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叙述一个国有企业的发展史 > 第30章 曙光(第1页)

第30章 曙光(第1页)

1983年一月份,关于国营企业利改税改革政策正式出台。

在利改税政策出台之前,像诸如电子管厂这样的国营企业需要向国家上缴全部利润,而企业经营所需的各项费用,如厂房建设,设备更新,抗震加固费,员工福利费等等也由国家拨款,如果企业出现亏损,同样由国家补贴。

而利改税政策就是由原先企业向国家上缴全部利润改为向企业征收企业所得税,税率为企业利润的55。而剩下的部分也并不全部留归企业,而是在国家和企业之间再进行分配。

简单地说,就是企业可以自己留下一部分利润。

利改税政策的动机是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因为企业可以留利,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企业生产发展的主动性。

这项改革举措对于那些经营状况良好、未来预期收益增高的企业来说无疑有促进积极性的作用。但是对于电子管厂来说,效用并不明显。过高的税率就决定了电子管厂其实留不下多少利润,而留下的利润也完全不够解决她现在的问题。

5月份的时候,电子管厂的半导体厂房改造动工了。一拖再拖的811工程终于再次激活。

厂房开始动工之后,厂里又开始研究解决生产设备的问题。

半导体的生产设备当时西方仍然对我们禁运,想要直接从国外进口难上加难。

一大早,所有的厂领导就聚在一起开会,研究怎么解决半导体生产设备的问题。

张克祥望着下面一群部门领导,全场鸦雀无声。

“都别不说话啊,当初是你们极力争取上马半导体项目的,现在厂房动工了,设备你们看看有什么办法解决一下。”张克祥扫视了一群众人说道。

之前支持上马半导体项目的一位车间主任说道:“目前西方对我们禁运半导体设备,我们想买肯定是买不到了,我的意见还是要自己开发。我觉得,我们想想办法弄来样机,哪怕是淘汰的也没关系,自己摸索着开发。”

有人反驳道:“关键是现在淘汰的我们也弄不来,西方对我们技术封锁,连淘汰下来的设备都不卖给我们。”

“能不能向部里在反映一下,请求他们跟外贸部商量一下,想想办法。”

有人冷哼一声:“部里部里能支持我们建厂房已经不容易了。况且外贸要是能从国外买来不早就买了吗?”

“能不能跟兄弟厂说说,让他们把设备先借给我们研究研究。”

“那怎么可能呢?你把设备借走,人家还怎么生产?况且,我们要研究就得拆解,拆了之后你保证一定可以装回去吗?”

“这”

“那就问问有没有他们不用的设备,我们现在的关键是什么都没有,完全是一片空白。他们如果有设备能给我们当然最好,如果没有能支持一下我们技术也好嘛。”

众人看向张克祥,向兄弟厂求援这种事当然由厂长出面更好解决。

张克祥想了想,说道:“我估计他们现在帮不上我们什么忙,他们跟我们一样同样受到技术封锁,对我们恐怕是爱莫能助。刚才柯主任说的那个思路,我是同意的,我们还是要自己研发,技术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等于没有技术。但是我看我们也不要退而求其次,淘汰的技术没有意义。既然什么都没有,那就想办法搞最新的。”

“但是我们从哪里搞呢?”

众人陷入沉默。

张克祥看了看下面的人,无奈地长叹一口气:“我想办法吧。”

虽然知道希望缈茫,但是会议结束后张克祥还是马上联系了部里和其他各兄弟单位,希望可以获得支持。

张克祥先给403厂的总师董为森打去了电话。

403厂是电子管厂援助的单位之一,当时的硅二极体生产线就是援助给了他们。董为森是当时支持过去的62名技术人员之一,现在已成为403厂的总师。董为森和张克祥是同期进厂,但是两人不在同一部门。

电话响了两声之后,董为森接起了电话。

“为森吗?我张克祥。”

一听到是张克祥,董为森十分高兴:“哦,是克祥啊,咱俩可是好阵子没联系了。”

“是啊,你最近挺好啊?”

“挺好挺好,你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还是老样子。”

董为森听出张克祥语气有些不对,问道:“厂里最近挺好吗?”

“唉一言难尽。”

张克祥把电子管厂最近的情况跟董为森说了一下,董为森心里也有些难受起来。

热门小说推荐

道吟
守着猫睡觉的鱼道吟
...
万道成神
新版红双喜万道成神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