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执照的审批流程如同陷入泥潭,缓慢而磨人。但林烨没有干等,时间就是金钱,尤其是在租金己经开始计算的当下。他决定双线并行:一边继续跟进手续,一边立刻启动店铺的装修。
破败的空屋前,一场化腐朽为神奇的工程悄然开始。没有专业的装修队,一切全靠自己人和有限的预算。
林烨是总设计师。他再次将自己关在空屋里一整天,拿着木炭块在墙上、地上画满了只有他自己能看懂的符号和线条——哪里是入口展示区,哪里是服装区,哪里是小商品柜台,通道多宽,灯光如何布置…他的脑子里,装满了远超这个时代审美和功能的店铺布局图。
第二天,采购大军出发。林烨带着张大壮,首奔县城的建材市场——那其实只是一条自发形成的、堆放着各种建筑材料的街巷。
“白灰一百斤,腻子粉五十斤,刷子滚子各五把…”林烨对照着心里的清单,和店主讨价还价。张大壮则负责将一袋袋沉重的水泥、白灰扛上借来的板车,古铜色的皮肤在秋日下沁出细密的汗珠,肌肉贲张,却没有一句怨言。
木料店里,林烨仔细挑选着价格相对便宜但尺寸规整的松木方和木板。“老板,这些边角料怎么卖?”他指着堆在角落的碎料问。老板瞥了一眼,挥挥手:“你要?给两块钱全拉走!”这些碎料正好可以用来打制一些简易的层板和小架子。
最大的开销是玻璃。林烨咬牙定做了两个长长的玻璃柜台和几面挂在墙上的玻璃镜。当晶莹剔透、切割整齐的玻璃被小心翼翼地抬进店里时,原本昏暗的屋子仿佛瞬间被点亮了,连王淑芬都忍不住惊叹:“真亮堂!”
装修的第一锤,是林烨亲自敲下的。他抡起大锤,砸向那些歪斜破旧的隔断墙,尘土飞扬。张大壮紧随其后,用铁锹清理着砖块垃圾。赵小军年纪小,就负责打扫卫生,递送工具,跑腿买钉子买水。
粉刷是最辛苦的环节。调和白灰和腻子,味道刺鼻。林烨和张大壮头上包着旧报纸折成的帽子,脸上戴着口罩(用纱布和棉布自制的),挥舞着滚刷和排笔,一遍遍地往墙上涂抹。白色的浆液不可避免地溅到身上、脸上。一天下来,两人都像是从面缸里捞出来的,胳膊酸得抬不起来。
王淑芬心疼儿子,每天变着花样做伙食,熬了绿豆汤送来降火。林建国虽然下不了床,但也时常让王淑芬推着轮椅到巷口,远远望着那间忙碌的铺子,脸上带着期盼的笑容。
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原来铺设的老旧电线果然不堪重负,一接上大功率的灯泡就短路冒烟,吓得赵小军哇哇叫。林烨不得不临时请来一位懂电工的远房亲戚,买了新电线、开关和灯口,重新布线。这笔预算外的开支让他肉疼不己。
木工活更是考验。设计好的货架和衣架,需要自己锯木头、钉钉子。张大壮力气大,但手艺粗糙,做出的第一个衣架歪歪扭扭。林烨不得不亲自上手,对照着脑子里模糊的记忆,一点点测量、划线、拼接。手上磨出了水泡,又变成厚茧。
但看着粗糙的木板在自己手中逐渐变成一个个规整的柜台框架、简洁的挂衣架、实用的层板,那种创造的成就感无以言表。
赵小军则负责给这些小家具打磨边角,防止木刺扎手,干得异常认真。
几天后,墙壁变得雪白平整,老旧的地面用水泥简单找平后,虽然不算光滑如镜,但也干净整齐。新布设的电线拉好,接上了林烨从旧货市场淘来的几个大功率灯泡。
最重要的时刻到来——安装玻璃柜台和墙镜。
当那两大片光可鉴人的玻璃柜台被小心地安放在预先做好的木质底座上,当那面巨大的墙镜被悬挂在店铺最里面的墙上时,整个店铺的气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明亮!通透!时尚!
阳光透过擦拭干净的窗户照进来,经过白墙和镜面的反射,将整个店铺映照得亮亮堂堂。玻璃柜台闪烁着的光泽,墙镜则无形中扩大了空间感,显得店铺比实际大了不少。
“这…这真是咱那破房子?”王淑芬再次过来送饭时,站在门口,几乎不敢认了。她看着锃亮的玻璃、雪白的墙壁、崭新的木质货架,眼睛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光彩。
张大壮摸着光滑的玻璃柜台,咧着嘴傻笑:“嘿嘿,真带劲!比百货大楼的柜台也不差!”
连路过巷口的邻居们都忍不住驻足,探头探脑地往里看,低声议论着:“老李家这房子拾掇得可真不赖!”“这是要开啥店啊?弄得这么亮堂?”“瞧那大玻璃,真阔气…”
所有的辛苦,在这一刻仿佛都得到了回报。
林烨站在店铺中央,环视着这间倾注了全家人心血和希望、己然焕然一新的小店。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石灰水和木头的气味,在他闻来,却是最好闻的、充满希望的味道。
他的“南方百货”,终于有了一个像样的躯壳。
然而,就在他沉浸在这份喜悦中时,目光无意间扫过墙角新安装的电源插座。那里,几根不同颜色的电线从墙洞里伸出来,连接着插座背面。那位远房亲戚干活还算仔细,但毕竟不是专业电工,线路接头处只用黑胶布简单缠绕包裹着。
林烨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装修大体完美,但这些隐蔽工程的细节,总是让他心里隐隐有一丝不安。应该…没问题吧?
他甩甩头,将这点疑虑暂时压下。眼前还有太多事情要做:货架需要最后固定,商品需要陈列,营业执照还不知道卡在哪一关…
开业前的最后准备,千头万绪。
而隐藏在崭新墙面下的微小隐患,似乎也在无声地等待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