顾不上疼痛,心脏狂跳着,抓起这块石头,转身就往外爬。
“首领!首领!看看这个!”砾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尖锐,划破了山谷中沉闷的挖掘声。他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到共工面前,双手捧着那块泛着红光的石头,脸上混合着泥土、汗水和发现新大陆般的狂喜。
共工停下早己酸痛麻木的手臂,喘息着转过身。当他看到砾手中那块在昏暗光线下依然清晰可见的红色石头时,瞳孔骤然收缩。他一把抓过石头,触手冰凉,却仿佛带着某种灼热的生命力。他快步走到一支插在岩缝中的火把旁,将石头凑近跳动的火焰。
火光下,石头内部的红色仿佛活了过来,流淌着金属般的光泽,边缘的锋利折射出点点寒芒。一种难以言喻的、混杂着狂喜和野心的激流瞬间冲垮了共工连日来的疲惫和绝望。他认出来了!在多年前,他作为部落使者游历南方湿热之地时,曾在一个名为“蚩尤”的强大部落边缘,见过类似的石头!那里的匠人,能用火和神秘的方法,将这种“赤石”变成比最坚硬的燧石还要锋利、还要坚韧的东西!他们称之为——铜!
“在哪里发现的?”共工的声音因极度的激动而嘶哑,他紧紧攥着石头,指节发白,眼神如同饥饿的狼盯上了猎物,充满了急切的渴望。
“里面!北边那个刚挖开的小洞!整面墙!都是!像……像天上的星星掉下来了!”砾语无伦次,兴奋地指向那个新发现的缝隙。
共工的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膛。他立刻扔下石锤,目光如电般扫过人群:“癸冥!砾!还有你们几个,跟我来!”他点了几个最信任、最强壮的战士。
他们点燃更多的火把,鱼贯钻入那狭窄的缝隙。隧道曲折向下,仅容一人弯腰通行,弥漫着一股浓烈的、混合着硫磺和腐朽植物的刺鼻气味,令人呼吸都有些困难。火把的光芒在绝对的黑暗中摇曳不定,仿佛随时会被那无边的幽暗吞噬,每一步都踏在未知的恐惧之上。
不知走了多久,前方豁然开朗。一个巨大的、天然形成的洞穴出现在他们面前。洞穴顶部垂下奇形怪状的钟乳石,地面则布满了湿滑的苔藓和白色的结晶。而当他们将火把高高举起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洞穴的岩壁,并非完全的漆黑。在火光的照耀下,无数点、线、片状的红色光芒,如同沉睡在岩石血脉中的火焰,又如同被封印在黑暗中的星辰,静静地闪烁着!它们或密集如网,或稀疏如带,遍布在目之所及的每一寸岩壁上,将整个洞穴映照得神秘而瑰丽,仿佛踏入了大地深处神灵的殿堂。
“铜矿……”共工喃喃自语,声音在空旷的洞穴中产生轻微的回响。他伸出微微颤抖的手,指尖轻轻抚过岩壁上一条清晰的红色矿脉,那触感冰凉而坚实。他曾在南方蚩尤部落的冶炼场外,远远见过堆积如山的这种矿石。他深知,这看似冰冷的石头,蕴含着足以改变部落命运、甚至颠覆整个部族格局的力量!这或许就是先祖之灵在绝境中给予他们的指引!
“这……这有什么用?”一个跟随进来的战士,名叫“岩”,疑惑地拿起一块较小的矿石,用力捏了捏,又用随身携带的燧石片在上面划了一下,留下浅浅的白痕,“比燧石软多了,做不了武器。”
共工从震撼中回过神,看着岩和其他人脸上茫然又带着一丝失望的表情,嘴角勾起一抹神秘而充满野心的笑容。他举起手中的矿石,火光照亮了他棱角分明的脸庞,眼中闪烁着智慧与决断的光芒:“它现在确实软。但记住我的话,经过烈火的洗礼,它会变得比磐石更坚硬,比猛兽的獠牙更锋利!我们将用它,打造出足以劈开女娲氏盾牌、斩断他们长矛的武器!这,就是我们复仇的基石!”
众人面面相觑,眼神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火烧石头?石头还能变硬?这超出了他们祖祖辈辈的经验。癸冥眉头紧锁,显然也在消化这颠覆性的信息。
共工没有多做解释。时间紧迫,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女娲氏的威胁如同悬顶之剑。他需要的是行动,是结果!他果断下令:“砾,你带人守住洞口!其他人,立刻开始采集!挑颜色最深、最亮的矿石!癸冥,你带人在洞穴最深处,找一块干燥、避风的地方,清理出来!我要在那里……‘实验’!”他再次用上了那个从南方学来的、充满未知意味的词汇。
采集矿石的队伍如同蚂蚁搬家,将一块块沉甸甸的赤色石头从幽深的洞穴运回山谷中的临时营地。营地简陋得令人心酸,几根歪斜的木棍支撑着破旧的兽皮,在凛冽的山风中瑟瑟发抖,仿佛随时会被连根拔起,象征着部落飘摇的命运。
夜幕降临,篝火在营地中央噼啪作响,勉强驱散着刺骨的寒意。共工召集了部落的核心成员——老猎人癸冥、负责狩猎的队长“山魈”、负责采集和后勤的妇女首领“蒲”、以及几位在战斗中表现出色的年轻勇士,围坐在篝火旁。跳跃的火光映照着每一张凝重而疲惫的脸庞。
与女娲氏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同,共工氏部落的传统是“共议”。重大决定,往往需要所有成年族人围坐商讨,以共识为准。这种朴素的民主曾让部落充满活力和凝聚力。然而,自从河谷惨败,共工带领残部退入不周山,并在绝境中展现出非凡的决断力和领导力后,一种微妙的变化悄然发生。族人在迷茫和恐惧中,越来越依赖共工的判断,重大事务的决策,逐渐集中到了这个以他为核心的篝火圈子里。虽然形式上大家仍可发言,但共工的意见,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