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承志睁开眼,只觉前胸贴后背,腹中咕鸣不止,气若游丝道:“饿煞我也,速与我取些吃食来!”
见此情形,屋內刘伯钦全家喜不自胜,连连向李修安行大礼,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李修安摆手道:“昔年承蒙贵府先人恩泽,如今一报还一报,不必多礼。”
虽如此,刘家仍执意將李修安奉为上宾,取出庄中珍藏的香茗佳肴款待,又收拾出最敞亮的厢房安置。
翌日,刘承志已能下榻走动,亲捧茶盏向李修安深深拜谢。
待眾人落座,李修安问起了正事:“不知刘施主得罪了何人?遭此下手?”
一旁的刘伯钦也是愤愤之中握紧了拳头,咬牙切齿:“父亲,到底是谁要害你,竟下如此毒手,孩儿定不饶他!”
刘承志却是嘆了口气,脸上之情似有懊悔,而后回忆道:“钦儿莫衝动,此事怪我,不怪別人。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因得果,我当有此祸。”
刘承志遂將往事娓娓道来。
那是三十年前的事了,此地尚还不属於大唐国界。
刘承志年少气盛,自视甚高,一日独自前往深岭打猎。
在深岭遇到一只火狐出来寻食。
火狐与一般狐狸不同,狡诈聪慧,颇通人性,极为罕见,毛皮价值不菲。
刘承志大喜,悄然靠近。
他弓箭之术炉火纯青,一箭便射中了火狐,火狐带伤狂奔。
后被三只猎犬赶上,围攻撕咬逃无可逃。
很快,刘承志紧追赶上。
他猛然发现这只火狐肚子凸起,竟有身孕。
更为神奇的是,那火狐四肢伏地,眼角流下热泪,悲鸣不已,行为举止颇像个人儿。
刘承志心生惻隱,感嘆:“君子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於是放走了受伤的火狐,哪知此事並未就此完结。
三十年后,也就是一个月前,他在院中餵鹿儿,忽见一只成年雄性火狐,竟能口吐人言。
狐狸道:“三十年前,你害我妻儿,今日偿命来!”
言罢,他照面对著刘承志吐了口黑雾,后遁墙而去。
刘承志顿感天旋地转,倒地不起。
这便是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
听完后,李修安若有所思。
刘伯钦惊怒交加,父亲竟有如此遭遇,但越想越愤愤不平。
“古人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父亲身为猎户,打猎本是理所应当。但父亲心善,放其一条生路,这些个业畜竟敢加害父亲!”
想到这,刘伯钦站了起来,欲取弓箭长刀,搜山找那业畜报仇。
所谓知子莫若父,刘承志知他性子暴躁,性格刚毅,恐他惹祸上身,立马制止了他。
刘伯钦不敢违背父亲的意思,但忍不住道:“父亲,如若那业畜再来,我等又如何?”
“这。。。”刘承志一脸苍白回答不上来。
在一旁的李修安想了想,刘伯钦的话不无道理。
那狐要是知道刘承志无事,断不会善罢甘休。
李修安秉著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的原则,主动询问道:“不知刘翁可知那狐妖身居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