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末世余生cg > 第25章 储备越冬(第2页)

第25章 储备越冬(第2页)

当晚的“暖巢”火塘边,气氛明显不同。几块洗净的葛根被扔进火塘边缘滚烫的灰烬里烘烤。很快,一股奇异的、混合着泥土和淡淡甜香的气息弥漫开来。剥开烤得焦黑的外皮,露出里面雪白、粉糯的内瓤。咬一口,口感粗糙,带着土腥味,但那股实实在在的淀粉带来的饱腹感和热量,瞬间抚慰了饥肠辘辘的肠胃。

“好东西!真顶饿!”李三吃得满嘴黑灰,含糊不清地赞道。

苏晴则想得更远:“葛根富含淀粉,如果能大量收集,晒干磨粉,可以掺在杂粮里,大大延长粮食的消耗时间!而且,它本身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能生津止渴。”

葛根成了寒冬里意外的馈赠。寻找和挖掘葛根,成了小队一项重要的新任务。它不仅能填饱肚子,更在精神上注入了一股顽强的力量——在这冰封的世界里,大地母亲并未完全抛弃她的孩子。

时光在寒冷、饥饿、劳作与微弱的希望中艰难流淌。当吴磊挂在“暖巢”入口内侧的温度计上,那根红色的液柱终于艰难而稳定地爬升到零上五度左右时,所有人都知道,最冷的时刻或许正在慢慢过去。虽然窗外依旧是冰天雪地,寒风依旧呼啸,但地窖深处的这方小小天地,凭借着众人的智慧、辛劳和紧密的协作,顽强地维持着生命的火种与温暖。

这一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传统的小年。尽管身处末世,深埋地下,这个日子依旧在苏晴的日历本上被画了一个小小的圈。

没有祭祀的香烛,没有送灶的糖瓜,更没有喧嚣的鞭炮。但在“暖巢”温暖的火塘边,一种别样的仪式感悄然滋生。

林晚和王翠花拿出了她们珍藏多日、一首舍不得吃的最后一把野葱和几片晒干的蘑菇。又从苏晴严格管控的粮食储备中,“奢侈”地多取了一小把黄豆和一小捧玉米碴。铁锅里煮着的杂粮粥,今天显得格外浓稠,翻滚的米花间点缀着碧绿的葱末和金黄的玉米粒,干蘑菇释放出久违的、属于山野的独特鲜香。火塘边缘,几块红薯被烤得表皮焦脆,内里金黄流蜜,散发出的甜香。

这顿“年夜饭”的香气,比往日任何一顿都要浓郁,勾动着每个人的味蕾和心弦。就连一向沉稳的张卫国,看着锅里翻滚的浓粥,喉结也不由自主地滚动了一下。

晚饭时分,众人围坐在温暖的火塘边。橘红色的火光跳跃着,在低矮的窖壁上投下温暖而晃动的光影,将每个人的脸庞都映照得红彤彤的。厚重的稻壳防寒服被脱下,叠放在一旁。身体被暖意包裹,肠胃被温热的食物填充,一种久违的、近乎奢侈的舒适感悄然流淌。

陈默端起自己那个豁了口的搪瓷缸子,里面是热气腾腾的、加了“料”的杂粮粥。他环视着围坐的众人,火光映照下,每一张脸都刻着风霜的痕迹,眼神中却有着劫后余生的坚韧和此刻难得的安宁。

“今天是小年。”他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在地窖里回荡,“没鞭炮,没新衣,咱们能围在这里,吃上这口热乎饭,靠的是大家伙儿的手,靠的是这个咱们自己挖出来的‘窝’。”他的目光扫过加固的窖壁,歪歪扭扭的排烟管,堆砌整齐的柴垛,还有每个人身上那臃肿却温暖的“稻壳战袍”。

“这三个月,”陈默顿了顿,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比打丧尸难熬。冷,饿,看不到头。可咱们挺过来了。”他看向张卫国,“张叔带着咱们练,手上的活没丢。”看向林晚,“林晚和翠花阿姨,一针一线缝出了这身保命的衣裳。”看向吴磊,“磊哥点子多,没他,这地窖变不成暖巢,烟也排不出去。”最后,他看向苏晴,“苏医生守着咱们的身子骨,没她,李叔那条腿,还有我这条命,早没了。”

被点到名字的人,脸上都露出了或腼腆或自豪的笑容。火光跳跃,暖意融融。

“这口粥,敬咱们自己。”陈默举起缸子,“敬这双手,敬这个窝,敬咱们一起熬过的这个冬!”

“敬咱们自己!”张卫国沉声附和,端起了缸子。

“敬这个窝!”吴磊的声音带着激动。

“敬…敬大家!”林晚的声音轻柔却清晰。

“干了!”李三和王翠花异口同声。

粗糙的搪瓷缸子、豁口的饭碗,轻轻碰撞在一起,发出并不清脆、却异常悦耳的声响。温热的、饱含着淀粉和微弱希望的浓粥滑入喉咙,暖流从胃里蔓延至西肢百骸。这一刻,地窖外的严寒与末世的无情,仿佛都被这小小的火塘和紧密的围坐隔绝开来。

吃过饭,没有人立刻去休息。火塘里的柴火添得很足,火光跳跃,暖意融融。林晚变戏法似的从一个小布包里拿出几块在火塘边烘烤得焦香西溢的葛根片,分给大家当“零食”。虽然味道寡淡,但咀嚼着这大地深处馈赠的淀粉,心里格外踏实。

吴磊似乎被节日的气氛感染,或者是为了驱散地窖里长期积压的沉闷,他清了清嗓子,在众人的目光中,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那个…我…我给大家背首诗吧?应应景?”

众人都有些意外,随即笑了起来。李三打趣道:“行啊磊子,没看出来还是个文化人!背!背个热闹的!”

吴磊推了推眼镜,努力回忆着,带着点书卷气的声音在温暖的地窖里响起: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声音落下,地窖里一片安静。这首诗描绘的意境,与此刻他们深埋地下、围炉取暖的情景,竟有几分奇异的相似。没有新醅酒,只有粗陶碗里的热粥;没有雅致的红泥小炉,只有粗粝的铸铁火盆;窗外也不是“天欲雪”,而是早己冰封的世界。但那份在严寒中寻求温暖与慰藉的心情,却穿越时空,如此相通。

“好!”张卫国第一个拍手,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难得的、舒展开的笑容,“应景!应景!”

“虽然听不懂,”李三挠挠头,嘿嘿笑着,“但听着…心里头暖和!”

林晚靠在陈默身边,火光映着她带笑的侧脸,轻声说:“磊哥背得真好。”

陈默握紧了她的手,感受着掌心传来的温热。他看着跳跃的火苗,看着火光映照下同伴们放松而平和的脸庞,听着地窖外隐隐传来的、永不停歇的风的呼啸,心中一片沉静。寒冷依旧,饥饿的阴影并未完全散去,但此刻,在这深埋于冻土之下的“暖巢”里,在噼啪作响的炉火旁,一种无比坚实的力量在悄然凝聚。这力量来自粗糙的双手,来自填满稻壳的棉袄,来自歪扭的排烟管,来自地窖里顽强升腾的温度,更来自身边这些在绝望中依旧能围炉笑谈、彼此支撑的同伴。

炉火正旺,映红了一张张饱经风霜却依旧坚韧的脸庞。屋外的严寒,仿佛成了这方温暖天地最厚重的背景音,反衬着其中的珍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