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你。”李世民直视着我,语气坚定,“今日不忙,我送你到马邑。闲话,不会传到父亲那去。”
我心头微动,终是点了点头。
雁门大营里,士兵们仍在整顿,旌旗猎猎。李世民紧了紧披风,心里清楚——若贸然离开营地,军纪森严,他必须先向长官请示。
他走向云定方的大帐,见他正审阅军务,手边摆着厚厚的军报。
“伯父,末将有事需离营一趟。”李世民恭声道。
云定方抬眼,眉头微蹙:“此地乃边关,军纪森严,若非紧要之事,岂可擅自离营?”
李世民压低声音:“属下确有急事,关系到家人性命。短暂外出,不误大军调度。”
云定方凝视他片刻,眼神深邃。李世民感觉到一丝压力,胸口微微发紧。
“好,世民贤侄的人品我放心,你去吧,但速回,明日必须赶回来,不得逾时。兵士纪律不可轻犯,若后日才归,军令必追究。”云定方缓缓点头,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谢伯父,属下告退。”
李世民为我牵来一匹马,顺手将披风搭在我肩上:“九月的边关夜冷,别冻着了。”
我们就这样,骑马出了雁门。一路上尽是流民与尘土,行进缓慢。
“没想到雁门一战,居然有这么多人无家可归,真让人心酸。”李世民叹了口气。
“是啊,突厥攻进马邑城后,城里百姓根本出不去,他们家家户户都被索要财物,有些坚持不下去的就没能活下来。我收留了一些无家可归的孤儿。”我说。
李世民看着我,皱了皱眉:“那些孤儿不会恨你吧?”
我轻轻摇头:“我蒙着面,他们不认识我的令牌,只当我是个好心人而已。”
他好奇地问:“郡主,你……挺喜欢中原人吗?”
我叹口气:“其实不管是草原人还是中原人,本来没必要敌对,只是住的地方不一样而已。或许有一天,草原人也能去长安、洛阳当官呢。”
李世民半信半疑地笑:“那可从来没发生过。”
我笑了笑:“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虽然两地分隔已久,大多数草原人都舍不得故土,但如果哪天失去家园,或者中原强大起来,为了生存,他们也会去中原。”
他眼神里有些期盼,也带着忧虑:“郡主想得真远……只是眼下中原衰弱,我不敢妄言。只希望两地和平,少些兵戈。”
我点点头:“最近我在读《魏书》,北魏之所以强大,是因为汉化后民族融合,游牧文化给中原文化带来了新的活力。”
李世民点头赞同:“郡主的见解挺有意思,我母亲就是鲜卑人后代,不过去年她去世了。小时候母亲教我骑射……说起来,郡主怎么会对中原历史这么感兴趣?”
我耸肩笑:“草原生活有点单调,上次去晋阳,我顺便买了几本书回来,《史记》《三国志》《汉书》《后汉书》《晋书》《宋书》《南齐书》《魏书》,挺有意思的。世民兄大概都读过吧。”
李世民笑:“这些我都读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我开心地笑了:“在这些浩瀚的史书里,不知世民兄最敬佩谁?”
他思索片刻:“私心来说,我最敬佩曹操,这人诗写得不错,我很喜欢。”
我莞尔:“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雄。”
李世民感叹:“郡主也喜欢曹操?”
我点头:“我更敬佩曹操的谋士郭嘉。当然曹操和荀彧我也喜欢。郭嘉虽然史料不多,但每一策都算无遗策,对曹操忠心耿耿。赤壁之战,曹操说‘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读来令人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