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太好了!”张卫国猛地一拍桌子,声音铿锵有力,“吴伯,陈姨!那我们就这么说定了!我们尽快回去,把情况告诉队长他们,然后组织所有人,搬迁过来!到时候,我们大家一起,清理监狱,重启水电站!让这个地方,真正成为我们所有人的家!”他的话语充满了力量和决心。
“好!好!”吴伯和陈姨异口同声地应道,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小屋里的气氛,在这一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融洽和温暖。共同的过去(林国栋),共同的未来(重启监狱和水电站),将这两拨原本陌路的人,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接下来的时间,交谈变得更加具体和热烈。张卫国详细询问了监狱内部的情况——各个楼栋的功能(监舍、办公楼、食堂、仓库?)、大门的坚固程度、围墙是否有破损、有没有其他隐秘的入口或通道。吴伯和陈姨也尽力回忆着,提到监狱主体结构非常坚固,用的是好料子,大门是厚重的铁门,围墙很高,顶上有铁丝网(虽然现在可能锈蚀了),但确实有些年头没进去过了,里面具体啥样,灰尘积了多厚,有没有被动物占据,他们也说不准。
陈姨则拉着张卫国,絮絮叨叨地问起苏晴医生的情况,问她的年纪(听说西十岁,陈姨连声说“正当年,经验足!”)、擅长什么(急诊科,那外伤处理肯定拿手!)、人好不好相处……言语间充满了对未来医疗保障的期待和欣喜。张卫国耐心地一一回答,看着陈姨眼中那份对“医生”近乎虔诚的期盼,心中也感到沉甸甸的责任。
时间在热烈的讨论中飞快流逝。窗外的天色渐渐暗淡下来,铅灰色的云层压得更低,山风穿过林隙,发出呜呜的声响,带着深秋的寒意。
张卫国看了一眼窗外,心中估算了一下返程的时间和可能的风险。他站起身,打断了还在和吴磊讨论水轮机可能型号的吴伯:“吴伯,陈姨,天不早了。我们得抓紧时间赶回去。队长他们还在等消息,而且天黑之后山路更不好走,也……更危险。”
屋内的热烈气氛顿时一滞。吴伯和陈姨脸上都露出了明显的不舍。
“这……这就走啊?”陈姨急忙道,“天都快黑了,山路多危险!要不……要不就在这凑合一宿?炕上挤挤能睡下!”
吴伯也点头附和:“是啊,歇一晚,明早天亮了再走!安全!”
张卫国感激地笑了笑,但态度很坚决:“不了,陈姨,吴伯。我们都出来3天了,家里人不知道我们这边的情况,等得太久,他们会担心,甚至可能出来找,那更危险。而且,”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我们早一刻回去,就能早一刻准备搬迁。大家……都等得太久了。”
想到堡垒里翘首以盼的同伴,想到陈默、林晚、苏晴、王翠花他们眼中深藏的疲惫和对安全之所的渴望,张卫国归心似箭。
见他态度坚决,吴伯和陈姨也不再强留,只是脸上的担忧和不舍更浓了。
“那……那你们路上千万小心!”陈姨一边说着,一边快步走到灶台边,拿出几个用干净粗布缝制的袋子,开始手脚麻利地将中午剩下的几张烙饼、一些耐放的烤薯干和晒干的野果往里面装,“拿着拿着!路上垫垫肚子!山里冷,饿着肚子可不行!”
“对对,拿着!”吴伯也走到门后。
陈姨将三个鼓鼓囊囊的粗布袋塞到他们手里,沉甸甸的,带着食物的暖意和干果的香气。她拉着张卫国的手,又仔细叮嘱了一遍:“一定小心!看着点脚下!听着点动静!遇着‘活死人’,能绕就绕,千万别硬拼!到了地方……想法子给我们个信儿!”她的眼眶微微有些发红。
“陈姨,您放心!”张卫国用力握了握陈姨粗糙温暖的手,心中同样充满暖意和不舍,“我们安顿好,立刻搬过来!很快,我们就能在监狱那边团聚了!”
“好!好!我们等着!”吴伯和陈姨连声应着,将三人送到门口。
屋外的早春的寒气扑面而来,与屋内的温暖形成鲜明对比。天色更加阴沉,山林间己是一片暮色苍茫。风声呜咽,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
“保重!”张卫国最后看了一眼站在门口、在暮色中如同两棵老松般的吴伯和陈姨,沉声说道。
“保重!路上小心!”两位老人挥着手,声音在渐起的山风中显得格外清晰。
张卫国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紧了紧背上的行囊,转身,大步踏入了暮色笼罩的山林。李三和吴磊紧随其后,三人的身影很快就被浓密的树木和渐深的暮色所吞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