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府的地牢阴暗潮湿,阿鸾被绑在柱子上,脸上带着伤,却依旧咬着唇,不肯哭出声。张大户拿着根鞭子,站在她面前:"再犟?信不信我把你卖到窑子里去?"
"你敢!"地牢的门突然被踹开,关羽站在门口,丹凤眼瞪得像铜铃,"光天化日强抢民女,你眼里还有王法吗?"
张大户见是个红脸长髯的汉子,先是一愣,随即笑道:"哪来的野汉?敢管老子的闲事?知道我弟弟是谁吗?吏部主事!识相的赶紧滚,不然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吏部主事?"周仓一脚把他踹翻在地,"就是吏部尚书来了,也管不了你强抢民女的罪!"
张大户躺在地上,还在嘴硬:"我抢她怎么了?她爹娘欠我的钱,用女儿抵债天经地义!你们这些讲仁义道德的,都是假正经!有本事杀了我啊?我弟弟不会放过你们的!"
他刚说完,地牢的墙突然震动起来,从墙外伸进来许多槐树枝,像一条条胳膊,死死缠住了张大户和旁边的恶奴。树枝上的尖刺扎进他们肉里,疼得他们嗷嗷叫。
"是槐爷爷!"阿鸾看着那些树枝,突然哭出声,"槐爷爷显灵了!"
关羽抬头,见地牢顶上的裂缝里,钻进来更多的槐叶,叶面上的露珠滴在阿鸾身上,她脸上的伤口竟不疼了。
六、槐下新生
张大户被押往官府时,嘴里还在骂骂咧咧,说些"树精作祟"、"天道不公"的胡话。百姓们围在路边看,没有一个不拍手称快的。李大娘也被放了出来,抱着阿鸾哭:"好孩子,是我连累你了。。。"
老槐树的树缝里,渗出的汁液变成了清亮的露水,滋润着树下的泥土。村民们凑钱修好了阿鸾的茅草棚,还在槐树下搭了个石桌,供路人歇脚。阿鸾依旧给人缝补衣裳,只是脸上有了笑容,路过槐树下时,总会摘下片叶子,夹在针线筐里。
关羽离开那天,特意去看了看老槐树。阿鸾正在树下给槐树浇水,见了他就磕头:"多谢君侯救命之恩。"
关羽扶起她,指着槐树:"救你的不是我,是它,是你心里的那点硬气。"他从袖袋里掏出那枚"鸾"字玉佩,放在树下的石桌上,"这玉佩就留在这里,让它替你爹娘护着你。"
老槐树的叶子在风里响,像是在道谢。周仓望着树上的新芽,突然说:"君侯,这树通人性呢。"
关羽望着远处的洛阳城,城里的官衙还在,只是少了些欺压百姓的恶吏。他想起张大户说的"忠孝仁义值几个钱",突然觉得,这老槐树就是答案——它不说话,却用年轮记着善恶,用枝叶护着良善,比任何大道理都实在。
风吹过槐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像是无数双手在鼓掌,又像是无数张嘴在说:公道或许会迟到,但善良的根,扎在土里,总会等到春天。
自那日后,老槐树下的石桌成了阿鸾的"工作台"。她搬了张矮凳,每天坐在树下缝补衣裳,阳光透过槐树叶的缝隙洒在她身上,暖洋洋的。路过的人见了,常会停下脚步,或送来要修补的衣物,或买走她绣的荷包,日子渐渐有了起色。
这日,阿鸾正绣着只鸳鸯荷包,忽听头顶传来"咚"的一声。抬头一看,是个布包从槐树上掉了下来,落在石桌上。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些碎银子,还有张字条,字迹歪歪扭扭:"赔你茅草棚的钱——张大户家仆"。
阿鸾愣了愣,想起那日张府抄家时,有个老仆跪在槐树下哭,说自己是被胁迫的,从未害过人。想来是他偷偷送来的。
她把银子收好,分出一半递给李大娘:"大娘,这钱您拿着,买点药补补身子。"
李大娘推让着:"这是你的钱,我不能要。"
"您就拿着吧。"阿鸾把银子塞进她手里,"要不是您当初总偷偷给我送吃的,我早就活不下去了。"
两人正说着,远远看见关羽和周仓走了过来。他们办完了洛阳的事,准备回荆州,特意绕道来辞行。
"君侯。"阿鸾站起身,有些局促地拍了拍衣角。
关羽点点头,目光落在石桌上的鸳鸯荷包上:"手艺不错。"
"瞎绣的。"阿鸾脸颊微红,"君侯要是不嫌弃,就拿去吧,算是。。。谢礼。"
关羽接过荷包,入手温热,针脚细密,鸳鸯的眼睛用的是黑色的米珠,格外灵动。"多谢。"他把荷包揣进怀里,"此地的事己了,我也该启程了。"
周仓在一旁补充:"君侯说,以后要是有人再敢欺负你,就往荆州送信,我们来帮你。"
阿鸾眼眶一热,屈膝就要下跪,被关羽拦住了。
"不必如此。"他看着老槐树,"这棵树,比什么都可靠。"
说话间,一阵风吹过,槐树叶哗哗作响,像是在应和。树身上的裂缝里,竟冒出了嫩绿的新芽,生机勃勃。
送走关羽和周仓,阿鸾回到槐树下,发现石桌上多了个小木箱。打开一看,里面是些绣线和针,还有本绣谱,封面上写着"百鸟朝凤"。她认得,这是城里最大的绣庄才有的东西。
"是槐爷爷给我的吗?"她仰头问槐树,树叶轻轻晃动,落下片叶子,正好落在她的绣谱上。
阿鸾笑了,拿起绣线,开始绣一幅"槐下安居图"。她要把老槐树、石桌、茅草棚,还有关羽离开时的背影,都绣进去。
日子一天天过去,阿鸾的绣品越来越有名,不少人专程来买她的绣件。她收了两个孤女做徒弟,教她们刺绣,三人坐在槐树下,说说笑笑,像一家人。
有天夜里,阿鸾做了个梦,梦见关羽穿着绿袍,骑在赤兔马上,后面跟着周仓,还有许多士兵,威风凛凛。他对她说:"阿鸾,天下快太平了。"
醒来时,天刚亮,她走到槐树下,发现树身上的裂缝己经愈合了,只剩下淡淡的纹路,像条守护的臂膀。阳光穿透树叶,在地上织出金色的网,她深吸一口气,拿起针线——今天要绣的是"国泰民安"。
老槐树静静地立着,看着她,看着这个渐渐恢复生机的贫民窟,看着朝阳一点点照亮远方的天际。风过处,槐花香弥漫开来,带着安稳而踏实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