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里夹著张便签,是助理整理的信息:九把刀在台北的工作室地址,以及他近期为筹拍四处碰壁的传闻。
“订下周去台北的机票。”他在便签上圈出九把刀的名字,“得赶在他自己凑够钱之前,把版权拿下来。”
陈止希有点担心:“听说九把刀挺坚持自己拍的,万一他不肯让呢?”
“他缺的是钱,不是心气。”顾璟恆指尖敲了敲小说里的一句话,“『青春是一场大雨,即使感冒了,还盼望回头再淋一次——这种故事,得让更多人看到才算数。
我给他的不只是投资,是让这阵雨淋遍整个华语影坛的机会。”
出发前一晚,顾璟恆收到朱一龙的消息,附了张他对著镜子练习穿校服的自拍,配文“顾导,我这髮型够不够17岁?”。
照片里的人故意梳了个略显笨拙的刘海,眼里的认真倒像真的回到了高中时代。
他回了个“加条红领巾更像”,放下手机时,窗外的月光正好落在《那些年》的封面上。
……
顾璟恆站在九把刀工作室楼下时,手里还捏著那本翻旧的《那些年》。
楼里飘来隱约的吉他声,混杂著年轻人的笑闹,倒像极了小说里描写的放学后的教室。
九把刀本人比照片里清瘦些,穿著洗得发白的t恤,眼睛亮得惊人。
他把顾璟恆领进堆满漫画和剧本的房间,墙上贴满了手写的便利贴,其中一张用红笔圈著:“柯景腾与沈佳宜,一定要拍出来。”
“顾导是来谈版权的吧?”九把刀给客人倒了杯冰咖啡,语气里带著点戒备,“实话说,来的人不少,但我还是想自己拍。
这故事里有我半条命,別人拍不出那股傻气。”
顾璟恆没急著开口,先从电脑里给他看《最好的我们》的样片剪辑。
九把刀的视线在屏幕上顿了顿,喉结动了动。
“我知道你缺资金,也知道你怕故事被改得面目全非。”顾璟恆把小说推过去,扉页上有他圈画的句子,“我可以让你全程跟进创作,甚至在片尾掛你的名字。
但我有一个条件,一是用內地的演员,二是拍摄期间,要听我的安排。”
九把刀拿起那本《那些年》,指尖划过自己的签名,忽然笑了:“顾导知道吗?我为了筹钱,连漫画版权都快卖光了。
昨天还在想,是不是柯景腾註定只能活在书里。”
他站起身,从抽屉里翻出一份合同:“版权可以给你,我看过你的电影,你是一个很优秀的导演,我觉得你应该能够拍出我所想要的那个故事。
不过要是拍砸了,顾导你可別打著我的旗號宣传,电影的名字也需要更改。
而且里面角色的名字不允许更改,一个字都不行。”
顾璟恆笑著伸出手:“一言为定。”
离开工作室时,九把刀追出来塞给他一个牛皮本:“这是我当年的日记,里面有沈佳宜给我改的错题。或许……能帮演员找到点感觉。”
飞机降落在bj时,顾璟恆翻开日记本。
某一页画著歪歪扭扭的爱心,旁边写著:“今天又被沈佳宜打了脑袋,她的手真有力气。”
字跡稚气,却透著股滚烫的真诚。
他给朱一龙发了条消息:“准备好被『沈佳宜揍了吗?”
很快收到回復,是个齜牙的表情包,后面跟著一句:“隨时待命,保证演出柯景腾的欠揍。”
看来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