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御山河品牌 > 第三十一回 夜谈藏忍谋朝堂 炫伞埋祸扬州城(第2页)

第三十一回 夜谈藏忍谋朝堂 炫伞埋祸扬州城(第2页)

说罢,三人举杯,酒液入喉时带着几分辛辣,却也暖了几分离别的寒凉。

与此同时,扬州城外正扬起一阵张扬的尘土。杜之贵手捧吏部印信,带着一家老小及随从,慢悠悠走了二十六日,终于望见扬州城的城楼。他勒住马缰,目光落在随从捧着的万民伞上——明黄伞面缀着各色绸缎,绣着的诗句在阳光下格外显眼。

“师爷,你瞧这伞!”杜之贵摸着伞面,笑得眼角堆起细纹,转头对身旁的周启元道,“这便是我来扬州给百姓们带的见面礼,够不够分量?”

周启元忙躬身附和:“够!太够了!大人这万民伞,既显仁德,又彰民心,扬州百姓见了,定会感念大人的恩情!”

杜之贵听得心花怒放,一挥手:“走!进城!让扬州的人都瞧瞧,本使君的能耐!”

踏入扬州城门时,他特意让随从高举万民伞在前开路。百姓们围在街边张望,目光多落在那新奇的伞面上,议论着“这伞真好看”;几个路过的读书人却停下脚步,凑在一起低声念着伞沿的诗句——“杜稷安邦赖俊贤,之推避禄美名传。贵以德馨孚众望,万邦臣服颂尧天……”

念罢,几人相视一眼,皆是“呵呵”一笑,摇着头走开了。有个穿青衫的书生轻声叹道:“用介子推拒禄的典故夸贪官,这杜之贵,怕不是连字都认不全?”

可杜之贵全然没察觉周遭的异样,他挺着胸脯走在伞下,一路春风得意,早把离京时吏部尚书“低调赴任,莫要张扬”的叮嘱抛到了九霄云外。

待到了扬州府衙,杜之贵携着吏部印信踏入大堂。堂下早已站满各司官吏,从掌户籍的司户参军到各县县令,皆身着青色或绿色官袍,见他进来便齐齐躬身行礼:“恭迎杜使君赴任!”

“诸位同僚免礼。”杜之贵抬手虚扶,脸上堆着客套的笑意,缓步走到公案后坐下,目光扫过堂下众人,“本使君蒙朝廷恩典、太后信任,来此扬州任职。扬州乃漕运要冲、民生重地,往后还需仰仗诸位尽心履职,莫负了朝廷与百姓的期许。”

说罢,他顿了顿,指了指案上的吏部印信:“即日起,本使君正式接掌扬州刺史一职,府衙诸事按大周律例行事,有不清楚的,随时来寻我商议。”

话音刚落,他忽然拍了拍手,朗声道:“来人!把本使君从城阳带来的万民伞抬上来,让诸位同僚也瞧瞧,城阳百姓对本使君的心意!”

两名侍从立马抬着万民伞上前,在堂中缓缓撑开。伞面绣着的诗句格外醒目,堂下官员们的目光齐刷刷落在上面——先是被伞的精致晃了眼,可看清诗句后,脸色顿时变得微妙起来。

管刑狱的李参军抿着唇,眼底藏着几分忍俊不禁;司户参军王大人则皱着眉,悄悄与身旁的县丞交换了个眼神;更多人垂着头,仿佛没看见那行藏着玄机的字,谁都没敢先开口。

王大人在心里暗暗骂道:“这杜之贵是个睁眼瞎吗?介子推是拒官避世的贤士,他倒好,拿着苛扣百姓的‘功绩’配这句诗,还敢把这万民伞当宝贝!带着这么个‘污点’来扬州,真不怕哪天被人揪出来,丢了乌纱帽?”

就在这寂静时刻,管漕运的刘参军忽然上前一步,拱手笑道:“大人!这万民伞真是绝了!您看这诗——‘杜稷安邦赖俊贤’,一开口就显大人的格局;‘万邦臣服颂尧天’,更是把大人的功绩和大周盛世连在一处,字字珠玑!城阳百姓能写出这样的诗,足见大人在当地的声望有多高!”

这番吹捧说得杜之贵心花怒放,他摸着伞面哈哈大笑:“刘参军倒是懂行!这诗确实是城阳百姓的真心,本使君也不过是做了该做的事罢了。往后在扬州,咱们也得让百姓写出这样的诗来!”

他没看见,刘参军低头时眼底闪过的一丝嘲讽;更没察觉,其他官员看向他的眼神里,多了几分轻视——这扬州的水,可比他想的浑多了,而他手里的万民伞,早已成了堂下众人心里,一个公开的“笑话”。

往后几日,这柄万民伞成了太守府的“招牌”,杜之贵时常让人撑着伞在府前走动。可他不知道,扬州城的读书人早已把这伞当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每日午后,城南“清风茶社”里,总有三五成群的书生围着茶桌,指着街对面太守府门口的伞影低声议论。穿青衫的书生端着茶盏,摇头轻笑:“你们再细品那‘之推避禄美名传’,介子推若泉下有知,怕是要气活过来!听说他在城阳拓漕渠时,强征百姓劳力不给粮,漕粮增额全靠苛扣,这般‘功绩’,也配提‘民怀惠政思召伯’?”

戴方巾的秀才放下折扇,接话道:“可不是!召公治陕时,在甘棠树下听讼断案,连百姓的草木都不忍伤。他倒好,把城阳刮得民怨沸腾,还好意思拿万民伞当宝贝!《左传》里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我看他这扬州刺史,怕是坐不长久。”

“哈哈,说得在理!”另一位书生拍着桌案,“扬州乃漕运枢纽,盐铁重地,历任刺史哪个不是谨小慎微?他倒好,刚上任就把‘污点’挂在明处。《管子》云‘政者,正也’,他这‘正’,怕是歪到天边去了!”

茶社里的笑声混着茶香飘出窗外,恰好被路过的太守府侍从听见。那侍从皱着眉往茶社里瞥了眼,却不敢多管——这些读书人嘴尖笔利,若是惹急了,保不齐明日就有讥讽的诗文传遍扬州,到时候还得让太守大人不痛快。

而此刻的太守府内,杜之贵正对着铜镜整理官袍,他看着镜中身着刺史官服的自己,笑得合不拢嘴。全然不知那柄他引以为傲的万民伞,早已成了刺向他的利刃;更不知那些藏在诗句里的讥讽,早已悄悄埋下了他在扬州的祸根——只待一阵风起,便会掀起滔天波澜。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