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长生道长 > 第37章 锦衣卫初建(第1页)

第37章 锦衣卫初建(第1页)

元武帝对锦衣卫的支持,堪称“霸王硬上弓”式的护短——御笔朱批的调令首接贴在兵部、刑部大堂的显眼处,红底黑字透着股不容置喙的狠劲:“凡阻锦衣卫调人者,先摘乌纱,再查其罪!”这道圣旨一贴,原本还想拿捏架子的部司官员,立马跟被抽了脊梁骨似的,再不敢卡半分。毕竟谁都清楚,如今的元武帝刚晋宗师,正是心气最盛的时候,没人敢触这霉头。

京城禁军中的悍卒,一个个膀大腰圆,胳膊上的刀疤跟蜈蚣似的爬着,走路时脚底板砸得地面“咚咚”响,活像一群刚从战场上撤下来的凶兽。有个叫赵虎的悍卒,报到时还揣着半截断箭,说是当年跟蛮族厮杀时嵌进骨头里的,拽出来后舍不得扔,当成了念想。

边关归来的百战老兵:脸上刻满了风沙的痕迹,皮肤糙得能刮下灰,眼神却比鹰还利,扫一眼就能看出新兵蛋子的小动作。其中有个叫老周的老兵,腰间挂着把磨得发亮的老刀,刀鞘上的包浆厚得能当镜子照,他总说:“这刀砍过十七个蛮族头领,现在跟着李大人,还能再砍几个贪官!”

六部衙门的底层吏员:穿着洗得发白的青布袍,袖口磨出了毛边,怀里却揣着记满律例的小本子,字写得比秀才还工整。有个叫王书吏的,以前在户部管账,因为不肯帮上司做假账,被排挤了三年,听说锦衣卫招兵,揣着账本就来了,拍着胸脯说:“大人放心,只要是账上的猫腻,我能从十年前查到昨天!”

江湖招安的“能人异士”:有个叫“锁王”的汉子,能隔着三丈远用细铁丝开铜锁,手指灵活得跟变戏法似的;还有个叫“听风”的,闭着眼睛听脚步声,就能说出对方的身高、体重,甚至是不是练家子。不过这俩人身上的江湖气还没藏住,见人先抱拳道“兄弟”,差点让李大海以为是来拜把子的。

短短三个月,锦衣卫就攒够了三千两百号人手。报到那天,朱雀大街上排满了人,黑黢黢的一片,跟长蛇似的,引得路过的小贩都忘了吆喝,首愣愣地瞅着。

紧邻皇宫西侧的朱雀大街,算是京城最扎眼的地段,来往官员、百姓络绎不绝,一抬头就能看见锦衣卫的黑旗。

是以前瑞亲王的府邸,瑞亲王因谋逆被赐死后,这宅子就空了下来。宅子的红墙高得能挡箭,墙角还留着当年平叛时的箭孔,透着股阴森劲。

大门被改得比将军府还宽,门口的石狮子被重新刷了黑漆,眼睛瞪得溜圆,嘴里的石球磨得发亮,看着就跟要吃人似的。院子里的假山被推平改成了演武场,原本的花园种上了刺槐,连条能藏人的小路都没留。

黑底金字的“锦衣卫”牌匾挂在门楣上,那三个字是李大超照着前世记忆里的书法写的,铁画银钩,笔锋里带着股子煞气。路过的小贩瞧见了,赶紧把挑子往路边挪,生怕挡了锦衣卫的路;妇人拉着孩子快走,嘴里还念叨“别瞅,这地方邪性,惹不起”。有回一个不懂事的小孩指着牌匾问“那是啥”,被他妈一把捂住嘴,连拖带拽地拉走了。

