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瑛将头靠在他肩膀上,深吸一口气缓解心里的焦虑感,怎么感觉比自己高考的时候还紧张。
记得上一世高考的时候自己稀里糊涂的就考完了,上午考完试下午回家帮外公外婆收拾了半晌菜园子,一点都没紧张。
后来分数下来了,六百二十分,刚好够上他们本地的一所二一一大学,王瑛便直接报了名,正好能在家守着两位老人。
回想起前世的事恍如隔世,听着身边人的绵长的呼吸声,自己也渐渐进入了梦乡。
半睡半醒间做了个梦,王瑛梦到自己回到了清水镇的庄子上。
上午在庄稼地里给村里的百姓看了看麦子,教他们怎么预防病虫害,快到晌午的时候青芸过来给自己送饭。
王瑛便在河边洗了洗手,洗着洗着突然发现河里游来了许多鱼,这些鱼又大又肥在河里不停的蹦跳。
急的他连忙跳下河去捉鱼,可这鱼怎么捉都捉不住,王瑛便跟着一起往前跑。直到跑到桥边,看见一条金色的大鲤鱼从水中一跃而起直接越过了桥,跳到河另一边游走了。
王瑛在梦里还喃喃道:“这莫不是鲤鱼跃龙门?”
*
第二天,天还没亮一家子人都起来了。
陈青岩换好深蓝色的儒服,束好头发,带上儒帽,一身清清爽爽的走出来。
陈青淮和李禀辰穿的跟他一样,这学子服是考试必须穿的,相当于校服一样,凡是参加乡试的都会准备一身。
跟县试不同,乡试在八月正是秋高气爽的好时节,里边只穿一件亵衣就行,不用多穿衣服。
乡试一共考三场,共计九天,这九天考子是不能离开考场的,吃喝拉撒全都在考场内进行。
所以每个人还要准备好这九天的干粮,大部分人带的都是面饼子和肉干,这东西放得住。
陈婶子也给三人烙了大饼,每人十张饼子,一张饼差不多够吃一天的。
肉干都是自己家做的,王瑛提前用香料腌制好,然后上锅蒸熟再晾干。这样做出来的肉干不仅存放的时间长,吃起来味道还好。
考场内供应热水,所以不需要带水囊,只要拿上杯子就行。
除此之外四婶还给每个人准备了一袋药包,里面有提神醒脑的薄荷片、有止泻和治头疼脑热的药丸子,还有防止蚊虫叮咬的药膏。
这些东西是上次陈靖信上特地嘱咐的,他当年参加乡试就遇上有考子中途害病,不得不放弃考试的,带上这些东西有备无患,毕竟耽误这一次还要等上三年。
全都准备妥当,一家人送着三位考生上了马车朝贡院走去。
第149章
贡院在城中的东南方向,这一路能看见许多考生都在朝这边走来,不多时就排起了长队。
陈青岩和陈青淮有些着急,“前面怎么不动了,会不会耽误了时辰啊?”
李禀辰因为参加过两次经验比较丰富,安抚两人道:“不会耽误的,咱们第一天过去主要是点名,搜子,然后找到自己的号房,检查号房是否有漏的地方。”
八月雨水少,但也难免有特殊的情况,前两届乡试就遇上大雨,一半的号房都漏水,导致半数考生的卷子都被泡烂了。虽然最后朝廷准许重考,但以防万一还是提前检查好。
陈青岩道:“第一天不发试题吗?”
李禀文摇头,“六七百号考生,光搜身就得搜上几个时辰,再安顿妥当基本上大半天都过去了,哪还有时间发卷子考试。”
“六七百人呐?”陈青淮有些惊讶。
“这还是少的呢,上一届更多,大概八百多人。”这场洪水使得不少地方受灾严重,所以考试的人也少了许多。
粱伯卿没跟他们一起走,先去了卢老家里,二人结伴去了贡院。
贡院附近有间茶楼,是卢老的弟子开的,提前留了一间靠窗的屋子。
二人站在窗口看着外面的长队,卢仲奇捋着胡子道:“每次乡试看见这些考子都感觉好像回到了当年……”
粱伯卿摆手,“我可不想回去。”
他就参加过一次乡试,然后搜子的时候就被驱赶出考场,那种感觉时隔三十多年依旧记忆犹新。
卢老忍不住哈哈的笑起来,“不提了,不提了,倒是今年参加乡试的考子照比往届少了不少。”
“北方的考子历来都比南方少,扬州府上次乡试是两千一百人,估计今年人数更多。”盛世就是这般,人才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数万个考生只取前两百名。
寅时末王瑛他们才挤过来,刘家夫人提前订好了酒楼雅间,一行人直接去了二楼。
来的时候秦芙蓉和两个女儿已经到了,正站在窗边朝下面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