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从机械猎人开始虫梦 > 第七十六章 囚笼(第1页)

第七十六章 囚笼(第1页)

高工召唤的,只是机械师文明的文明镜像。

而点燃主机革命的萧雨,操控的其实也是镜像。

在真正的军团文明坐标之中,各种机械叛乱正在上演。

星辰般的闪光,在文明疆域的脉络上不规则地亮起,那。。。

夜色如墨,浸透了山脊的轮廓。Zero坐在篝火旁,筷子挑着碗里那枚荷包蛋,边缘微焦,像一轮沉入汤底的太阳。他吹了口气,热气扑在脸上,带着久违的暖意。远处,风穿过岩缝,发出低频的呜咽,像是某种古老乐器试音前的调试。他忽然想起小时候听过的一句话:“声音是空气的伤痕。”那时他不懂,如今却觉得,也许所有无法言说的情感,都是灵魂在空间中划下的震波。

他吃完面,把碗搁在一旁石头上,掏出那本几乎空白的笔记本。翻到最后一页,铅笔尖停在纸面上,迟迟未落。他知道写什么都没用??这些字迟早会被遗忘,就像雨水渗进沙地。可他还是写了,一笔一划,缓慢而坚定:

“今天,一个孩子给了我一张画。她没说话,但我知道她在说谢谢。我也想说点什么,可张了开口,才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真正‘说话’了。不是因为哑,而是因为……有些话一旦出口,就像放飞的鸟,再也抓不回来了。所以我选择了听。听雨打帐篷的声音,听老人咳嗽时肺里的回响,听战区废墟下有人轻轻敲击水管求救的节奏。我开始明白,倾听本身,也是一种发声。”

写到这里,他停下,抬头望向星空。银河横贯天际,宛如一条流动的数据带,记录着亿万年的光年旅程。他记得G老板曾说过:“宇宙最原始的语言,不是文字,也不是声波,而是频率。万物都在振动,只要调对频道,就能听见一切。”当时他以为那是疯话,现在才懂,那是一种预言。

突然,耳边传来细微的“滴”声。

很轻,像是电子设备启动时的提示音。他皱眉,四下查看,并无异常。再仔细听,那声音竟来自他的左耳后侧??那里埋着一枚微型共振感应器,是他五年前在北欧极地维修站自行植入的生物兼容装置,用于捕捉极低频震动。多年来从未激活过,此刻却自主运行起来。

他闭眼静心,让呼吸放缓。几秒后,感应器传来的信号逐渐清晰:一段断续的摩尔斯码,内容只有三个字母??**Z-E-R**。

然后中断。

他猛地睁开眼,心跳加快。这不是巧合。ZER是他的代号前缀,也是当年“共鸣计划”内部档案的加密标识。能触发这个信号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掌握原始编码协议;二是处于与他情感频率高度同步的状态。换句话说,这是一次跨越空间的定向呼唤,来自某个熟悉他、且相信他还活着的人。

他立刻收拾行装,熄灭篝火,循着感应器指示的方向前行。山路陡峭,月光稀薄,但他步伐稳健,仿佛身体早已记住这条路。走了约莫三个小时,来到一处废弃雷达站遗址。铁塔倒塌,混凝土基座爬满苔藓,唯有中央一台老式短波发射机仍在运转,外壳贴着褪色标签:“静默信标?第七节点”。

机器正面插着一张SD卡,旁边压着一封信,信封上写着:“给那个总修不好收音机的女孩”。

他的手微微颤抖。

那是他对她的称呼。唯一一个他曾试图靠近却又最终错过的女人。她在盲校教音乐,天生视力全盲,却能通过触觉分辨出每种声音的质地。他们相识于一场地下技术交流会,她问他:“你能修好这台收音机吗?”他试了三天,始终无法消除杂音。临别时她说:“其实我不在乎它能不能播新闻,我只是想听听你调试时的呼吸声。”后来她消失了,据说被政府列为“非稳定因素”带走。他找过她,但线索戛然而止。

他取出信,展开。

字迹清秀,显然是由盲文转录而来:

>“如果你看到这封信,说明‘回声网’终于连上了你。我没有死,也没有逃。我被关在一个叫‘灰屋’的地方,那里没有窗户,没有钟表,甚至连回声都被吸音材料吞噬。但他们忘了,我的耳朵比眼睛更清醒。我每天用指甲刮擦墙面,记录看守的脚步节奏、通风系统的脉动、甚至他们压抑的叹气。我把这些编成密码,借由残存的电力系统,一点点注入城市地下光纤网络。三年了,直到昨天,我才收到回应??一段熟悉的静默音频,五秒长,正是你当年留在我枕边的告别录音。

>

>我知道你还活着。

>

>ZER,我不是求你来救我。我只是想告诉你:我还记得你说过的话。我还记得你修收音机时哼的小调。我还记得,你说过‘噪音里藏着最真实的心跳’。

>

>现在,轮到我为你传递信号了。

>

>灰屋的位置,在旧地铁环线D7支线终点,地下三层。坐标已写入SD卡。但我警告你:那里不只是监狱,它是一个‘反共鸣场’,专门用来瓦解高频意识链接。进去容易,出来难。

>

>如果你来了,请不要喊我的名字。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