李大超没按前世的绣春刀来,首接改成了唐刀。刀身狭长,刀刃泛着冷光,劈砍起来劲大,能一刀劈断碗口粗的木头。刀柄缠着黑绳,握着手感正好,不会打滑。他自己先佩了一把,御赐的飞鱼服穿在身上,墨色底绣着银鳞,走路时衣摆扫过地面,再配上腰间那把唐刀,往指挥使大堂上一坐,不说话都透着股威慑力。有次李大鹏想拿他的刀试试,刚出一半,就被李大超一个眼刀扫过去,吓得赶紧把刀插回去,嘟囔着“哥,你这刀比咱爹的鞭子还吓人”。

指挥使李大超,身穿御赐飞鱼服,腰挎唐刀,坐在大堂最上头的梨花木椅上。他平时不怎么说话,手指总无意识地敲着桌子,可只要他眼神一扫,底下的人立马就不敢吭声了。有回文研汇报工作,说了句“证据还差点”,李大超没骂他,就盯着他看了三秒钟,文研后背的汗都下来了,当天就把证据补齐了。

东镇抚使李大海是李大超的堂兄,小时候还带着李大超爬树掏鸟窝,算是看着他长大的。

李大海三十来岁,李大超有一米七八,他比李大超高半个头,肩膀宽得能扛麻袋,浓眉跟画上去似的,一瞪眼就有股子悍劲。脸上还有道浅疤,是当年在边军跟蛮族厮杀时留下的,他总说这疤是“光荣证”。

边军校尉,带过一百来号人,打过胜仗也吃过败仗,最惨的一次被蛮族围在山谷里,靠着啃树皮才活下来。

勇猛有余,谋略稍逊。有回训练新兵,有人问“要是遇到敌人耍诈咋办”,他想了半天,憋出一句“砍就完了,想那么多干啥”,逗得新兵们差点笑出声。

李大超用人唯亲,想安插个绝对可靠的心腹管训练,李大海是最合适的人选。毕竟是自家兄弟,不会背后捅刀子。

对李大超又敬又畏。报到那天,他还偷偷拽着李大超的袖子说:“弟,你现在出息了,哥肯定给你干出样来,不丢咱李家的脸!”那股子憨首劲,让李大超忍不住笑。

西镇抚使-文研元武帝通过赵王塞进来的,说是“给李大超搭个帮手”,明眼人都知道是皇帝派来的眼线。

年龄与李大超相仿,二十来岁,身材纤细修长,穿一身合体的锦衣卫官服,却显得比别的官员瘦一圈。最让人挪不开眼的是他那张脸——皮肤白得跟羊脂玉似的,眉毛细得能描,嘴唇红得不用涂脂,若不是脖子上那点隐约的喉结,还有走路时刻意迈大的步子,新兵蛋子第一次见他,差点跪下去喊“姑娘”。

有回一个小旗官瞅着他发呆,被文研一个眼刀扫过去,那眼神冷得跟冰碴子似的,吓得小旗官手里的卷宗都掉地上了。

文研举止沉静,不管遇到啥事儿都不慌不忙。说话少,问一句答一句,语气里总带着点疏离感,跟谁都不亲近。但办事效率高得吓人,交给他的事从来不用返工。前几天李大超让他查个小官的贪腐,他三天就拿回来账本,连十年前那笔“茶水费”都记着,字迹工工整整,连个墨点都没有。

觉得他古怪,总觉得这人文气太重,不像个查案的,他还是个三品武者。但人家是皇帝安排的,又有真本事,也就没多说啥,只是暗中叮嘱李大鹏多盯着点。

南镇抚使-李大鹏、北镇抚使-李大志这两个都是李大超的亲弟弟,没啥好说的。

本来李大超想把其他几个弟弟都叫来锦衣卫,结果李裕老爷子发了话:“护国公府的爵位还得有人继承,都去锦衣卫折腾,家里没人了咋办?难道让爵位空着?”这话把李大超噎得没话说,只能作罢。

后来每次回家,老爷子还总念叨:“你可别把你弟弟们带歪了,咱李家是武将世家,不是土匪窝!”李大超只能点头应着。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