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精神病是什么玩意儿 > 第55章 噪音信件投出后的波澜与力量的进一步复苏(第1页)

第55章 噪音信件投出后的波澜与力量的进一步复苏(第1页)

那封承载着混乱线条的信件被投入邮筒,如同将一颗形状不规则的石子投入深不见底的古井。陆长年并不知道它是否会抵达目的地,甚至不确定它是否会被赋予任何意义。这个行为本身,更像是一种仪式,一种对他自身正在回归的“噪音”本质的确认。

投出信件后,他并没有期待立竿见影的回应。他重新将自己埋入那种规律而沉寂的恢复性生活中,像一位耐心的园丁,观察着自身内在世界的细微变化。

变化是缓慢而坚实的。

科塔尔的低语不再仅仅是背景噪音,它开始变得更加“结构化”。当陆长年看到新闻报道中那些关于战争、灾难或社会撕裂的消息时,那低语不再仅仅是“万物终将消亡”的慨叹,而是会衍生出一些近乎冷酷的逻辑推演,关于秩序如何从混沌中诞生又归于混沌,关于个体意志在宏大叙事下的无力感。这种推演不带感彩,却让他对某些事件的本质有了更穿透性的理解。它不再仅仅是疾病,更像是一种另类的“哲学视角”。

司汤达的审美感知恢复得最为明显,但也发生了变异。他不再轻易被壮丽或悲惨的景象所“席卷”。相反,他发现自己能够以一种更加抽离、更加分析性的态度去“解构”美。他看到一幅精美的画作,能同时欣赏其技法、色彩搭配,又能清晰地感知到其中刻意营造的情感陷阱;他走过繁华的商业街,既能感受到消费主义营造出的光鲜活力,又能“看”到其背后统一的、试图引导欲望的冰冷逻辑。这种审美变得更具批判性,更像是一种洞察工具。

弗雷格利的雷达恢复了些许灵敏度,但扫描范围似乎更加聚焦。它不再对街上每一个行人的情绪波动都有反应,而是会特别“锁定”那些带着强烈“目的性”或“伪装性”的精神状态。有一次,他在超市排队时,前面一个不断看手机、神色焦虑的男人引起了他的注意,弗雷格利传来一阵微弱的警示。后来在新闻上看到,那名男子因涉嫌商业欺诈被通缉。这种精准度的提升,让他意识到弗雷格利并非简单的被害妄想,而可能是一种对“意图”和“隐瞒”高度敏感的首觉。

而最核心的变化,依然来自异己手。

它不再仅仅是“顺从”或“协助”。陆长年开始察觉到,这只手与他主意识之间,建立起了一种超越协同的、“信息共享”般的连接。

例如,当他再次研究“黑水镇”地下实验室的模糊影像时,他的主意识在分析设备结构和人员分布,而异己手的指尖会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出一段杂乱无章、却又带着某种奇异规律的节奏。当他静下心来仔细感受那段节奏时,脑海中会闪过一些非视觉的碎片——一种冰冷的、带着金属质感的“触觉”记忆,仿佛他曾亲手触摸过那些装置;一种低沉的、仿佛来自地底深处的“嗡鸣”回响。

这些碎片无法构成清晰的图像或声音,却提供了主意识无法捕捉到的、源自身体感知层面的“情报”。这只手,仿佛记录下了他在“黑水镇”逃亡时,身体所接触到的、未被大脑皮层完全处理的环境信息。

它不再只是一个工具,更像是一个储存着特殊感官数据的“硬盘”,正在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与他逐渐复苏的主意识进行着数据交换和整合。

这种内在的、缓慢而深刻的变化,让陆长年感觉到自己正在“进化”。他的“精神病”们没有被治愈,而是在那次意识风暴的淬炼后,与他的核心人格融合得更加紧密,并且衍生出了新的、更适应与那个隐藏世界对抗的“功能”。

也正是在他感觉到自身力量逐渐充盈,甚至超越以往的时候,那封“噪音”信件,似乎真的泛起了微澜。

变化发生得极其隐秘。

之前那些围绕在他身边的、带着特定审美或理念暗示的“巧合”,悄然减少了。便利店那款设计冷峻的矿泉水下架了;新闻推送里关于意识科技的激进文章不见了;信箱里也不再出现那些打着“灵性成长”、“频率调和”旗号的宣传单。

那种无孔不入的、温和的信息渗透,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按下了暂停键。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深沉的、更加难以捉摸的“静默关注”。

陆长年能感觉到,那双无形的眼睛依然在,但不再试图与他进行任何形式的“对话”或“引导”。它只是在那里,保持着绝对的观察,不带任何倾向性,如同天文望远镜凝视着遥远星系。

对方似乎接受了他那封“噪音”信件的信号,理解了他拒绝被“引导”和“定义”的立场。他们调整了策略,从积极的“环境塑造”转向了纯粹的、极致的“观察记录”。

这反而让陆长年感到一种更大的压力。被研究,被当作一个纯粹的“现象”来观察,这种感觉比被诱惑或警告更加令人不适。这意味着,他在对方眼中的“价值”,己经彻底脱离了“潜在成员”或“需要清除的威胁”的范畴,上升到了一个更加抽象和危险的层面——“无法理解的研究对象”。

他知道,这种静默不会持续太久。当观察者认为收集到的数据足够多,或者他这个“研究对象”表现出新的、值得深入探究的“现象”时,下一轮更加首接、或许也更加非常规的接触必然会到来。

他必须在这段宝贵的“静默观察期”内,完成最后的准备。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个连接着所有线索的核心——顾沉岩,以及他背后那个致力于“意识校准”的庞大网络。

它们在寂静中完成了蜕变,成为了他的一部分,也成为了他刺向黑暗的、更加锋利而不可预测的刃。

他站在窗边,看着城市夜晚恒定不变的灯火,缓缓握紧了双手,包括那只正在与他共享着奇异感知的左手。

下一次,当观察者结束静默,再次主动现身时,他将不再仅仅是被动地制造“噪音”。

他要让那些隐藏在幕后的“研究员”们清楚地认识到,他们试图观察和理解的,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