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梦千年板材 > 九州(第2页)

九州(第2页)

松赞干布远远观望,心头涌起前所未有的惧意。他低声对随从说道:“退兵!速退!”

随即,他派使者携金帛,连夜赴唐朝谢罪,再次请求与大唐公主联姻。李世民再拒。

贞观十三年,天下渐定。春寒未歇,朝堂上议声不绝。李世民一纸诏书,废刺史世袭之制,改由朝廷择贤选能。文书铺展在御案上,墨香氤氲,仿佛能闻到新政初成的气息。

“自此,刺史不得世袭,皆由朝廷选任。”

他低声说道,语气平静,却掩不住那一份深藏的决绝。

我微垂首,答:“陛下此举,去私立公,天下必安。”

此诏既下,地方之权尽归中央,自此,唐室的根基更深一层。

夏,西北传来奏报——突厥旧部内乱,结社率谋叛,李世民下诏命他迁诸部于漠南,立李思摩为可汗。

那夜,他独坐御阶,听边报,目光深邃如远山。我奉茶入殿,看见他鬓角微白,却不敢出声。

“舒涵,”他忽然问,“你说,这天下真能久安否?”

我怔住,低声道:“若君明而臣直,民得所养,久安可期。”

他微微一笑,笑意里有几分苍凉:“你与皇后……皆心忧天下。若我有失,恐大唐亦随我而衰。”

他神色平静,但我依然能听出话语背后的沉重。大唐虽盛,但他从未懈怠。

同年,高昌断贡,侯君集奉诏出征。我看着李世民立于殿前,目送旌旗出长安,他目光深沉。那一刻,我想过阻止,但终究未劝一言,我暗暗心痛:“这盛世的安稳,不过是用无数人的血与骨筑成的静土。”

秋来,吐谷浑王迎娶弘化公主,宗室联姻,和亲之仪盛极一时。我在殿侧望着那位含笑的公主,心底轻叹:江山万里,多少女子被写进了册封诏书。

是岁,户籍新定,天下计三百余万户。李世民展卷而笑:“百姓渐丰,天下可治矣。”

我静静望着那笑容,心头一动——那是帝王的喜悦,也是凡人的慰藉。

贞观十四年三月,唐灭高昌,自此西域三十六国皆入版图,唐置安西都护府于交河,以镇西域诸部。李世民御笔亲书诏曰:“此地,控西域咽喉,连四夷命脉,凡我子民,皆当以德怀远。”

自此,驼铃穿越黄沙,楼兰、龟兹、疏勒、于阗诸国的贡品与使节源源入唐,丝路再度大开。

民间有言——

“从长安至安西,九万里外,仍有唐碑立。”

于是那句传说自此而生:

“此去长安九万里。”

贞观十四年,松赞干布第三次派使者携重礼求亲,李世民才最终答应,将文成公主嫁往吐蕃。促成唐蕃联姻。

我坐在安国府书房,手中翻阅着宫中档册与礼仪草稿。殿内侍女轻步而来,低声禀道:“夫人,公主出嫁之礼已定,甘露殿、长乐宫及诸宫诸殿皆已按章布置完毕。”

我抬眼望向窗外,远处宫墙金瓦在阳光下闪耀,心中微微沉重。文成公主年方十七,聪慧温顺,此去远嫁,非仅宫闱之事,更是国家大计。

李世民此刻在太极宫,御前议政后,便抽身巡视宫中。他面色平静,言语间却难掩对公主的不舍。众妃在宫中忙碌布置,偶有闲暇,他亦亲自过问宫中陈设与礼仪,语气温和,却不留宿,只在殿中停留片刻,便离去。

我轻轻叹息,手指划过档册,暗自整理宫中秩序。

忽然,侍女低声回禀:“夫人,宫中传闻,陛下今日巡视甘露殿时,言及公主远嫁,略带忧色。”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