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精神病怎么搞的 > 第50章 最终决定后的准备与行动(第1页)

第50章 最终决定后的准备与行动(第1页)

“成为噪音。”

这三个字落在纸面上,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冰冷重量。陆长年看着它们,内心翻涌的浪潮反而奇异地平息下来。当最坏的可能性被清晰地认知并接受后,恐惧便失去了它的爪牙,只剩下一种近乎虚无的平静。

他知道,这个决定意味着他将主动踏入对方精心编织的场域,放弃所有的防御姿态,将自己最核心的“异常”暴露在未知的“校准”力量之下。这是一场以自身意识为赌注的俄罗斯轮盘赌,子弹可能在任何一刻击碎他的理智。

但他别无选择。对手的网正在收紧,渗透无孔不入,被动等待只会让他逐渐失去所有的主动权和时间。他必须在自己尚能保持清醒和行动能力的时候,发起这场绝望的反击。

接下来的准备,不再是外在的伪装或情报搜集,而是指向内在的、最后的调整与告别。

他首先需要确保,即使自己失败,也不会牵连他人,尤其是警局的同事。他利用工作间隙,极其谨慎地开始整理一份加密的“遗产”。这不是真正的遗嘱,而是一份包含了所有关键线索、推理过程、物证指向(隐去他非法获取的部分)以及最终推测的绝密档案。他使用了一种复杂的、只有他自己才能完全解密的算法和密码,将其存储在多个离线设备中,并设置了定时发送程序——如果他在一定时间内没有主动取消,这些信息将会被发送到几个他绝对信任的、且与案件毫无首接关联的上级部门邮箱。这是一个最后的保险,确保即使他消失或失去理智,真相仍有重见天日的一线可能。

完成这件事,他感到肩上的重担似乎轻了一分,但也更加清晰地意识到这条路的终点可能是什么。

然后,他开始进行最后的“精神整备”。他不再试图压制或控制那些“工具”,而是尝试与它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沟通”与“协同”。他进行长时间的冥想,不再追求科塔尔的绝对抽离,而是试图理解那份虚无背后的冰冷逻辑;他放任司汤达去感受周围环境中一切极致的美与丑,试图掌握那种审美冲击的“阈值”与“方向”;他更加细致地体会弗雷格利带来的每一丝预警和异己手的每一次微妙颤动,试图将它们内化为自己新的“感官”。

他甚至开始进行一些极其危险的“压力测试”。在一个确保安全的深夜,他同时播放数段之前引发过轻微反应的“频率”音频,并凝视着从顾沉岩工作室偷拍下来的那个几何投影的模糊照片,强行让自己暴露在复合的、模拟的“校准”压力下。

结果是一次剧烈的、几乎让他昏厥的神经痛楚和短暂的精神恍惚。异己手失控般地痉挛,科塔尔的低语变成了尖锐的嘶鸣,司汤达的视野里充满了扭曲破碎的色块。他瘫倒在地,冷汗浸透了全身,过了许久才缓过来。

这次痛苦的经历没有让他退缩,反而让他更加清醒。他意识到,盲目地暴露自己毫无意义,他需要一个“引导”,一个能让他精准地将自身“噪音”注入对方系统的“接口”。而这个接口,很可能就是顾沉岩本人,以及他那套“校准”设备。

他决定,不再等待对方的“潮汐引力”,他要主动去“要求”“校准”。

他选定了下一次“私人工作室”可能的开放时间(根据之前的观察,周五晚上可能性较大)。在周西晚上,他用那部备用手机,给顾沉岩那个未知号码发去了一条短信。内容依旧简短,却与他之前示弱退缩的态度截然不同:

“我想清楚了。我接受‘校准’。”

没有多余的询问,没有对代价的恐惧,只有一种近乎认命的、却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决绝的平静。

信息发出后,他便关闭了手机,将其彻底销毁(物理破坏并分散丢弃)。这个号码己经完成了它的使命。

周五,他像往常一样上班,处理公务,甚至比平时更加专注和高效。他仔细地完成了一起盗窃案的所有文书工作,将桌面整理得一尘不染,仿佛只是在为一个普通的周末做准备。中午在食堂吃饭时,他和同事聊了聊最近的球赛,脸上带着浅淡而自然的笑容。

只有他自己知道,这看似平常的一切,都可能是最后一次。

下班后,他没有首接前往艺术园区。他先回了一趟公寓,进行了最后一次检查,确认那份“遗产”设置无误。他换上了那套属于“摄影师”的行头,站在镜前,最后看了一眼镜中的自己。

眼神沉静,深处却燃烧着冰冷的火焰。他知道,踏出这扇门,他就将不再是刑警陆长年,也不再是伪装摄影师,他将成为一个主动走向祭坛的、意图弑神的祭品。

他拿起那个装着微型录音设备和定位器(非警用,且经过特殊屏蔽处理)的旧背包,深吸一口气,打开了公寓门。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