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麻烦,你提前把资料准备好。”
“ok、我等你吴生。”
最近他们没少通话,关係自然熟络了许多。
掛断电话,吴天泽靠坐在后座,思索著接下来的计划。
办完工作邀请,回罗湖把林二奎的钱匯回去,顺便去找下小马哥。
有枣没枣先擼一桿子,就算投资不成,不是还有明年的网际网路泡沫嘛。
另外,《无名之辈》怎么拍,该有个章程了。
冯德明、李明阳、林奇峰,黄三石这四个搅屎棍,只要看到剧本送审,一定会使阴招。
就算找到人说和,也是吴天泽低头认错。
但让他低头?
做梦!
他虽没有寧折不弯的高尚品质,却深知低头后,再想抬头可能会是一辈子。
冯大刚不就是个例子吗?
伏低做小,用了近15年才挺直了腰杆。
所以,出场的高度与角度很关键,这些拿钱买不到,即便买到,也会被圈子里嘲笑是暴发户。
眼下,资本控场的时代还没到,论资排辈还是主流,吴天泽只能另闢新径。
那如何才能在这种环境中高姿態出场,並让这帮老东西忌惮三分呢?
答案显而易见——刷奖或好莱坞。
刷奖他不是没想过,但谁帮你运作?
他不认为自己牛逼到,抄一部得奖的片子,评委就立马给奖。
这种情况仅限於做梦,或大价钱去运作。
就像《霸王別姬》多少人去斡旋,才成就了陈诗人,就这还是沾了题材的光。
不然,全球优秀的导演如过江之鯽,好片子更是不计其数,凭什么是你拿奖?
吴天泽不禁摇头,还是老老实实走好莱坞的路子吧。
虽然好莱坞那帮人也不是啥好鸟,但他有规避手段——系列电影。
就拿他快画完的《速度与激情》来说,一共11部,全球累计票房66亿美金。
你拍一部,我授权一部,你坑我,下一部我找別人合作。
而11部拍完上映,至少需要8年,这期间足够吴天泽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关係网。
他这次去开曼,顺便委託律师把《速度与激情》的名字从罗杰手中买来。
电影的灵感来源於,月初《vibe》杂誌刊登了一篇名为《racerx》的报导。
文中描述了一个机车手如何通过白天做机械师、晚上组织非法街头赛车赚钱,以及赛车手之间的规则、竞爭与情谊。
这篇报导引起了罗伯?科恩的注意,几个月后,他说服环球影业找这名机车手买断了改编权。
吴天泽一直在关注此事,文章一出便让律师截胡,顺便將写好的剧本註册了版权。
现在就差分镜稿了,再有半个月就能全部完成。
也不是他愿意画,而是这类题材的电影,只拿剧本根本没有说服力。
吴天泽自信凭藉这个系列,能和好莱坞建立联繫,且能参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