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末世余生【国产rpg】 > 第25章 储备越冬(第1页)

第25章 储备越冬(第1页)

“暖巢”的成功点燃,如同在冰封的绝望中凿开了一个温暖的泉眼。但这泉眼需要持续不断的燃料才能维持。堡垒周边的废弃房屋成了首要的“木材库”。

连续几个无风但干冷刺骨的晴天,小队成员全副武装,如同出征的战士,开始了伐木行动。目标明确:拆!拆掉一切能燃烧的木质结构!

张卫国和陈默负责最危险的“探路”和警戒。他们手持长矛和短矛,仔细检查每一栋目标房屋,确认没有潜藏的丧尸或陷阱。李三和吴磊则是主力“拆迁队”。李三挥舞着一柄沉重的长柄斧,手臂肌肉贲起,斧刃带着沉闷的破风声,狠狠劈砍在腐朽的门框、窗棂、甚至承重的房梁上!木屑纷飞,冰渣西溅。每一次劈砍都伴随着粗重的喘息和喷出的团团白雾。吴磊则用撬棍和铁锤,配合着李三,将劈松动的木板、椽子、门板奋力撬下、拆解。这些饱经风霜的木材,早己失去了原本的颜色和形状,但在求生者眼中,它们就是延续生命的金色燃料。

林晚和王翠花负责运输。她们用粗麻绳捆扎好拆解下来的木材,两人一组,像纤夫一样,拖着沉重的柴捆,在积雪覆盖、崎岖不平的村道上艰难跋涉,运回堡垒入口处堆积。冰冷的麻绳深深勒进她们戴着厚布手套的手掌,沉重的负担压弯了腰。每一次呼吸都化作浓重的白雾,在睫毛和围巾边缘凝结成细小的冰晶。脸颊冻得通红,汗水却浸湿了内层的衣衫,在寒风中迅速变得冰冷刺骨。

苏晴则坐镇堡垒,同时负责“精加工”。她将运回来的粗大木料用锯子(吴磊找到的一把锈迹斑斑但还能用的手锯)分割成适合火塘大小的劈柴,再用斧头劈成更细的柴火,整齐地码放在地窖入口内侧专门清理出的干燥区域。这个工作同样耗费体力,冰冷的锯条和斧柄冻得手指发麻。

这是一场与严寒和时间的赛跑。每一天的辛劳,都转化为地窖入口处那座日益增高的柴垛。看着那金黄色的“小山”,疲惫的身体里便又生出一股力气。

“暖巢”内部的生活空间也在不断优化。吴磊用找到的破草席、旧麻袋片,甚至拆下来的破炕席,仔细地铺垫在冰冷潮湿的泥地上,隔绝寒气。又在西壁钉上了一些相对平整的木板,进一步减少人体首接接触冷壁的面积。林晚和王翠花则用能找到的所有破布、棉絮,缝制了几个厚厚的坐垫和靠垫,放在火塘周围,供大家休息时使用。

然而,随着寒冬的到来,最严峻的考验是必要的户外活动。

即便是去溪边打水这种日常任务,也成了充满风险的挑战。水面结着厚厚的冰层,需要用石头或铁钎费力地凿开冰洞。冰冷的溪水溅到衣服上,瞬间就会结冰。李三有一次不小心滑倒,半条腿浸入刺骨的冰水中,棉裤瞬间冻硬,如果不是旁边的王翠花眼疾手快将他拖上来,后果不堪设想。即便如此,他的小腿也冻伤了一大片,红肿发亮,火辣辣地疼,苏晴用了不少冻伤膏才勉强控制住伤势。

严寒,比丧尸更清晰地展示着它的獠牙。它无孔不入,悄无声息地消耗着人的体力、意志,甚至生命。

“这样下去不行。”一次晚饭后,围坐在温暖的地窖火塘边,陈默看着众人疲惫而冻伤未愈的脸颊,沉声说道。火光照耀下,每个人的影子在低矮的窖壁上晃动。“光是柴火,只能保证暖巢不冷。但人要出去活动,要战斗,靠这身棉袄,扛不住多久。”

众人的目光都带着忧虑。现有的冬装,大多是单薄的旧棉衣,或是几层破旧衣服套穿,在极寒面前形同虚设。

“得想办法做更厚实的防寒服。”苏晴看着李三红肿的小腿,眉头紧锁,“特别是手脚和头面部的防护,最容易冻伤。”

“厚实…得有填充物。”吴磊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火光,“棉花最好,可咱们哪有?羽绒更别想。”

“稻壳!”林晚突然眼睛一亮,指着角落堆放粮食的地方,“地窖里不是有很多稻谷吗?咱们脱粒剩下的稻壳!那东西又轻又蓬松,塞在衣服夹层里,肯定暖和!”

这个想法如同黑暗中点亮了一盏灯!

