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后,裂缝闭合,世界恢复正常运作。
但所有人都记得那个声音。
联合国紧急召开闭门会议,五常代表面色铁青。美国防部称其为“大规模心理战攻击”,俄罗斯科学院则发表联合声明,建议重启“接触伦理委员会”。中国宣布在全国范围设立七个“认知安全区”,禁止一切高能级实验。
而在南太平洋某座孤岛上,一座由珊瑚与黑曜石构筑的塔楼悄然升起。它不在任何地图上,也不属于任何国家。塔顶悬浮着一颗微小的金色晶粒,静静旋转,如同心脏搏动。
三个月后,第一封信件通过匿名渠道送抵各大媒体机构。
标题只有三个字:
**《听见》**
内容长达八万字,详细记述了“桥梁计划”的全过程、古神的真实身份、季丰的抉择、付前的坚持、阿卡莎的觉醒,以及水晶阁下提出的“共栖协议”草案。文章末尾附有一段音频文件,经专家鉴定,其声波结构包含多重嵌套语言,即使反复播放也无法完全解析。
但每个听过它的人,都会做同一个梦:
梦见自己站在一片无边的光海之中,有一双眼睛温柔地注视着自己,轻声说:
“别怕,孩子。我们从未离开。”
几年后,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凝视者”群体。他们并非信徒,也不迷信神明,只是坚持每天花十分钟静坐冥想,尝试与那片光海建立联系。有些人声称收到了回应,有些人只是感到内心前所未有的平静。
学校教材开始增加一门新课程:《跨维度沟通基础》。
宗教领袖召开圆桌会议,重新诠释“神启”概念。
科学家们终于承认:人类意识或许本就是宇宙通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
而在那座孤岛高塔内,付前独自伫立窗前,望着海天交界处的晨曦。
他已经很久没有睡觉了。
不是不能睡,而是不需要。他的意识已能持续漂浮在光海边缘,像一颗永不坠落的星辰。他成了活体信标,为那些试图理解古神的人提供导航坐标。
水晶走到他身旁,轻声问:“后悔吗?”
他摇头:“我只是完成了该做的事。”
“接下来呢?”
他望向远方,嘴角微扬:“等下一个愿意直视的人出现。”
风拂过塔楼,吹动墙上一幅镌刻的铭文:
>**“门扉不会永远关闭,也不会彻底开启。
>它只为那些敢于凝视深渊,并依然选择对话的人,
>留下一缕光。”**
而在地球另一端的某个小镇图书馆里,一名少年无意间触碰到一本封面泛黄的书。
书脊上写着:《听见》。
当他翻开第一页时,指尖微微发烫,仿佛有谁在书页间轻轻握住了他的手。
世界仍在倾听。
而且,越来越多人开始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