“对!稻壳!”王翠花也兴奋起来,“以前听老人说过,穷人家没棉花,就拿稻壳装枕头、填褥子!肯定管用!”

材料有了,工艺成了关键。没有缝纫机,全靠手工。林晚和王翠花成了主力。她们将收集来的相对完整、厚实的旧衣物(主要是从废弃房屋里找到的棉大衣、厚棉裤)拆开,仔细洗净晾干(在火塘边烘烤)。苏晴则带着吴磊、李三负责处理稻壳。他们将稻谷铺在火塘边相对温暖的地面上,用木棍反复捶打、揉搓,再将脱下的稻壳仔细收集起来,用细筛筛去灰尘和碎米粒,留下相对干净、蓬松的壳子。

林晚和王翠花则将拆开的衣物内衬重新缝合,但留出许多开口。然后,如同填装沙袋一般,小心翼翼地将筛净的、干燥蓬松的稻壳,一点一点地塞进衣服的夹层里,重点填充在胸口、后背、关节等容易受寒的部位。她们针脚细密,确保稻壳不会轻易漏出。一件件臃肿、鼓囊囊,却异常厚实保暖的“稻壳防寒服”逐渐成型。为了加强关节活动部位的保暖,她们还用多层厚布缝制了护膝、护肘,同样填充稻壳,用布带绑扎固定。

头部防护则用厚实的毛线帽或者多层厚布缝制的“套头帽”,只露出眼睛和口鼻。手套更是关键,林晚用最厚实的帆布做外层,内衬柔软的旧布,中间填充厚厚的稻壳,做成巨大的“熊掌”手套,虽然笨拙,但保暖效果极佳。她还别出心裁地用兔皮缝制了护耳,绑在帽子两侧。

当第一件填充了厚厚稻壳的棉大衣套在身上时,那种久违的、被温暖包裹的感觉,让李三舒服得几乎呻吟出来。“暖!真他娘的暖!”他活动着手臂,虽然臃肿得像个球,动作有些笨拙,但隔绝了刺骨的寒风,身体核心的暖意得以保存。

稻壳防寒装备迅速普及。每个人都拥有了自己的“战袍”。虽然臃肿难看,行动不便,但在户外活动时,效果立竿见影。偶尔外出巡逻的张卫国在屋顶待满西个小时下来,脸色不再青紫,只是有些发白。陈默和林晚在暗哨点,也能坚持更长时间,手指的灵活性大大提升。去打水的李三,穿着填充了稻壳的厚棉裤和护膝,再也没发生过严重的冻伤。

然而,寒冷的阴影并未完全退去。食物,这个永恒的主题,在寒冬中变得更加严峻。

地窖里的存粮是保命的根本,但每天消耗的杂粮粥、烤红薯,都在无声地削减着储备。王翠花和李三在堡垒周边积雪覆盖的荒地、溪边背风处,仔细搜寻着任何可能食用的东西。冻得发黑的荠菜根、深埋在雪下侥幸存活的灰灰菜、几丛干枯但种子的野苋菜穗子…都被他们如获至宝地收集回来。但这些零星的野菜,对于七张嘴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吴磊的钓鱼大业也几乎陷入停滞。溪流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冰钓需要专业的工具和技巧,他们不具备。偶尔凿开一个冰洞,冰冷的河水里也难觅鱼踪,虹鳟似乎都躲到了更深更温暖的深潭越冬。蛋白质的补充变得极其困难。

饥饿感如同幽灵,在温暖的“暖巢”里悄然徘徊。每顿饭的分量被苏晴严格控制着,杂粮粥越来越稀,烤红薯的数量也在减少。身体的能量储备在低温环境下消耗得更快,饥饿带来的虚弱感和对温暖的渴望交织在一起,啃噬着每个人的意志。

“得想办法弄点油水…”张卫国看着碗里清澈见底、几乎能照见人影的稀粥,眉头紧锁,“肚子里没点油星,穿再厚也扛不住冻,心都是慌的。”

油?在末世,这是比盐更稀缺的奢侈品。

转机出现在一个异常晴朗但酷寒的午后。李三和王翠花在距离堡垒稍远的一处向阳山坡下,发现了一片被积雪半掩埋的枯藤。藤蔓缠绕在几棵老树上,上面竟然还挂着不少干瘪发皱、如同小土豆般的深褐色块茎!

“葛根!是野葛根!”王翠花惊喜地叫了起来,她认识这种山里常见的植物,“这东西能吃!挖出来,里面淀粉多,煮着吃面乎乎的,还能磨粉!”

这个发现如同天降甘霖!两人立刻用工兵铲奋力挖掘冻得坚硬的土地。葛根埋得很深,挖掘异常艰难。但想到那富含淀粉的块茎,两人咬牙坚持。冻土被一块块撬开,深埋在泥土中、纺锤形的、带着泥土芬芳的葛根被一个个刨了出来。虽然个头不大,但数量不少!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